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蛛丝马迹中的马指马还是别的
Posted 痕迹
篇首语: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蛛丝马迹中的马指马还是别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蛛丝马迹中的马指马还是别的
“蛛丝马迹”是人人皆知的成语,比喻事情留下来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一般的辞典的解释全是说,“马迹”就是马经过后留下的痕迹或马脚印。可是,仔细一推敲,你就会发现 ,这样的解释是很难成立的。
从事理来说,蛛丝是很不明显的,那么与之并列的马迹也应该是很不明显的,可是,马是个庞然大物,在没有水泥路、柏油路的古代,马留下的蹄印与痕迹应该是很明显的。蜘蛛的丝与高头大马的迹,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是很难相提并论的。
从结构来说,很明显,这一成语中“蛛丝”与“马迹”是并列的结构关系,“蛛丝”就是蛛的丝,是偏正关系,那么,“马迹”也应该是马留下的痕迹,也是偏正关系了。蛛丝这种东西与马留下的痕迹,相去极远,“蛛丝”“马迹”并列在一起就很勉强了。
清人夏敬渠《野叟曝言》七十九回:“蛛丝虫迹,屋漏蝙涎,不即不离,有意无意,其妙如何。”“蛛丝马迹”又可以写成了“蛛丝虫迹”,可见,这“马”应该是一种虫,而不是高头大马的马。那么这留下马迹的“马”到底应该是什么呢?
老厨房中,经常可以看到高处挂著蜘蛛网,这自然就是蛛丝了。而也是在老厨房中,还有一种经常出没的小虫子,叫“灶马”。这灶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条条不很明显的痕迹,这就是“马迹”。灶马爬过的痕迹与蜘蛛网经常在一起出现,两者又都不很明显。所以说,蛛丝马迹的“马”应该是灶马的“马”。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灶马,处处有之,穴灶而居。”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虫篇:“灶马,状如促织,稍大,脚长,好穴于灶侧。俗言,灶有马,足食之兆。”可见,灶马又可简称为“马”。
语文出版社出版的《通用成语词典》说“蛛丝马迹”的“马,指灶马,一种穴居于柴灶旁的昆虫”,这是正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第一颗原子弹核爆后,出现了许多特别的绿色玻璃石,游客争相收集
在史密森博物馆的藏品中,依然存在着曾经改变世界的原子弹武器的蛛丝马迹。第一颗爆炸的原子弹当时是作为一个试验装置引爆的,研究人员随意地给它起了个绰号「”小玩意儿”。1945年7月中旬,美国科学家们用卡车
梁山108将,人人都有自己的外号。>有些人不仅仅有外号,而且还有好几个,比如宋江,他不但是“及时雨”,还是“呼保义”,甚至是“孝义黑三郎”,这三个外号虽然听起来不霸气,但是分别是从乐于助人,为国尽忠和
安琪儿是班上个头儿最矮的女生。有一次上语文课,秦老师让大家用“希望”造一个句子。安琪儿造的句子是:我希望长得像教室外面的树那样高。教室外面的树,是一棵高大的泡桐树,至少有十米高,同学们都笑起来,秦老师
要仅看《三国演义》,名将克星不是关羽张飞赵云,而是东吴的马忠,他一个人就干掉了蜀汉五虎上将中的两个:“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山坡上马忠引一军出,一箭射中黄忠肩窝,险些儿落马……是夜殒于
三国演义中的马忠其实有两位,他们虽然同名,但是所处的阵营却不同,一位是吴将,一位是蜀将,在三国演义中东吴的马忠相对来说更为出名,因为他曾经在麦城设计捉拿过关羽父子,在刘备伐吴之战还射杀过黄忠。纵观三国
三国演义中的马忠其实有两位,他们虽然同名,但是所处的阵营却不同,一位是吴将,一位是蜀将,在三国演义中东吴的马忠相对来说更为出名,因为他曾经在麦城设计捉拿过关羽父子,在刘备伐吴之战还射杀过黄忠。纵观三国
中国历史上的二十大名马按出场顺序排第一是乌骓马,楚霸王项羽的座骑,“项王骏马名骓,常骑日行千里”。第2到第五是西汉的黄门四骏,(蒲稍、龙文、鱼目、汗血之马)第6是的卢(刘备所乘马名的卢。是一匹传说中的
中国古代史书中对于人物的外在描写基本上都是一笔带过,很少有详尽细致的记载。从只言片语中,我们还是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有四位男性,他们才华横溢,卓尔不群,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名声,然而因为他们的相貌问题,被
中国古代史书中对于人物的外在描写基本上都是一笔带过,很少有详尽细致的记载。从只言片语中,我们还是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有四位男性,他们才华横溢,卓尔不群,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名声,然而因为他们的相貌问题,被
究竟漂亮到什么程度?一千多年前的事,很难落实。现存唐代张萱的《唐后行从图》和明刻本《历代古人像赞》等,均绘有的像,但都是凭想像画成,且是中年以后的形象,不足为凭。蛛丝马迹,只能从典籍中的只言片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