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毛遂自荐

Posted 楚王

篇首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毛遂自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

  秦国大军攻打赵都邯郸,赵国虽然竭力抵抗,但因为在长平遭到惨败后,力量不足。赵孝成王要平原君赵胜想办法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是赵国的相国,又是赵王的叔叔。他决心亲自上楚国去跟楚王谈判联合抗秦的事。

  平原君打算带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楚国。他手下有三千个门客,可是真要找文武双全的人才,却并不容易。挑来挑去,只挑中十九个人,其余都看不中了。

  他正在着急的时候,有个坐在末位的门客站了起来,自我推荐说:“我能不能来凑个数呢?”

  平原君有点惊异,说:“您叫什么名字?到我门下来有多少日子了?”

  那个门客说:“我叫毛遂,到这儿已经三年了。”

  平原君摇摇头,说:“有才能的人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尖儿很快就冒出来了。可是您来到这儿三年,我没有听说您有什么才能啊。”

  毛遂说:“这是因为我到今天才叫您看到这把锥子。要是您早点把它放在袋里,它早就戳出来了,难道光露出个尖儿就算了吗?”

  旁边十九个门客认为毛遂在说大话,都带着轻蔑的眼光笑他。可平原君倒赏识毛遂的胆量和口才,就决定让毛遂凑上二十人的数,当天辞别赵王,上楚国去了。

  平原君跟楚考烈王在朝堂上谈判合纵抗秦的事。毛遂和其他十九个门客都在台阶下等着。从早晨谈起,一直谈到中午,平原君为了说服楚王,把嘴唇皮都说干了,可是楚王说什么也不同意出兵抗秦。

  台阶下的门客等得实在不耐烦,可是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想起毛遂在赵国说的一番豪言壮语,就悄悄地对他说:“毛先生,看你的啦!”

  毛遂不慌不忙,拿着宝剑,上了台阶,高声嚷着说:“合纵不合纵,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了。怎么从早晨说到现在,太阳都直了,还没说停当呢?”

  楚王很不高兴,问平原君:“这是什么人?”

  平原君说:“是我的门客毛遂。”

  楚王一听是个门客,更加生气,骂毛遂说:“我跟你主人商量国家大事,轮到你来多嘴?还不赶快下去!”

  毛遂按着宝剑跨前一步,说:“你用不到仗势欺人。我主人在这里,你破口骂人算什么?”

  楚王看他身边带着剑,又听他说话那股狠劲儿,有点害怕起来,就换了和气的脸色对他说:“那您有什么高见,请说吧。”

  毛遂说:“楚国有五千多里土地,一百万兵士,原来是个称霸的大国。没有想到秦国一兴起,楚国连连打败仗,甚至堂堂的国君也当了秦国的俘虏,死在秦国。这是楚国最大的耻辱。秦国的白起,不过是个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小子,带了几万人,一战就把楚国的国都——郢都夺了去,逼得大王只好迁都。这种耻辱,就连我们赵国人也替你们害羞。想不到大王倒不想雪耻呢。老实说,今天我们主人跟大王来商量合纵抗秦,主要是为了楚国,也不是单为我们赵国啊。”

  毛遂这一番话,真像一把锥子一样,一句句戳痛楚王的心。他不由得脸红了,接连说:“说的是,说的是。”

  毛遂紧紧钉了一句:“那么合纵的事就定了吗?”

  楚王说:“决定了。”

  毛遂回过头,叫楚王的侍从马上拿鸡、狗、马的血来。他捧着铜盘子,跪在楚王的跟前说:“大王是合纵的纵约长,请您先歃血(歃血就是把牲畜的血涂在嘴上,表示诚意,是古代订立盟约的时候的一种仪式。歃音shà)。”

 

  楚王歃血后,平原君和毛遂也当场歃了血。楚、赵结盟以后,楚考烈王就派春申君黄歇为大将,率领八万大军,奔赴赵国。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  秦国大军攻打赵都邯郸,赵国虽然竭力抵抗,但因为在长平遭到惨败后,力量不足。赵孝成王要平原君赵胜想办法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是赵国的相国,又是赵王的叔叔。他决心亲自上楚国去跟楚王谈判联合抗秦的事

历史典故 毛遂自荐的历史典故

毛遂自荐的历史典故  《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  毛遂是战国时代的人,在赵国公子平原君家做食客。  赵惠文王九年,秦国侵略赵国,大军已经把赵国的都城邯郸围住,情势十分危急。赵王就派平原

历史上毛遂自荐的人

1.历史上有哪些人也毛遂自荐过韩信毛遂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刘

历史上“毛遂自荐”主人公毛遂第二年自杀身亡

在中国历史上,毛遂是出了大名的。一位普通的门客,凭借自信和勇气,凭借胆识和智慧,自荐出使楚国,促成了楚、赵合纵,同时也得到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这就是“毛遂自荐”。但是毛遂之死却算得上一

历史上“毛遂自荐”主人公毛遂第二年自杀身亡

在中国历史上,毛遂是出了大名的。一位普通的门客,凭借自信和勇气,凭借胆识和智慧,自荐出使楚国,促成了楚、赵合纵,同时也得到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这就是“毛遂自荐”。但是毛遂之死却算得上一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毛遂自荐出自于哪个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毛遂自荐出自于哪个典故  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

历史经验 毛遂自荐故事梗概

战国时赵国平原君赵胜门下食客。公元前259年,秦围邯郸,平原君至楚求救,毛遂自荐随往。在赵楚谈判过程中,平原君言谈不得要领,楚王犹豫不决。在关键时刻,毛遂挺身而出,按剑上前,直陈利害,以理服人,并以气

历史人物 毛遂自荐的时间 毛遂是个什么样的人

  梁启超称”毛遂一小蔺相如也!“,可见毛遂的口舌之辩还是比较出众的,尤其是平原君的一句夸赞:”三寸之舌,强过百万之师“,更是将毛遂的声誉推到了顶峰。毛遂其人在历史上以自荐闻名,但是关于他的生平却知之

历史经验 毛遂自荐的故事是怎样的?

毛遂自荐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①求救,合从于楚②,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