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一问三不知的故事,成语故事一问三不知的由来

Posted 齐国

篇首语:既靠天,也靠地,还靠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一问三不知的故事,成语故事一问三不知的由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一问三不知的故事,成语故事一问三不知的由来

出处《左传·哀公二十七年》

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释义一问三不知,就是从苟瑶的话语中概括出来的。它的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故事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大夫苟瑶率大军讨伐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郑国君王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齐国去求救。

齐因的君主平公不能容忍晋国吞并郑因而更加强大,构成对齐国的威胁,就派大夫陈成子率军前去救援。陈成子率军到达淄水河岸的时候,天下大雨,士卒们不愿意冒雨过河。郑国的向导子思说:“晋国的兵马就在敝国都城的屋子底下,所以前来告急,敝国的君臣,正焦急地盼望齐军早日到达。如果再不行进,恐怕要来不及了。”

陈成子披着雨篷,拄着兵戈,焦急地站在山坡上指挥齐军过河。战马见了的舀滔的河水吓得嘶叫,他使用鞭子狠抽,硬逼它们过河,经过一番努力,齐军安全地渡过了淄水,准备与晋军交战。

晋军统帅苟瑶见齐军军容严整,心里有点害伯,便对左右的部将说:”我占卜过攻打郑国,却没有占卜过和齐国作战。他们的军队排列得非常整齐,我们恐怕打不过他们。”部将们也赞成他的看法,主张撤兵。苟瑶一边下令撤军,一边派一位使者去齐军营地拜见陈成子。使者说:“我们的统帅让我向您解释:这次晋国出兵,其实是为了替您报仇。您陈大夫这一族,是从陈国分文出来的。陈国虽然是被楚国灭掠的,但却是郑国的罪过。所以,敝君派我来调查陈国被灭的原因,同时间问您是否在为陈国忧愁。”

陈成子听了使者的活,知道这是苟瑶编造出来的说言,十分生气他说:“欺压别人的人绝没有好下场:像苟瑶这样的人难道能够长久吗?”齐国的使者走后,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严肃他说:

“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

苟寅自知失言,后悔地说:“今天我才知道,自己为计么总是得不到信任而要逃亡在外了,君子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怎能不碰壁呢?”几天后晋军撤兵,陈成子也率军回国。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一问三不知的故事 成语故事一问三不知的由来

  出处《左传·哀公二十七年》  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释义一问三不知,就是从茍瑶的话语中概括出来的。它的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一问三不知的故事

出处《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释义一问三不知,就是从茍瑶的话语中概括出来的。它的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不知所云的故事

  三国时期,蜀国南部彝族头领孟获,兴兵反蜀。诸葛亮为了维持安定局面,积聚力量,派人前去安抚。经过几年,蜀国恢复了元气,兵强马壮,粮食充足。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南征孟获。他七次俘虏孟获

“三曹”与“三不朽”

  在这里,“三曹”是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而“三不朽”则是“立德”,“立功”,“立言”三者。曹操三父子的故事,我们知之甚详。“三不朽”的故事则初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的记载:春秋时鲁国的叔孙

历史秘闻 《你不可不知的世界历史故事》写一篇征文

读后感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智慧。”历史永远指向未来。它告诉我们:我们从什么地方来,我们将会走向何处。在经济、文化不断迈向全球化、国际交往不断增加的今天,我们不但需要了解本国历史,更需要了解世界各国历史

不知悔改的历史例子

历史上犯错没有悔改的例子周厉王故事:周厉王时的百姓民怨问题,历史上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就要算周厉王禁谤了。周厉王施政暴虐,受被他宠信的大臣荣夷公唆使改变周朝原有的制度,把平民赖以谋生的许多行业,改归王室

春秋战国 中华上下五千年,产生了无数历史故事,40个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

当你说出一个典故的时候,知道它背后那段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吗?何为\'永结秦晋之好\'?为什么说“问鼎中原”?“桃李满天下”又出自什么典故?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

過大年的開端不可不知的小年傳統習俗、故事傳說、詩詞典故...

祭竈節,又稱小年、竈王節。祭竈的風俗由來已久,民間祭竈,源於古人拜火習俗。《釋名》:"竈。造也,創食物也。"竈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竈火,管理飲食,後來擴大爲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自祭竈節開始,春節的喜慶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 项橐三难孔子是怎么回事

  孔子一直是后世人景仰的对象,他常常被后人供奉于庙堂之上,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是圣人,是高呼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历史人物 明朝政治家、内阁首辅曹鼐简介,曹鼐三不可的故事

个人简介曹鼐(1402年-1449年),字万钟,谥文忠,明朝北平承宣布政使司真定府宁晋县(今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东王里村)人。曹鼐是北宋政治家曹利用的后人(此说法有待考证,据我族谱记载乃为北宋开国名将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