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不是白来的 皇子每天学习十二小时
篇首语:知识以生命为前提,以经验为条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康乾盛世不是白来的 皇子每天学习十二小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康乾盛世不是白来的 皇子每天学习十二小时
清朝十二帝中,立有太子的只有康熙皇帝玄烨。关外二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选定继承人,是贵族公推;顺治皇帝福临选定继承人,是遗命继位;雍正皇帝胤禛及以后的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各朝选定继承人,是秘密立储;同治以后各朝,是皇太后慈禧一言定鼎。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二十日,皇后赫舍里氏生下二阿哥保成(后改名胤礽),周岁后即立为皇太子。玄烨对皇太子倾注了比其他皇子更多的心血,处处给予“吃小灶”。
据《清史稿》记载,胤礽六岁之前,是由玄烨“亲教之读书”。六岁时,玄烨请张英、李光地做他的老师,“又命熊赐履授以性理诸书”。及至十三岁,依照明代教育东宫的做法,正式让太子出阁读书。
太子出阁后,康熙将畅春园无逸斋作为太子的书房。取名无逸斋,就是避免他的子孙贪玩,要无逸,不要闲着,不要玩,不要贪图享乐。皇太子每天的学习是很辛苦的。
根据有关档案资料记载,1687年六月初十日皇太子一天的学习安排是:
寅时(3-5时):皇子们就要到无逸斋开始复习头一天的课,要用一个时辰的时间,也就是2个小时,而皇太子在这个时候才13岁,早上三点钟就要到无逸斋,他起床的时间当然更早。
卯时(5-7时):老师来到课堂,满文的师傅达哈塔,汉文的师傅汤斌等等,到了上书房,到了之后先给皇太子实行跪拜的礼节,然后就检查皇子们的功课,让皇子背书,皇子们开始朗朗诵读。
辰时(7-9时):这时候学生上课已经过了四个小时了,康熙下了朝就来到了无逸斋,皇子们到斋外面台阶下面迎接康熙,康熙来了之后落座,就说要让他的儿子背书,康熙拿着书来就随便点了一段,皇子就背,背了以后,果然一字不错。康熙说并对皇子们说,他小的时候,书要朗诵120遍,之后还要背诵120遍,完全熟练了之后再换下一段,这样一段一段学。这时候有的大臣说,说是100遍是不是就可以了,康熙说必须背足120遍,然后就问其他的那几个师傅说刚才背的怎么样,有的老师说是皇太子很聪明,背的很好,康熙说,你们不能表扬他们,要多批评他们,免得他们骄傲,检查完了之后,康熙就处理其他政事去了。
巳时(9-11时):时值初伏中午,天气闷热。皇太子不摇折扇,不解衣冠,端坐写字。写好满文一章,让师傅达哈塔批阅,又将《礼记》划定的篇章读120遍。
午时(11-13时):侍卫们送上饭来,皇子们也要老师来吃饭,老师跪着接了饭,然后到自己座位上吃饭,皇子们在另一旁吃饭,吃完饭之后不休息,继续牵头功课,在那儿念和背两个小时。
未时(13-15时):这时候是皇子们休息和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无逸斋外面的一个院里,有靶、射箭,可以练习骑射和武艺。
申时(15-17时):康熙又到了无逸斋,再次检查太子及诸皇子的功课,还让这些皇子们背,他们排着队,一个一个背。
酉时(17-19时):到无逸斋的外面练习射箭,康熙先让诸子们一个一个射,之后让那几位师傅一个一个射,最后康熙自己射箭。史书记载,康熙射箭叫做“连发连中”。功课完了之后,皇子们就放学了,可以暂时解放一会了。
至此,皇太子一天的功课完毕。从早晨3、4点钟到晚上6、7点钟,一天要学习十四、五个小时,期间只有午饭和进点心休息一会。这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很沉重的负担。
康熙曾对诸官说:“朕经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对皇子的教育要及早抓起,不敢忽视怠慢。天未亮即起来,亲自检查督促课业,东宫太子及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诵经书,至于日偏西时,还令其习字、习射,复讲至于深夜。自春开始,直到岁末,没有旷日。”
康熙教子的种种做法,法国传教士白晋以亲身见闻,向法国皇帝路易十四作了如实报告。白晋在报告中说:中国皇上以父爱的模范施以皇子教育,令人敬佩。中国的皇上特别注意对皇子们施以道德教育,努力进行与他们身份相称的各种训练,教之以经史、诗文、书画、音乐、几何、天文、骑射、游泳、火器等等。
康熙能对其子教诲督促,严格训练,所以他身后的儿孙们,多数能文能武,尤其在他之后的两个杰出帝王:雍正皇帝,功业显赫,见识超人;乾隆皇帝,儒雅倜傥,自号十全皇帝。正是康熙盛世的基础,奠定了满清王朝二百多年的业绩。所有这些,可说都是受到了康熙皇帝的有效的家教指导。
相关参考
康乾盛世是谁提出的?乾隆有什么丰功伟绩?乾隆盛世就是和以前的几代皇帝对比,相对的经济比较发达一点点,和现在来说就一点点改变了,古人的一点夸大,加上老北京的一些人吹牛。。康乾盛世涉及三代人,为什么只提到
...繁荣景象,因此在返回朝鲜后发起“北学中国”的运动。康乾盛世的负面评价康乾时期不足还表现在科学技术水平不
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提出御门听政,每天临朝上岗,太敬业啦
御门听政原来是他提出来的,怪不得康乾盛世离不开他的付出皇帝通过上朝与大臣们商议政事,这个传统延续了几千年,可是对于朝政制度的具体规定,历朝历代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每个皇帝根据自己的心意来安排上朝的形式
18世纪末的100余年间,在欧洲形成了长时间的“中国热”,无论是在物质、文化还是政治制度方面,欧洲都对中国极为追捧。对中国风的狂热追逐曾经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时尚。这种时尚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
乾隆年间,巨贪和珅掌权,清王朝吏治十分腐败,地方官吏贪污横行,官僚地主大量侵占农民土地,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得一些农民无法谋生,只得流落江湖,卖艺糊口。在这群人中有一对母女,他们凭着一身杂技技艺走南...
康乾盛世,固然有其光明一面,但是由于趋时影视和畅销书刊的美化,不及其负面影响。光明面已被时贤说尽,兹不再赘,笔者要谈的,是光明背后的阴影。康乾时代有三大弊政,曰黩武、捐纳、游乐。黩武。武功是盛世的标志
你真的了解康乾盛世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由于在其入关征战的前二十年中,大肆施行屠戮之举,将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引得后世之人的无数非议,再加上清朝自开
历史人物 她本是雍正的侍妾,一生无宠却生下皇子,因甄嬛活97岁,封皇贵妃
在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康乾盛世的出现对后世影响极大。很多人都会将这一盛世归功于康熙帝和乾隆帝,但事实上雍正帝才是为此奉献了一生。雍正登基后,一直以“勤勉”著称,甚至还因此冷落了后宫。其实,他的后宫十
清朝在康雍乾三朝时达到顶峰,被视为最繁华时期,有学者认为这段时期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一个新的高峰。也有学者认为虽然康乾时期的人口和粮食产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但与同时期的欧洲国家英国来横向比较的话,无论从存量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793年农历八月十三,经过万里海途的颠簸,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终于在热河避暑山庄,如愿见到了80岁的乾隆皇帝。只不过此时的马戛尔尼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