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乘人之危的故事

Posted 太守

篇首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乘人之危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乘人之危的故事

  “乘人之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趁别人危难之时去要挟或打击。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盖勋传》,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东汉时,盖勋因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举为孝廉,当上了郡太守的主要属官——长史。盖勋所在的郡属凉州刺史梁鹄(hu)管辖,而梁鹄又是盖勋的朋友。

  当时,受凉州刺史管辖的武威太守横行霸道,干尽了坏事,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但是,梁鹄的属官苏正和却不畏强霸,敢于碰硬,依法查办武威太守的罪行。

  不料,梁鸽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会涉及到高层权贵,连罪自己,焦虑不安。他甚至想杀了苏正和灭口,但又吃不准这样做是否妥当,于是打算去找好友盖勋商量究竟该怎么办。

  也正巧,盖勋与苏正和是一对冤家。有人向他透露刺史将要和他商量如何处置苏正和,并且建议他乘此机会,劝刺史杀了苏正和,来个公报私仇。盖勋听了断然拒绝说:“为个人的私事杀害良臣,是不忠的表现;趁别人危难的时候去害人家,是不仁的行为。”

  之后,梁鹄果然来与他商议处置苏正和的事。盖勋打比方规劝梁鹄说:“喂养鹰鸢(yuan),要使它凶猛,这样才能为您捕获猎物。如今它已经很凶猛了,您却想把它杀掉。既然如此养它又有什么用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不可同日而语的故事

  解释:  不能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形容两者差距很大,不能相提并论。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人言可畏的故事

出处:《诗·郑风·将仲子》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释义:“言”语言。指流言蜚语。“畏”怕。流言蜚语是很可怕的。故事:古时候有个名叫仲子的男青年爱上了一个姑娘,想偷偷地上她家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请君入瓮的故事简介 请君入瓮的故事细节

请君入瓮的故事发生在唐朝时期。唐朝时期一个官员利用请君入瓮的方法逼供了不少犯人,后来经上头查实这名官员滥用刑法,就派朝廷命官安防此举,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就是请君入瓮的故事。欲知细节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沉鱼落雁的主人公是谁

  沉鱼落雁出处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沉鱼落雁解释  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鹬蚌相争的故事

成语典故_成语鹬蚌相争的故事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它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磨擦。来自成语大全  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约法三章的故事

成语典故_成语约法三章的故事  秦二世是个无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赵高,而且还杀了许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过得很不好,因此,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而刘邦和项羽就是归属于楚怀王的军队中。  有一天,楚怀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贪天之功的主人公是谁

  贪天之功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贪天之功释义  把别人的功劳归于自己。  贪天之功典故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经过一番颠沛流离,终于宪秦国的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贪天之功的主人公是谁

  贪天之功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贪天之功释义  把别人的功劳归于自己。  贪天之功典故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经过一番颠沛流离,终于宪秦国的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望洋兴叹的故事

成语典故_成语望洋兴叹的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何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一衣带水的故事

成语典故_成语一衣带水的故事  出处《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释义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域。原指窄小的水面间隔,后泛指地域相近,仅隔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