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Posted 将军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赵充国。这个成语出处《汉书·赵充国传》。 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 亲见可靠。
主人公赵充国是谁?
赵充国(公元前137年—公元前52年),字翁孙,汉族,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1] ,西汉著名将领。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习性,汉武帝时,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率领七百壮士突出匈奴的重围。被汉武帝拜为中郎,官居车骑将军长史。汉昭帝时,历任大将军(霍光)都尉、中郎将、水衡都尉、后将军,将军击败武都郡氐族的叛乱,出击匈奴,俘虏西祁王。汉昭帝死后,参与霍光尊立汉宣帝,封营平侯。后任蒲类将军、后将军、少府,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汉宣帝用他的计策,平定羌人的叛乱,并进行屯田。第二年,诸羌人投降,赵充国病逝后,谥号壮。
百闻不如一见的历史典故
故事 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 召集群巨计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 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 他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 讲一百次,不如亲眼一见。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算计好的。我愿 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 上奏。” 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 入的小股军队。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兵士们准备 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如果遭到 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 部下听了,都很佩眼他的见识。 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的情况,了解 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 的策略,上奏宣帝。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 北边疆。
相关参考
更羸惊弓之鸟的故事: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京台之下,看见有一只鸟从头顶上飞过。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射箭能达到这样
历史典故 外强中干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外强中干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外强中干的意思是指外有强形,内中干竭。泛指外表强大,内实空虚。那么,你知道外强中干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吗?外强中干有什么历史典故?>外强中干的主人公是晋惠公夷吾,晋惠公夷吾(?―前637年),姬姓,
田忌赛马的故事及历史人物介绍: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
成语相濡以沫的主人公是谁?相濡以沫的意思 【注音】xiāngrúyǐmò 【典故】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大宗师》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庄子家贫经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无需多言了,其人才辈出,强者如云。因此,意气奋发、飞扬跋扈之人比比皆是,而忍让谦和、宁静淡泊之士,却是少之又少,难得一见。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故事主人公,就是后者中的代表,说他是唐朝
望娘滩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关于望娘滩的电影 很久以前,在川西平原上有一条河,河边上有一个村子。这里发生大旱,灼热的红太阳直晒得土地龟裂,堰塘见底,树木、禾苗通通枯死。 在这个村子里,住着一户姓聂的贫
【注音】xiāngrúyǐmò 【典故】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大宗师》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庄子家贫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妻子叫他外出借粮食,他去
历史典故 骑虎难下成语故事_成语“骑虎难下”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骑虎难下成语故事_成语“骑虎难下”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骑上虎身,很难下来。 【用法】 用来比喻做事中途遇到困难,迫于形势而又无法中止。 【出处】 这则成语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惊弓之鸟的主人公是谁,更羸虚射箭鸟却落了下来的故事”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典故,每一个典故都是一个成语。今天为大家讲述惊弓之鸟的故事,这个故事
历史典故 萍水相逢成语故事_成语“萍水相逢”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萍水相逢成语故事_成语“萍水相逢”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 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 这个成语的原意是指浮萍随水飘动,偶然聚集在一起。 【用法】 用来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