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九牛一毛

Posted 汉武帝

篇首语: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九牛一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九牛一毛

九牛一毛

  《汉书。司马迁传》

  司马迁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据《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载,当时汉武帝命令李陵将军出兵攻打匈奴,终因人力缺乏而战败投降,汉武帝得知后非常生气,而诛李陵全家。司马迁挺身为李陵辩护,但汉武帝不听,反而将司马迁囚禁,后来并处以残酷的「宫刑」(将男子去势的刑罚)。

  司马迁在身心受到极大打击后,本想一死了之。但他仔细一想,觉得像他这样官位低微的人,如果接受法律制裁被杀,就像九头牛身上少了一根毛,一点影响也没有,和死了一只蚂蚁又有什么差别?而世人也不会把他和壮烈成仁的人相比,只会觉得他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人都会死,但死有重于泰山,也有轻于鸿毛。于是司马迁决定忍受屈辱,坚强的活下去,并且完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

  后来「九牛一毛」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九牛之一毛」的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极大数量中的一小部分。

相关参考

成语九牛一毛的主人公是谁?成语九牛一毛的意思

九牛一毛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九牛一毛解释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九牛一毛的典故  汉武帝(刘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九牛一毛的故事

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与。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这时司马

历史人物 成语九牛一毛之典故的主人公是谁

  汉武帝刘彻听说将军李陵率领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兴。许多大臣便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武帝见司马迁站在旁

历史人物 嘉庆继位为什么急着杀和珅 贪污只是九牛一毛的小事

还不知道:嘉庆继位为什么急着杀和珅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为什么宠信和珅,有一项本领谁也比不上!>乾隆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算是口碑不错的皇帝了,一直以来人们都以康乾盛

历史典故 一毛不拔

一毛不拔  《孟子。尽心上》  春秋战国时期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许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学说主张,以期能对治理国政有所帮助。而战国时候,杨朱的贵己学说和墨子的兼爱学说恰巧形成强烈的对比。  在《孟子》书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一毛不拔的故事

出处《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项放踵,利天下,为之。释义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愉非常吝啬自私。故事墨子,名翟,是站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

第一名有九牛之力,不是项羽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不乏武力强悍而且力量惊人者,其中最为出名者当属西楚霸王项羽,但是如果参照历史记载来考虑的话,项羽未必是其中力气最大之人,今天就盘点下历史上力气最大的五位王者。(只选取有确切历史记载的,

历史人物 为什么崇祯筹集军饷大臣们一毛不拔

熟悉明史的人都会发现,其实明朝末年灭亡最主要的不只是起义军,明朝灭亡的原因其大多数是因为朝廷内部的原因。首先遭遇小冰河时代,当时的百姓们为了讨口饭吃于是就造反起义了,本来是派兵镇压一下,然后给口吃的,

明朝历史 明朝的党争和所谓“民主”有一毛钱的关系吗

明朝后期出现的“党争”,其本质与所谓“西方式民主制度雏形”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关联。这一说法,是错误的说法,连片面说法都谈不上。因为提出此说法的人,只不过是在今天,把西方的东西,通过表面上的皮毛(比如内

“一元”为何叫“一块”,“一角”为何称“一毛”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被人约定俗称的叫法或是称谓,我们总是习惯于这样或那样的表达,却很少想过为什么。只是偶尔会脑洞大开,就比如想一想:人民币上明明都标注了的一元,为何我们老是叫它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