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请问“杨香打虎”的典故的出处来自哪里
Posted 历史
篇首语: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请问“杨香打虎”的典故的出处来自哪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请问“杨香打虎”的典故的出处来自哪里
杨香打虎
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最初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居敬编录的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中国自古以孝立国,所谓:“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1],有父母丧必须解职归里,丁忧三年。封建社会推进的纲常医学院是教忠教孝,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2]。今日看来,二十四孝有过多是属于“愚孝”,取代学习效法,如“郭巨埋儿”等应该彻底取代弃。
注释
1.《后汉书·韦彪传》:「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
2.「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一句俗语,今天很难找到典范自何处。但有太多类似的名言,如清初魏禧说:「父母欲以非礼杀子,子不当怨。盖我本无身,因父母而后有;杀之不过与未生一样。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稼。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按住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分开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相关参考
我在温故戊戌年这本书上面,看到慈禧戊戌政变后三审光绪的记载,第一审我已经在苏继祖的"清廷戊戌朝变录"上找到了,就是光绪说要将康有为拿杀那段。可是第二次,我完全找不到相关记录,在书中
我在温故戊戌年这本书上面,看到慈禧戊戌政变后三审光绪的记载,第一审我已经在苏继祖的"清廷戊戌朝变录"上找到了,就是光绪说要将康有为拿杀那段。可是第二次,我完全找不到相关记录,在书中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官官相护的含义 官官相护的出处是哪里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好也,你两个官官相为我死也!” 成语典故 从前,曹州地方有一个名叫于朝东的人,他曾经得罪了强盗,所以强盗一直想借机报复。 果真一天,强盗将他们偷来的
【出处】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冯梦龙《醒世恒言》。但是冯梦龙这句话的来源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
【出处】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冯梦龙《醒世恒言》。但是冯梦龙这句话的来源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
冯小怜,她是真的属于那种祸国殃民的女人,长得漂亮不说,还只按自己的喜好去做事,也许碰上个有点作为的帝王还好,可惜的是历史把她嫁给了白痴皇帝北齐后主高纬。这两个人放在一起,那可绝对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
冯小怜,她是真的属于那种祸国殃民的女人,长得漂亮不说,还只按自己的喜好去做事,也许碰上个有点作为的帝王还好,可惜的是历史把她嫁给了白痴皇帝北齐后主高纬。这两个人放在一起,那可绝对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
“抛砖引玉”出自哪里?“抛砖引玉”的典故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抛砖引玉的意思是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抛砖引玉的出处】宋·释道
历史典故 兼听则明成语故事_成语“兼听则明”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兼听则明成语故事_成语“兼听则明”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 兼听:多方面听取。明:明辨。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要听取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 【用法】 可用来劝告他人,或用于
出处《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