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血气方刚一词本来指中年人

Posted 成语

篇首语: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血气方刚一词本来指中年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血气方刚一词本来指中年人

  “血气方刚”是个常用成语。现在的成语词典,一般把这个“方”解释为“开始”、“正”,说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其实,对这个“方”的解释,是一个沿用了多年的错误。

  成语“血气方刚”出自《论语·季氏》,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很明显,孔子说的“血气方刚”是指壮年人,并不是青年人。“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说的才是青年人。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血气,形之所待,以生者,血阴而气阳也”。这就说明了,“血”和“气”是两种并列的物质。孔子说的,“血气方刚”的“方”,不可能是“正”、“开始”的意思,而应该是“并”、“一起”的意思,因为“血气”不是壮年时才开始的。“方”在这里不是表示时间,而是表示范围的。“血气方刚”的意思是血和气全都强盛,而不是血气才开始强盛。整个成语意思应该是:人到了壮年,血和气全都达到了强盛。清人吴昌莹的《经词衍释》中说过“《论语》血气方刚。言血与气并刚也”。

  《说文解字》“方,并船也”,这是“方”的原始义。《资治通鉴》写赤壁之战时,黄盖说“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这里的“方”意思就是并联,就是用了原始义。后来,东西并在一起,也称为“方”,《仪礼·乡射礼》“不方足”,注“方犹并也”。《史记·苏秦列传》:“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百人守险,千人不敢过也。”这里的“方”与“比”同义,就是并列的意思。杨树达《词诠》“方”条:“表态副词,并也。”杨树达先生认为“方”与“并”古音相同,并举出了《尚书·微子》中的“小民方兴,相为敌仇”,在《史记·宋微子世家》中作“小民乃并兴,相为敌仇”,作为二字相通的例子。

  “方”表示范围的“并”这个意义,后来使用很少,而表示时间的“才”这个意义,使用较多。可能是这个原因,人们忽视了“方”表示“并”这一义项,而误解了“血气方刚”这个成语,认为“血气方刚”是“血气才刚”,而专用于年轻人了。

  “血气方刚”本来是用于壮年人的,并不是用于年轻人的,可是,由于对“血气方刚”的“方”错误的理解,现在变成了年轻人的专利,反而没有壮年人的份了,这也是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万岁一词含义的演变 “万岁”起初不是指皇帝

  万岁一词含义的演变“万岁”起初不是指皇帝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万岁”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千百年来,匍匐于专制淫威下的臣民口中的“万岁”就是专指皇帝,谁也不敢把自己与“万岁”联系起来。其

“万岁”起初不是指皇帝 万岁一词含义的演变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万岁”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千百年来,匍匐于专制淫威下的臣民口中的“万岁”就是专指皇帝,谁也不敢把自己与“万岁”联系起来。其实,“万岁”一词开始并非是皇帝的专用词,它的演变

卢德一词的来源 卢德分子指的是什么

  尽管“卢德”一词的来源一直以来并没有确切的说法,唯一能够肯定的额就是这一词汇应该是一个人名。而所谓的“卢德分子”其实就是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卢德运动”的主体,后来就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这一名词

“相公”一词别乱用 清朝以后曲解指男妓

古代白话小说和戏曲中常常出现“相公”这一称谓,直到民国期间,“相公”还是人们的口头语。“相公”多用于对读书人的敬称,或者是妻子对丈夫的敬称,比如元朝武汉臣《玉壶春》:“相公,你不思进取功名,只要上花台

日本 日本·1955年太阳族的崛起

1955年太阳族的崛起指那些思想混乱、玩世不恭无视传统意识和伦理道德的战后一代青年人。太阳族一词最早源于一桥大学毕业的高才生石原慎太郎在校读书时发表的作品《太阳的季节》。该文在当年七月号《文学界》杂志

最早指打仗时的旗帜 电影一词中国古代曾出现

电影被爱迪生发明出来是1889年的事,但是“电影”一词在我国古代就出现过,是指一种打仗时用的旗帜。据《六韬·皮韬·军用》记载:“大黄参连弩大扶胥三十六乘,材士强弩矛戟为翼,飞凫、电影自副;飞凫赤茎白羽

张之洞为何不许“房”与“事”两字连用

“房事”一词,一般是指男女间性爱之事。但近年,此词常常见诸报刊文章,在特定的事情中,被拿来指房屋方面的事了!本来,字词本身没有变,而其表意有变,这也是正常的事。现实生活中例子也很多,不值得大惊小怪。不

唐朝曾被用来指妓女 “内人”一词曾用来称呼妻妾

台湾著名学者李敖先生在1979年所写的《且从青史看青楼》一文中说:“现在人称自己太太做‘内人’,如果这位太太是‘从良’了的,倒真名副其实。原来唐朝称妓女叫‘内人’。《教坊记》里说:‘妓女入宜春院,谓之

“政府”一词的由来

政府,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但“政府”一词的本来意义并非如此。在唐朝,封建社会的各种体制已逐渐成熟,确立了负责中枢政务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决策机关的中书省,负责审议的门下

历史典故 “牛鬼蛇神”一词从何处来

据说,最早使用“牛鬼蛇神”的人是唐代诗人李贺,他是以此来赞美杜牧诗歌的魔幻与奇谲。本来是一个褒义词,后来却产生异化,成了一个“坏词”。我最早知道这个词,是小学五年级时,一位经历过“文革”的语文教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