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负隅顽抗的意思是什么 负隅顽抗有什么历史典故

Posted 孟子

篇首语:知识是抵御一切灾祸的盾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负隅顽抗的意思是什么 负隅顽抗有什么历史典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负隅顽抗的意思是什么 负隅顽抗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负隅顽抗的意思是什么?成语负隅顽抗的意思是比喻依仗某种条件顽固抵抗或垂死挣扎。“负”是依靠;“隅”是山势险要的地方。负隅顽抗出于 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含贬义。 成语负隅顽抗的典故 > 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孟子的弟子陈臻(zhēn)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来找老师,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您听说了吗?齐国闹饥荒,人都快饿死了。人都以为老师您会再次劝说齐王,请他打开棠地的谷仓救济百姓。我看不能再这样做了吧。”孟子回答说:“再这样做,我就成为冯妇了。” > 接着,孟子向陈臻讲述了有关冯妇的故事。 冯妇是晋国的猎手,善于和老虎搏斗。后来他成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几乎被人们忘掉。 > 有一年,某座山里出现了一只猛虎,常常伤害行人。几个年轻猎人联合起来去打虎,他们把老虎追至山的深处,老虎背靠著一个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面向众人。它瞪圆了眼睛吼叫,没有人敢上前去捕捉。就在这时,冯妇坐车路过这儿。猎手们见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请他帮助打虎。冯妇下了车,挽起袖子与老虎搏斗起来,经过一场拼搏,终于打死了猛虎,为民除了害。 > 年轻的猎手们高兴地谢他,可是一些读书人却讥笑他。至于读书人为什么讥笑冯妇,那是因为读书人认为冯妇说话不算数。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躲进森林继续顽抗29年

1974年3月10日清晨,一名身穿半旧日本军服上了年纪的日本人来到菲律宾卢邦岛警察局,他向人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后,郑重地把一支步枪放到地上。他说:“我是少尉小野田。我奉上级的命令向你们投降。”这个日本人

蒋介石下野后命心腹在西南顽抗 无法挽回败局

1949年1月,蒋介石宣布下野,为便于遥控国民党军队,再度任命顾祝同为国民党陆军总司令。12月7日,蒋介石指派顾祝同与胡宗南两个心腹干将分别出任西南军政长官和副长官,准备在西南负隅顽抗。顾、胡上任后,

世界历史 原子弹是迫使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吗?

原子弹是迫使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吗?1945年3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已燃至日本本土。7月,美、英、中三国在波茨坦会议期间发表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但日本军国主义当局仍然负隅顽抗,叫嚣要在“

虎头要塞,194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主要战事的结束,却因为虎头要塞的负隅顽抗推迟了11天,守军的狂热制造了不必要的流血和牺牲,至于其唯一的遗产,已成了这个民族难以抹销的污点。1945年的第22

红潮中共第三个(最后的) ”长江局”- ”投降主义”负隅独行

(接上期://toutiao./i6696677449150759437/)上期聊了第二个长江局,今儿继续说说最后一个中共长江局,也就是第三个长江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与国民党经过多次谈判

二战后期日本曾多次向盟国乞降

中途岛海战后,日本主和派开始寻求「”体面投降”,图为反映中途岛海战中美军战机轰炸日本航母的艺术画。说起二战当中的日本军队和日本政府,人们往往会想到「”穷凶极恶”和「”负隅顽抗”这两个字眼,然而在日本军

如果日本知道美国只有两颗原子弹,还会投降吗

1945年是日本投降的年份,也是在那一年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太平了几十年。在二战末期的时候,德国见大势已去,干脆利落的选择了投降,而日本却不一样,不仅不投降而且还在负隅顽抗,最后美国没有办法在日

国军上将,曾抽蒋介石两个耳光,杜聿明叫他老师,死后葬在八宝山

1949年蒋介石在大陆的军事行动一败涂地,许多国民党高级将领也都做好了与蒋介石一同逃到台湾的打算,当然也有一些将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来得及走掉的,他们想依靠天险地势负隅顽抗,或者抱有侥幸心理不想投降,

历史人物 驿丁三杰

  这一仗打得天昏地暗,无比惨烈。雅克萨城下,执掌黑龙江将军印的都统彭春振臂一呼,红衣大炮的轰鸣声中,各路人马纷纷杀向城门。驻守城池的沙俄头目名叫托尔布津,自恃城坚炮利,下令顽抗到底。  几番厮杀,血

德川家康真的害怕真田幸村

  大河剧真田丸有做到这么一段剧情  好像是德川家康要消灭丰臣家的最后一场战役,  不知道我有没有搞错。  丰臣方面的真田幸村还抵死顽抗,做最后的抵抗  日本第一英雄,真田幸村,似乎是日本人自个儿吹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