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以小人之心 度君子之腹

Posted 小人

篇首语: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以小人之心 度君子之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以小人之心 度君子之腹

以小人之心 度君子之腹

  [语出]  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

  春秋时,有一年冬天,晋国有个梗阳人到官府告状,梗阳大夫魏戊无法判决,便把案子上报给了相国魏献子。这时,诉讼的一方把一些歌女和乐器送给魏献子,魏献子打算收下来。魏戊对阎没和女宽说:“主人以不受贿赂闻名于诸侯,如果收下梗阳人的女乐,就没有比这再大的贿赂了,您二位一定要劝谏”。阎没和女宽答应了。

 

  退朝以后,阎没和女宽等候在庭院里。开饭的时候,魏献子让他们吃饭。等到摆上饭菜,这俩人却连连叹气。饭罢,魏献子请他们坐下,说:“我听我伯父说过:‘吃饭的时候忘记忧愁’,您二位在摆上饭菜的时候三次叹气,这是为什么?”阎没和女宽异口同声地说:“有人把酒赐给我们两个小人,昨天没有吃晚饭,刚见到饭菜时,恐怕不够吃,所以叹气。菜上了一半,我们就责备自己说:‘难道将军(魏献子兼中军元帅)让我们吃饭,饭菜会不够吗?’因此再次叹气。等到饭菜上齐了,愿意把小人的肚子作为君子的内心,刚刚满足就行了。”魏献子听了,觉得阎没和女宽是用这些话来劝自己不要受贿,就辞谢了梗阳人的贿赂。

相关参考

历史朱熹究竟小人还是君子?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南宋宁宗庆元二年,一代大儒朱熹在一夜之间被整得斯文扫地,声名狼藉。身处骂名的朱老夫子没过几年就在一片

历史朱熹究竟小人还是君子?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南宋宁宗庆元二年,一代大儒朱熹在一夜之间被整得斯文扫地,声名狼藉。身处骂名的朱老夫子没过几年就在一片

以西晋的党争为案例,解析何为 ”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

圆桌历史——独特分析视角,不一样的历史解读「”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一语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意思是,君子不与人争斗,合群但不结党营私。这句话发展到后来,逐渐演变成「”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

历史上的朱熹究竟小人还是君子?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南宋宁宗庆元二年,一代大儒朱熹在一夜之间被整得斯文扫地,声名狼藉。身处骂名的朱老夫子没过几年就在一片

历史上的朱熹究竟小人还是君子?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南宋宁宗庆元二年,一代大儒朱熹在一夜之间被整得斯文扫地,声名狼藉。身处骂名的朱老夫子没过几年就在一片

历史人物 刘备究竟是不是伪君子真小人?

合上三国演义,你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如果再翻开三国志,你对他的印象是否会有所改观?评价一个人并不能从某一方面,某一件事,自然也不能人云亦云。虽然近些年有很多人认为刘备是一个真小人

历史人物 为何君子小人都不喜欢寇准

丁谓之所以能登上佞臣榜,仅仅因为一个人,他就是名垂青史的寇准寇大人;而其间的因缘际会,仅仅因为一件小事,那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溜须”事件。关于溜须事件,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天禧三年(1019年),三起

心理学知识 爱情若是场游戏,也只有认真玩的人才会赢

人自古被分成二类:一曰君子,一曰小人。二者泾渭分明。君子动口,小人动手;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言于义,小人言于利;君子求诸它,小人求诸人;君子成人之美,小人成人之恶;君子

:“君子之交淡如水”,下半句說出小人的特徵,道盡人性

君子與小人,這兩種人一直是人們在人際交往中常常會見到的兩種人。我們都想要與君子交往,避免與小人有過多的交流。在古代,古人也是用俗語告訴了我們君子之交和小人之交的區別,也通過這句俗語給我們真實地反映出了

历史人物 秦相范雎是小人还是君子

  范雎是魏国人,这个魏国指的不是三国鼎立时期的曹操的那个魏国,也不是在三国时期之后的魏国,而是比这两个时期都早很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魏国。既然他是魏国人,他是怎么跑到秦国的?他为什么不呆在魏国反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