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愚公移山”的故事最初记载于哪本书中
Posted 列子
篇首语: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愚公移山”的故事最初记载于哪本书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愚公移山”的故事最初记载于哪本书中
学界普遍认为“愚公移山”仅见于《列子·汤问》篇(杨伯峻《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59-161页),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诸子》篇中就说“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谈”,“列御寇之书气伟而采奇”(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309页)。《列子》“愚公移山”故事的原创性似乎无可置疑。但是,偶然的一次翻阅使我对此有了新的看法。《大正新修大藏经》(第02册,No.0135,第857-859页,以下简称为《大正藏》)收录了晋代名僧竺法护的一种译经,题为《佛说力士移山经》(以下简称为《移山经》)。经文开篇曰:
闻如是:一时佛游拘夷那竭国力士所生地大丛树间,与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临灭度时,时国臣民皆出来会。佛问阿难:“斯国大众,何故云集?”贤者阿难白世尊曰:“有大石山去此不远,方六十丈,高百二十丈,妨塞门途,行者回碍。五百力士同心议曰:‘吾等膂力,世称希有,徒自畜养,无益时用,当共徙之,立功后代。’即便并势,齐声唱叫,力尽自疲,不得动摇。音震遐迩,是故黎民辐凑来观。”
我们试比较“愚公移山”的开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尽管故事的主角不同,二者描述移山背景的语言和情节却非常相似,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与“有大石山去此不远,方六十丈,高百二十丈”,“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与“妨塞门途,行者回碍”,“聚室而谋”与“五百力士同心议曰”,再如: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这段话与《移山经》“吾等膂力”四句的表述,似相反而实相承;至于下文愚公“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陈述,也不过是对《移山经》“当共徙之,立功后代”的进一步发挥。《移山经》随后说:
于是世尊问诸力士:“汝等何故体疲色顇?”答曰:“今此大石方六十丈,高百二十丈,欲共举移。始从一日,勤身勠力,至于一月,永不可动,惭耻无效,取笑天下。是以疲竭,姿色憔悴。”“此何所希冀?”力士答曰:“唯然大圣,我之福力,莫能踰者,庶几欲徙石,光益于世,著名垂勋,铭誉来裔,使王路平直,荒域归伏。”佛告力士:“明汝至愍,意不堪任,吾为尔移,遂汝本愿,使汝戴功,慎无愧惧。”力士欢喜,启曰:“敬从!”于时世尊更整法服,以右足大指蹶举山石,挑至梵天,手右掌持抟之,三转置于虚空,去地四丈九尺,还著掌中。
我们再比较“愚公移山”: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
“明汝至愍,意不堪任”就是“帝感其诚”的意思,在这里,释迦世尊以神力移山被置换为天帝“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列子》“愚公移山”与《移山经》在文本上的相似,绝非是偶然的巧合。然而,此二者孰先孰后?晋人张湛的《列子注序》(《全晋文》卷一百三十八)关于《列子》思想内容的评述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线索:
先君所录书中,有《列子》八篇。及至江南,仅有存者,《列子》唯余《杨朱》《说符》、目录三卷。比乱,正舆为扬州刺史,先来过江。复在其家得四卷,寻从辅嗣女婿赵季子家得六卷,参校有无,始得全备。其书大略: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自丧,生觉与化梦等情,巨细不限一域,穷达无假智力,治身贵于肆任,顺性则所之皆适,水火可蹈,忘怀则无幽不照,此其旨也。然所明往往与佛经相参,大归同于老庄,属辞引类,特与《庄子》相似。
相关参考
1.愚公移山是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还是传说《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简介: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
愚公移山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
愚公移山成语故事_成语“愚公移山”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历史典故: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女娲补天负荆请罪完壁归赵草木皆兵四面楚歌背水一战唇亡齿寒望梅止渴卧薪尝胆围魏救赵南辕北辙一箭双雕指鹿为马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女娲补天负荆请罪完壁归赵草木皆兵四面楚歌背水一战唇亡齿
愚公移山 《列子。汤问》 在冀州的南部,黄河的北岸,有两座高山叫做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山占地方圆七百哩,高有数万尺,北山住着一位叫做愚公的老翁,他年纪已经将近九十岁了,他就住在这两座高山的正对面。由
英语中国历史小故事带翻译一分钟内愚公移山OldManYuMovestheMountainsOnceuponatime,thereweretwomountainsthatstoodrightbeside
解析壬寅宫变的内容是什么?壬寅宫变是指发生在明朝壬寅年的一次宫廷事变,这一年是1542年,说的是明朝宫廷内十几个宫女集合起来想要用绳子勒死明嘉靖皇帝朱厚熜的宫廷事变,在这次宫廷事变中如果不是因为有一个
马良(187年-222年),字季常,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马谡之兄,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那么历史上的马良是怎么死的呢?马良生平简介:马家五常马良字季常,是襄阳宜城(今
1644年对于北京城的老百姓而言,有些颇不寻常。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他们的身份一变再变。大明王朝突然变成了大顺,当老百姓惊慌未定之时,半路又杀出一个大清。两个月内,经历了三个朝代,尽管对于改朝换代,喜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韦执谊自幼聪慧,颇有才气,后考中进士,授为右拾遗,二十余岁便进入翰林院,担任翰林学士,深受唐德宗宠信。他常与唐德宗以诗歌唱和,并与裴延龄、韦渠牟等出入禁宫,以备顾问。后因母丧离职,期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