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历史 两次造反失败皇帝却不敢处理

Posted 家族

篇首语: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晋朝历史 两次造反失败皇帝却不敢处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晋朝历史 两次造反失败皇帝却不敢处理

  中国古代历史涌现了许多像琅琊王家那样的政治世家。他们在一个朝代甚至几个朝代保持权力,影响天下大政方针,比如西汉的卫青家族、东97汉的外戚窦家、三国的诸葛亮家族、唐朝的长孙家族等等。东晋南北朝涌现的政治世家最多,乌衣巷里的王家和谢家就是代表;明清较少,可在清末也出现了曾国藩家族。政治世家涌现,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大现象。  永昌元年(公元322年)正月,东晋首都建康城内出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当朝丞相王导带着王邃、王彬、王侃等在朝廷任职的王氏宗族二十多人,跪在皇宫门外痛哭流涕。这件事情的奇怪之处一是王家是权势熏天的显赫贵族,尚书将军出了一大堆。现在跪在那里痛哭的王家子弟往日可都是光彩照人、不可一世的主儿;二是皇上司马睿没有接见王导,也没有派人出来劝说,就由着王家人在那里跪着。东汉以来,门阀世家地位崇高,皇上如此慢待豪门大家,这还是第一次。没办法,王导只能每天起早,带着全族子弟从乌衣巷出发走过秦淮河来到宫门前哀声大哭。王家犯了什么事了吗?是的,王家的王敦起兵造反了,马上就要杀到建康来了。造反是株连全族的大罪,王导能不着急上火,跪地求饶吗?可司马睿能原谅王家吗?结局是在周顗等人的力保下,司马睿在宫中召见了王导。君臣相见后,王导跪地请罪:“逆臣贼子,何代无之,不意今者竟出臣族!”司马睿似乎被感动了,光着脚走下龙椅,扶起王导,拍拍他的手表示绝对相信王导。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是的,本应株连九族的造反大罪就这么被赦免了。  仔细分析起来,并不是司马睿不想惩治王家——有哪个皇帝不在意皇权的稳固,对造反熟视无睹的?可是在门阀世族势力高涨的东晋南朝时94期,皇帝受到千丝万缕的束缚,不能惩治谋逆的世族子弟。司马睿和王导代表的王家的关系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王导出身的琅琊王家是从东汉末期就开始发迹的政治世家,西晋时开始显赫,先是王家的王衍担任了太尉,成为掌权人物,再是王澄出任荆州刺史,王敦出任青州刺史。王衍很得意地说:“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足以为三窟矣。”  王导起初在王家的权力结构中并不突出,但很快后来居上。因为他在乱世中跟对了领导——司马睿。永兴二年(公元305年)琅琊王司马睿去守下邳,王导就是他最初的助手。司马睿的封地就是王导的老家。司马睿对封地内的望族王氏很有好感,刻意笼络,而王导的真本事也为司马睿解决了不少问题。两人很快组成了政坛好搭档。当时中原大乱,王导建议司马睿去东南地区独当一面,很快就得到了司马睿的赞成。两人找机会,拉上人马在公元309年搬到了建邺。司马睿初到江东,当地人对他很冷淡。道理很简单:西晋王朝已经分崩离析了,(晋朝历史 www.cha138.com)皇室成员在江东士人心中早已大大贬值。而司马睿这个琅琊王又是西晋皇室中的边缘人物,要向上追溯到司马懿才能和晋皇扯上直接关系。现在,司马睿带着一大帮人逃到南方来,谁又能保证他们能长久在南方立足?司马睿说不定过几年就被人给撤了,甚至脑袋搬家了。所以,江东的世族大姓轻蔑地称司马睿、王导等人为“伧父”,很不礼貌。东南人心不附。王导着急了。对于他们那些南下的北方世族来说,司马睿的命运就是他们的命运。司马睿在南方站不住脚,王家等人也站不住脚。于是在南下建邺的一个多月后的“修禊节”,秦淮河边出现了这么一幕:  司马睿坐在奢华的肩舆之上,在皇家仪仗的簇拥下,缓缓而来。王导等北方世族和名流都恭恭敬敬地骑马跟随其后。整个队伍威严肃穆又不失豪华热闹,将西晋王朝的泱泱皇室风范展现给了当时在江边过节的江南世人。江东的纪瞻、顾荣等着名大族都在江边搭着席位,占着地盘过节。目睹这一幕,他们的内心受到了极大震撼。皇室骨肉相残之后竟然还能保持这么威严的阵势;原来司马睿在北方的地位这么高,得到了这么多大人物的支持;原来司马睿等人还知道南方的节日,主动参加,与民同乐。震撼之余,南方人士纷纷拜倒在路旁。司马睿落座后,江东各大族的代表人物纷纷前来拜见。司马睿、王导等人专门挑一些南方人不知道的新闻、礼95仪、赏赐来说事,把那些世代居住在江东的世族大家们听得晕头转向的。回家后,世族大家们纷纷感叹,司马睿这批人不可小瞧啊。紧接着,南方各大人物和名流先后接到了司马睿的聘书。司马睿一下子征辟了160个幕僚,许诺以高官厚爵。东吴灭亡后,江东士人的仕途变得很不顺畅。如今司马睿大施恩惠,迅速将士人团结在了身边。史载:“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  王导立下了如此大功劳,成为司马睿政权的支柱力量。公元318年4月,长安被匈奴攻破,晋愍帝遇害。王导赶紧劝说司马睿继承帝位。东晋王朝很快在建康(建邺改名)建立了,司马睿就是晋元帝。司马睿和王导的“王马搭档”也就升级为了司马睿当皇帝,王导当丞相的政治结构。司马睿登基之日,感慨万分,对王导的辅助和拥立之功深深感激。他竟然在庄严肃穆、百官队列的时候,拍拍龙椅的空处,招呼王导“升御床共坐”。当皇帝哪能是排排坐分果果的事情,王导连忙推辞。司马睿招呼他三四次,言辞恳切,王导不得不搬出“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的大道理说服司马睿。这句话的潜台词的是,王导可以成为和司马睿一样的太阳和国主,只是他不愿意做。  民间则形象地形容为:“王与马,共天下。”这句俗语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当时王家的权势。东晋初期,司马睿完全信任王导,叫他“仲父”,把他比作自己的“萧何”。王导也经常劝谏司马睿克己勤俭,优待南方,与人为善。司马睿和王导在草创期上演了一场君臣相敬相爱的佳话。琅琊王家也达到了权势的高峰,除了王导担任丞相,王敦控制着长江中游,兵强马壮;四分之三的朝野官员是王家人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另外,王家在南朝时期出了八位皇后。说王家和司马家族共享天下,并不过分。事实上,随着皇权在乱世中不断削弱,政治世家的势力不断高涨,皇帝只好仰仗大家族的支持才能坐稳龙椅。“王与马”的案例并非特例。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两次造反失败 皇帝竟不敢处理

  导语:中国古代历史涌现了许多像琅琊王家那样的政治世家。他们在一个朝代甚至几个朝代保持权力,影响天下大政方针,比如西汉的卫青家族、东97汉的外戚窦家、三国的诸葛亮家族、唐朝的长孙家族等等。东晋南北朝

历史人物 为什么李世民敢造反,朱棣却不敢?

唐朝时期,因为有了玄武门之变,才有了李世民的皇帝之位,才有了贞观之治和“盛世大唐”。虽然说李世民皇帝的位子得来的不正当,但是也不可否认,他的确是一位好皇帝,敢于挑起天下的重任,不论他造反的初衷是什么。

历史人物 项羽和刘邦也是一代霸主,为何秦始皇在位时他们却不敢造反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秦始皇在位时项羽和刘邦不敢造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华夏大地是在秦朝统一的。在此之前,无论是三皇五帝,还是夏、商、周,都是分封的,诸侯、君王互相掌管。定期向皇帝汇

晋朝历史 西晋王朝的“白痴皇帝”是谁

  晋武帝的儿子,太子司马衷是一个白痴。朝廷里有些大臣想劝武帝另立太子,但又不敢开口。晋武帝也有些犹豫,他想试试儿子到底傻到什么程度。于是,他派人给太子送去一道公文,要太子处理。>>  太子妃贾妃很聪

历史人物 朱棣造反成功后,却为何不敢对徐辉祖下毒手

据史料记载,公元1369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并且建立了两百多年的大明王朝,这便是明太祖,大将徐达因为战功赫赫,为建立明朝立下不世之奇功,因此被封为魏国公,一年5000石。与此同时,徐达还被任命为

康熙死后,手握重兵的胤禵本想造反,最后为何却又不敢

历史已经成为过往,胤禵手握重兵为什么康熙驾崩后不发动兵变夺位,其实只是后人一种假想,也许当时胤禵压根就没想过要这么做。康熙驾崩后,雍正第一时间通知总理事务王大臣:“西路军务大将军职任重大,十四阿哥胤禵

历史人物 林冲掌管80万大军为何不敢造反历史名人

  水浒传中很多好汉都是因官场的黑暗,忍受不了逃离官职。而林冲就是一位,他的搜不了上司的侮辱,原本可以反抗的林冲却一次一次的让步。那么林冲为什么不反抗?而是选择逃避?带着疑问,下面历史网小编将为说说林

李卫公然抗旨,宝亲王弘历为什么不敢处理他

雍正王朝历经二十年之久,可谓是经久不衰,而雍正王朝之所以可以受到如此之多的人喜欢,在于他的剧情虽然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虽然很多剧情不符合历史,但是其刻画出的人性之处,简直是炉火纯青,使人百看不腻。那

历史人物 此人因造反失败,负气伸腿绊倒皇帝侄子,被侄子活活烤死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之后将皇位传给了长孙朱允炆,也就是历史上的建文皇帝,这让朱元璋的很多儿子非常不满,因为朱元璋的儿子们可以说都非常的优秀,尤其是燕王朱棣更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也是一个野心家,太子朱标活着

此人若在胡惟庸万万不敢造反,却把皇帝给的一手好牌糟蹋完

公元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之罪名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10年后,胡惟庸「”同伙”被依次揪出,包括号称「”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在内的3万多人被诛,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