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屠灭东印度之战 被尘封千年的一场战争

Posted

篇首语:阅读永远是获取知识面最为廉价的方法,没有之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唐屠灭东印度之战 被尘封千年的一场战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唐屠灭东印度之战 被尘封千年的一场战争

话说初唐年间,在葱岭南有国名天竺,今名印度,乃佛陀诞生之地,举国崇尚佛法。时分东西南北中五大天竺国。

贞观年间,有唐僧玄奘,俗家姓陈,为求西天佛法,历尽坚苦,往天竺求佛经。至中天竺见得天竺国王尸罗逸多。那中天竺国王尸罗逸多,又称摩迦陀王,武功过人,颇有勇略,东征西讨,象不弛鞍,转战多年,征服另四天竺国。待得见大唐高僧,喜不自禁,与唐僧语曰:“偿闻汝国有圣人出世,汝能为我说明圣迹否?”唐僧乃与摩迦陀王略述太宗皇帝生平神武,中原平乱、降服四夷等功绩,使得番夷诸国尊誉曰-----天可汗。摩迦陀王闻之大为仰慕:“如汝所言,吾当东行面圣,朝觑汝王。”

唐僧在天竺游历十数年,采集经论六百五十余部,带回中土。摩迦陀王多亦派使臣偕唐僧东来,谒见太宗皇帝。太宗亦喜,命云骑怀儆,持节往抚天竺。摩迦陀王召国人大臣曰:“东土有天朝,名摩诃震旦,从古至今从未与我天竺往来,今摩诃震旦有圣人遣使到此,理当拜迎。”乃出朝恭迎唐使,膜拜受诏。复亦遣使大唐,献火珠郁金菩提树,谒见太宗。两国遂建交往来。

贞观二十二年,摩迦陀王尸罗多逸逝世,国内陷入大乱,叛臣阿罗顺那自立为主,僭夺天竺宝器,伪立为王。因地遥天远,唐廷居然未闻。

……文成公主怔怔地盯着香帕,上面提着一首诗。那是她在嫁到吐蕃前的一天,她偷偷地召王玄策入了大明宫,那时她正沐浴出来,犹如一只散着清香的出水芙蓉,正梳着头,王玄策贴在她的身后,嗅着她的发香,随口占了诗一首:

“娥皇垂髻发如云,轻丝拂面疑似柳。 想要问花花含羞, 馨香飘过柳枝头。”

那时节她只想着哪天王玄策立了大功,便可向父皇提亲。但她没有想到那是她和王玄策在大唐的土地上最后一次相会,随后王玄策就被调攻打高昌,为她的父皇建那千秋霸业。等他凯旋归来时,父皇已把自已嫁给了松赞干布,这,也是为了大唐的千秋霸业。更没有想到的是,她还能和他在这吐蕃国再次相会。此时的王玄策已是大唐右卫长史,奉诣出使天竺,途经此地,顺便拜会了吐蕃王庭。如今二人再次面时已人事全非,昔日的公主已是母仪天下的吐蕃王后,而昔日年轻风流的王玄策,如今已是名蜚海内的大英雄了……

王玄策是自愿请诣接这出使天竺的苦差事的,不然行这万里不毛之地,风餐露宿,受那荒野大漠风号沙砾之苦,没有皇帝点名是没人愿意来的。不过王玄策却自已报了名,为了什么他自已非常清楚。太宗甚喜,接连给了许多赏赐,临行前还让他抓了蒋师仁做殿背当他的副史,带走了唐僧的师弟辩机和尚做翻译。从骑五十余,从长安出发,一行人不知行了多少个月,总算进了天竺的境内。

薄颉蝥是个和尚,倒还好说话,蒋师仁却从出长安起,一路上就没有停止过埋怨,一直唠唠叨叨到了天竺。他们没有想到运气更不好的事情:摩迦陀王已死,阿罗顺那篡位,一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派了二千兵将伏击。

总算玄策、师仁及五十从骑都是久经沙场,虽慌不乱,排成雁行阵把辩机夹在阵中,奋力杀出丛围,直逃入吐蕃境内,松赞干布闻讯带了千骑往援,结果只救脱了玄策、师仁、辩机三人,从骑尽皆战死,全队覆没。

玄策大怒之余,檄召邻近各部军府节度使,及近处各大唐番属国,集兵马万余,自为总管,蒋师仁为先锋,一仗击溃天竺数万先头象骑,直取茶鎛和罗城。阿罗顺那大惊,守城不出。玄策一心报仇,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技量,云梯、石车、火攻,狠攻三月余,终攻得茶鎛和罗城兵溃城破。玄策一路追来,斩杀天竺兵将三千,另大半赶入恒河中溺死。

玄策以师仁为先锋,自为后应,趁势攻入中天竺,发誓要尽灭天竺。而天竺兵将与唐军逋一接仗便溃不成军,阿罗顺那无奈只好弃国投奔东天竺,求助东天竺王尸鸠摩的援兵,接着再收集些散兵残将,欲反攻唐军。玄策、师仁欺天竺人不通兵法,只知蛮斗,设了分兵伏杀计引阿罗顺那上钩,一举全歼阿罗顺那残部。活捉了阿罗顺那,余众尽皆坑杀。阿罗顺那的妻子尚拥兵数万,据险坚守朝乾陀卫,也被师仁击破,逃的逃,降的降。至此远近城邑望风而降,中天竺遂灭,共收得土地五百八十余所。

因东天竺援兵阿罗顺那,玄策欲顺势再亡东天竺,东天竺王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牛马三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以示臣服大唐,玄策方才罢兵回朝。执阿罗顺那及一干降臣,绑俘长安,太宗皇帝大喜过望,下诏封赏玄策,授朝散大夫。

当真是英雄风流不尽数,刀马所至皆汉土,出尘有诗赞曰:

大漠狼峰孤烟直,天苍地茫啸西番。 铁骑踏破极乐土,扬鞭异域蔑沙场。开疆自有王朝散,何必不忘骠骑郎。

相关参考

王玄策如何剿灭古印度 大唐灭印之战

唐朝时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期,是中国最强盛时代。在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首都。唐朝在文化、经济、政治、外交方面都代表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高成就。接下来小编就要为大家揭开一场被尘封千年的战

被人们误读了千年的一场经典战争 解读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解读:八万将士击溃百万之众,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威风总是让人愉悦,淝水之战也因而闻名于世。可怜英雄一世的秦王苻坚,就只剩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慌张与胆怯了。其实正如人的复杂内心,战场上短兵相接

被人们误读了千年的一场战争

淝水之战另一面:被人们误读了千年的一场战争八万将士击溃百万之众,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威风总是让人愉悦,淝水之战也因而闻名于世。可怜英雄一世的秦王苻坚,就只剩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慌张与胆怯了。其实正如

唐灭东突厥之战是怎么发生的,唐灭东突厥之战过程怎样

唐灭东突厥之战是发生在唐朝的贞观年间的战争,是唐朝与东突厥的战争中,唐王朝为消除北方威胁而攻灭东突厥颉利可汗部的重要作战。那么,唐灭东突厥之战是怎么发生的呢?唐灭东突厥之战有什么背景?此战的结果是什么

一万唐军屠灭七万日军 一千年前的抗日大捷

说起中倭之间的战争,一般人均会想起中华民族死伤三千多万人的抗日战争,令人切齿嗟叹、尽丧北洋水师的甲午海战,十六世纪惨烈的抗倭援朝战争以及忽必烈居心叵测想顺带消灭汉人“新附军”、最终功亏一篑的元朝征倭大

历史秘闻 唐灭东突厥之战是怎么发生的,唐灭东突厥之战过程怎样

唐灭东突厥之战是发生在唐朝的贞观年间的战争,是唐朝与东突厥的战争中,唐王朝为消除北方威胁而攻灭东突厥颉利可汗部的重要作战。那么,唐灭东突厥之战是怎么发生的呢?唐灭东突厥之战有什么背景?此战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军事 揭秘一千年前的抗日大捷:一万唐军屠灭七万日军

  说起中倭之间的战争,一般人均会想起中华民族死伤三千多万人的抗日战争,令人切齿嗟叹、尽丧北洋水师的甲午海战,十六世纪惨烈的抗倭援朝战争以及忽必烈居心叵测想顺带消灭汉人“新附军&rdquo

历史军事 揭秘一千年前的抗日大捷:一万唐军屠灭七万日军

  说起中倭之间的战争,一般人均会想起中华民族死伤三千多万人的抗日战争,令人切齿嗟叹、尽丧北洋水师的甲午海战,十六世纪惨烈的抗倭援朝战争以及忽必烈居心叵测想顺带消灭汉人“新附军&rdquo

历史军事 大唐灭印度之战是怎么回事?大唐怎么做到不费一兵一卒灭古印度的?

说到我们的大唐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就是繁荣昌盛,王国来朝啊,但是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说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其实在大唐时期大唐和古印度之间发生了一场战役,战役的内容就是直接是大唐不费一兵一卒把古印度灭了那

大唐最悲壮的战争 睢阳之战

唐朝中期时曾爆发一场著名的叛乱——安史之乱。在这场叛乱中,唐玄宗都仓皇出逃了,却有地方军站了出来,保家卫国抵抗叛乱,这个人就是张巡。这一战被称之为睢阳之战,以其六千人抵抗十三万人的战绩被称之为大唐最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