历史军事 南宋为什么可以支撑一百多年,而南明弘光政权只撑一年就完蛋了
Posted 政权
篇首语: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南宋为什么可以支撑一百多年,而南明弘光政权只撑一年就完蛋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南宋为什么可以支撑一百多年,而南明弘光政权只撑一年就完蛋了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尽,代表明朝在北方统治的终结,不久之后,明朝在南京的福王朱由崧称帝,目的是继承明朝正统,其年号是弘光。
弘光政权与当年南宋政权初期颇为相似,都是北方首都陷落,敌人南下威逼南方。
但是,南宋政权撑了足足一百五十年,金朝灭亡五十年后他们才灭亡,相反,弘光政权却仅仅存在一年便被满清消灭,弘光皇帝也成了俘虏。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面对几乎一样的局势为什么南宋可以活一百五十年,而南明弘光政权只活了一年呢?即便算上南明永历时代,也仅仅存活了十七年。
是满清八旗军实力太强还是南明朝廷自己的原因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在这种局面是,明朝南京方面福王朱由崧一开始宣布监国,试图北伐恢复中原,不久之后便称帝,国号弘光,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南明政权”的开始。
南明当时的主要敌人无疑是满清,因为李自成兵败后南逃,基本丧失了对南明的威胁,满清大军压境,就如同当年金朝南下一样,能否保住江南半壁将是存亡关键。

首先,明朝在南京一直都有一套完整的领导班子,这里曾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的首都,是明朝仅次于北京的军事重镇,城池坚固,粮草足够,完全可以固守。当年南宋那可是仓促南下,赵构泥马渡江,在江南几乎没有凭借。
其次,南明的数量也是远强于南宋的。虽然我们印象中南宋初期以岳飞为代表的中兴四将很能打,但那是在一次次战斗中磨练出来的,北宋灭亡后,整个国家陷入了无政府状态,形势远不如南明。反观南明方面,虽然明朝精锐部队都在北方已经全部丧失,但是南明还是保存有包括“江北四镇”在内的大批军队,数量足有几十万人,即便战斗力不足战胜满清,但凭借天险自保还是足够的。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既然南明的形势远远好于南宋,怎么反而不如南宋活得久,仅仅一年就完蛋了呢?难道是因为满清八旗军太强了吗?

假如八旗军硬碰硬的南下,其伤亡将是人数稀少的满洲人承受不起的。
那么,问题出在哪呢?问题就出在南明政权自己身上!
南明政权就是明朝末年衰亡的缩影。
南明立国之初就因为拥戴之功的问题而发生了激烈的内斗,党争各派自私自利,为了门户之见对其他同僚用“敌我矛盾”的方式对待。
史可法名义上兵部尚书(国防部长),可实际上根本就指挥不了当时南明的主力部队“江北四镇。”
在湖北的左良玉为了争夺南京朝政主导权,竟然不顾自己防区,率领部队进攻南京城,南京方面被迫调江北军队抵挡左良玉。
满清还没来,南明自己人就已经大打出手。
待满清八旗军临城下,拥兵三十多万的江北四镇竟然自相残杀,最后纷纷投降满清,三十万人仅投降的就是近二十四万,这个仗怎么打?

真是“生命不息内斗不止”,一个个顶级的作死小能手。
这就是南明迅速败亡的真实原因!
相关参考
弘光帝朱由崧(1607年—1646年),南明首位皇帝,是明季政治舞台上一位昙花一现的人物。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光宗朱常洛之侄,福忠王朱常洵庶长子。生母姚氏。1644年到1645年在位。1607年(万历
弘光帝朱由崧(1607年—1646年),南明首位皇帝,是明季政治舞台上一位昙花一现的人物。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光宗朱常洛之侄,福忠王朱常洵庶长子。生母姚氏。1644年到1645年在位。1607年(万历
朱由崧是明朝灭亡之后,明朝的遗老遗少在南京拥立的新君,是南明政权的弘光皇帝,但是从1644年五月登上皇帝宝座,到1645年五月二十二被自己的属下献给清军,弘光皇帝只在皇帝的宝座上坐了一年的时间,后来在
南明,中国明王朝灭亡后,明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的一些地方性政权的统称。包括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及永历政权,前后共历18年。目录弘光政权 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初三
朱由崧是明朝灭亡之后,明朝的遗老遗少在南京拥立的新君,是南明政权的弘光皇帝,但是从1644年五月登上皇帝宝座,到1645年五月二十二被自己的属下献给清军,弘光皇帝只在皇帝的宝座上坐了一年的时间,后来在1646年五月被...
南明,中国明王朝灭亡后,明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的一些地方性政权的统称。包括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及永历政权,前后共历18年。目录弘光政权 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初三
朱由崧是明朝皇帝吗?朱由崧不是明朝皇帝,而是南明政权的皇帝,虽然朱由崧在明朝的遗老遗少的支持下在南京登基为帝,国号也是明,但是历史上一般称之为南明政权,真正的明朝一般认为在崇祯皇帝殉国之后就已经被清军
朱由崧是明朝皇帝吗?朱由崧不是明朝皇帝,而是南明政权的皇帝,虽然朱由崧在明朝的遗老遗少的支持下在南京登基为帝,国号也是明,但是历史上一般称之为南明政权,真正的明朝一般认为在崇祯皇帝殉国之后就已经被清军
南明弘光政权建立不久,河南道监察御史陈潜夫向朝廷报告,称发现了与弘光帝朱由崧失散多年、流落民间的王妃童氏。据说童氏为了躲避兵乱,隐姓埋名住在河南一个叫做宁家庄的地方,她的哥哥某日与邻居秀才为了一头
新朝初建,重建军事力量乃为必然之举。各政权在招收溃兵、流寇及定策之兵等基础上,开始军事重建之路,最终形成几支较强大的支撑本政权的军事力量存在。从来守江南者必於江北,当酌地利设四藩:以淮、扬、庐、泗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