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螳臂当车的意思,螳臂当车的典故和出处

Posted 螳螂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螳臂当车的意思,螳臂当车的典故和出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螳臂当车的意思,螳臂当车的典故和出处

螳臂当车的意思,螳臂当车的典故和出处

  螳臂当车: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那么螳臂当车的意思,螳臂当车的典故和出处,下面就由天气网万年历频道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答。

  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

  译文:春秋时,齐国的国君齐庄公,有一次坐着车子出去打猎,忽见路旁有一只小小的虫子,伸出两条臂膀似的前腿,要想来阻挡前进中的车轮。庄公问驾车的人:“这是一只什么虫子?”驾车的人答道:“这是一只螳螂,它见车子来了,不知赶快退避,却还要来阻挡,真是不自量力! ”庄公笑道:“好一个出色的勇士,我们别伤害它吧!”说着,就叫驾车的人车子靠边,让开它,从路旁走过去。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开了。人们都说庄公敬爱勇士。便有好多勇敢的武士,纷纷来投奔他。但是,“螳臂当车”作为一句成语,却并不比喻出色的勇士,而是比作自不量力的可笑人物。

  《庄子·人间世》说:“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另外,《庄子·天地》也有“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辙,则必不胜任矣”这样的话。原话这个的“螳臂”,都并无贬义,后来则一般都把它比作不自量力、冒充英雄和妄图抗拒某种强大力量的人。成语“螳臂当车”,正是从《庄子》的这个“不胜任”的原意转化而来的。

  螳臂当车在现代兄弟就是一种不自量力的表现,表示一个人没有能力却做着那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最后失败承担苦果的还是他们自己。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螳臂当车成语故事

螳臂当车成语故事_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tángbìdāngchē  【释义】当:阻挡。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出处】《庄子

历史典故 螳臂当车的出处 关于蘧伯玉的故事两则

  庄子·人间世第五·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而问于蘧伯玉。曰:「有人于此,其德天杀。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若然者,吾柰之何?」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安步当车 安步当车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成语故事安步当车。安步当车是什么意思?成语安步当车出自哪里?安步当车告诉我们什么?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  曰:“蜀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释义表示慢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安步当车 安步当车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成语故事安步当车。安步当车是什么意思?成语安步当车出自哪里?安步当车告诉我们什么?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  曰:“蜀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释义表示慢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安步当车的故事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曰:“蜀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释义表示慢慢地走,当作坐车故事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蜀。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召进宫来。颜蜀随随便便地走

历史人物 齐后庄公螳臂当车 如何评价期齐后庄公

齐后庄公原本是齐灵公的太子,但后来齐灵公却改立宠姬之子公子牙为太子。齐灵公病重,崔杼、庆封等大臣拥立齐后庄公,杀了公子牙母子,并于公元前553年登基。齐后庄公>齐后庄公螳臂当车>有一次,齐后庄公外出打

世界历史 魏延子午谷奇谋为何必败无疑

在三国历史上,从力量对比来看,魏蜀吴三方,蜀汉的实力最小,人口不到百万,士兵更是只用10多万。与人口超过500万,军队50万的魏国来说,简直是以卵击石,螳臂当车。因此,后世评价,蜀汉要想取胜,必须使用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三人成虎的出处和意思成语三人成虎的故事寓意

成语典故_三人成虎的出处和意思成语三人成虎的故事寓意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为了使双方都能信守诺言,在订立盟约时,往往要将本国的太子交给对方做人质。  有一次,魏王和赵王联盟,按规定,魏王必须把儿子送到赵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举案齐眉的典故及出处举案齐眉是什么意思

成语典故_举案齐眉的典故及出处举案齐眉是什么意思?  举案齐眉,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爱。出自《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赵禹一意孤行的故事 成语一意孤行的意思及出处

成语典故_赵禹一意孤行的故事成语一意孤行的意思及出处  西汉时期,有个叫赵禹的人,原本是太尉周亚夫的属官司。一次偶然的机会,汉武帝刘彻看到了他写的文章,觉得文笔犀利,寓意深刻,大为赏识,便让赵禹担任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