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成语董狐直笔的中的董狐指谁
Posted 典故
篇首语:好人的天生欲望是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成语董狐直笔的中的董狐指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成语董狐直笔的中的董狐指谁
成语董狐直笔的意思是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那么,你知道董狐直笔中的董狐指的是谁吗?成语董狐直笔出自何处?董狐直笔又有什么典故?董狐直笔中的董狐指的是春秋时晋国的史官董狐。
董狐,春秋晋国太史,亦称史狐。周大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据说今翼城县东50里的良狐村,即其故里。董狐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董狐直笔的出处
出 处: 《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董狐直笔的典故
《左传》宣公二年记载: > 晋灵公夷皋聚敛民财,残害臣民,举国上下为之不安。作为正卿的执政大臣赵盾,多次苦心劝谏,灵公非但不改,反而肆意残害。他先派人刺杀,未遂,又于宴会上伏甲兵袭杀,未果。 > 赵盾被逼无奈,只好出逃。当逃到晋国边境时,听说灵公已被其族弟赵穿带兵杀死,于是返回晋都,继续执政。 > 董狐以“赵盾弑其君”记载此事,并宣示于朝臣,以示笔伐。赵盾不服辩解,说是赵穿所杀,不是他的罪。 > 董狐申明理由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意思是他做为执政大臣,在逃亡未过国境时,原有的君臣之义就没有断绝,回到朝中,就应当组织人马讨伐乱臣,不讨伐就未尽到职责,因此“弑君”之名应由他承当,这是按写史之“书法”决定的。 > 当时的史官与后世大有不同,他们既典史策,又充秘书,即协助君臣执行治国的法令条文。传宣王命,记功司过是他们的具体职责,兼有治史和治政的双重任务,实际就是具有褒贬臧否大权的文职大臣。当时记事的“书法”依礼制定,礼的核心在于维护君臣大义,赵盾不讨伐弑君乱臣,失了君臣大义,故董狐定之以弑君之罪。相关参考
年龄战国人物中文名:董狐外文名:DongHu别号:史狐国籍:晋国职业:官员相干成语:董狐直笔董狐人物《左传》宣公二年纪录,晋灵公夷皋剥削民财,践踏糟踏臣民,举国上下为之不安。作为正卿的在朝大臣赵盾,屡
董狐是春秋晋国的史官,赵盾则是春秋晋国的正卿,两个人的形象和地位截然不同。董狐是秉书直言的、严肃的、刻板的老学究形象的记录历史的官员,赵盾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精明的、令人生畏的晋国权臣,你说这两
我国古代春秋时期的史官和后来的史官有什么不同呢?春秋时期的史官不只是负责记录历史,还相当于国君的文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宣传国君的政令,记录其功过,身兼治史和治政双重重任,对朝中君臣皆有褒贬的能
董狐,是一位记录历史的史官,所以又被称为史狐。因他董督典籍,这才有了氏“董”。我国春秋时期,诸侯国晋国的史官即是董狐。在历史上,董狐是一位极其著名的史官,原因就是他秉书直言
董狐,是一位记录历史的史官,所以又被称为史狐。因他董督典籍,这才有了氏“董”。我国春秋时期,诸侯国晋国的史官即是董狐。在历史上,董狐是一位极其著名的史官,原因就是他秉书直言,有什么就记下什么,公平
董狐是春秋晋国的史官,赵盾则是春秋晋国的正卿,两个人的形象和地位截然不同。董狐是秉书直言的、严肃的、刻板的老学究形象的记录历史的官员,赵盾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精明的、令人生畏的晋国权臣,你说这两
襄王有梦神女无心原是比喻单相思,犹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那么,你知道襄王有梦神女无心的中襄王和神女分别指谁吗?其有啥典故呢。襄王有梦,神女无心的中襄王和神女分别指谁?襄王,指的是楚襄王,又称为楚顷襄王。是
《正气歌》----附人物典故分类:正气歌文天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
春秋之太史最著者何人春秋之史官虽众,苦无事迹可言;《左传》所载,最著者:晋有董狐之笔,齐有太史之简,楚有倚相之博。
“怒杀祖思”的主人公是谁?怒杀祖思的主人公是赫连勃勃。赫连勃勃,铁弗匈奴部人。本名刘勃勃,十六国时期胡夏国(又称赫连夏)建立者。那么,“怒杀祖思”中的“祖思”指的是谁呢?祖思指的是韦祖思。“怒杀祖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