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历史 让与他有杀父之仇的人近侍身旁

Posted 司马

篇首语: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晋朝历史 让与他有杀父之仇的人近侍身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晋朝历史 让与他有杀父之仇的人近侍身旁

 司马炎的气度:让与他有杀父之仇的人近侍身旁

  《晋书?武帝纪》称司马炎“宽惠仁厚,沈深有度量”、“明达善谋,能断大事,故得抚宁万国,绥静四方”。

  实际上,也正是司马炎宇量弘厚,才逐渐让举国上下因多年离乱、分裂及司马氏得国不正而堆积的躁气、佞气、怒气、怨气平息下来,也才使得原来漂如浮萍的帝国根基,逐渐有所着落。

  司马炎开国伊始,即诏令“除旧嫌,解禁锢,亡官失爵者悉复之”。又诏“邓艾虽矜功失节,然束手受罪。今大赦其家,还使立后。兴灭继绝,约法省刑”。不久,连曹魏以来的汉室禁锢也解除了。

  史载高阳(河北高阳)人许奇在武帝时为太常丞,而许奇老父许允为文王司马昭所杀。司马炎经常要去太庙搞点儿烧香磕头等迷信活动什么的,朝中大臣议论:许奇是受害之门,万不可让他接近左右,还是让他远离京城、到封国藩镇去做“长史”吧。但司马炎不同意,说许允素有人望,而许奇也是难得人才,不仅没有让其到外地去,反而擢升为祠部郎。

  嵇康父子也是如此。嵇康被司马昭杀后,其子嵇绍也由执掌吏部的山涛山巨源引见,在武帝惠帝朝做了侍中。这也是个皇帝身边的位置。

  让有杀父之仇的人近侍身旁,没有恢弘气度,放到现在,也很少有人能做得到。

  还有一件事也能看出武帝的气量。

  282年,司马炎率群臣到洛阳南郊祭祀天神,礼毕,问司隶校尉(约相当于京都保安司令兼纪检委书记)刘毅:“我能和汉代的哪一个皇帝相比?”

  估计司马炎心里想的不是高祖武帝,也是文帝景帝什么的,没想到刘毅回答:“桓帝、灵帝。”这二位爷差不多也算亡国之君了。司马炎很吃惊,问道:“怎么会到如此地步?”刘毅毫不掩饰地说:“桓帝之世虽卖官售爵,但把钱留给官府。陛下如今卖官售爵,却中饱私囊。”司马炎虽不高兴,但还是自我解嘲说:“桓灵之世听不到你这样大胆的言论,而现在我身边却有你这样的直臣,可见我还比桓灵二帝贤明。”

  在对待曹魏逊帝曹奂、俘虏来的吴蜀二末帝刘禅孙皓的态度上,司马炎犹不失仁者之风。这几位爷,都是王侯封着,锦衣玉食供养着,得终天年。特别是曹魏王室,司马炎受禅当时,即“封魏帝为陈留王,邑万户,居于邺宫;魏氏诸王皆为县侯”。过了不久,又“诏陈留王载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还“除魏氏宗室禁锢”。

  我觉得曹奂这小日子,应该过得比当皇帝时成天担惊受怕好多了。

  刘禅孙皓也不差。司马炎曾诏“赐安乐公刘禅子弟一人为驸马都尉”;孙皓降后,封孙皓为归命侯,拜其太子为中郎,诸子为郎中。

  难怪刘禅在洛阳都有点儿“乐不思蜀”了。

  正是武帝的不失厚道,才逐渐消除了由司马昭大肆诛杀曹魏旧臣给大家留下的阴影,也逐渐使社会平息议论,人心渐渐收拢到晋统中来,国家逐渐进入正轨。

  《武帝纪》虽然对武帝多所诟病,也不得不称赞武帝此举十分明智:“雅好直言,留心采擢,刘毅、裴楷以质直见容,嵇绍、许奇虽仇雠不弃。仁以御物,宽而得众,宏略大度,有帝王之量焉。”

 

  司马炎宽厚包容,与大臣们相处也比较随和。

相关参考

夏侯霸为什么最后投降了有杀父之仇的蜀汉

司马氏除了曹爽一家,名将夏侯霸投降蜀汉,受到刘禅的重用,并且拉着夏侯霸的手说:“你父亲是死于乱军之中,并不是由我父辈亲手所杀。”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也是夏侯氏的子侄。”那么夏侯霸的家人为何在曹魏没

夏侯霸为什么最后投降了有杀父之仇的蜀汉

司马氏除了曹爽一家,名将夏侯霸投降蜀汉,受到刘禅的重用,并且拉着夏侯霸的手说:“你父亲是死于乱军之中,并不是由我父辈亲手所杀。”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也是夏侯氏的子侄。”那么夏侯霸的家人为何在曹魏没

周穆王不报杀父之仇的原因竟是因为它!

周穆王姬满,周昭王之子,公元前977年周昭王南巡不返也就是周昭王第三次攻楚薨于汉水,全军覆没,同年周穆王继位,是西周的第五位君主,同时,周穆王可以说是西周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君主。现在,问题来了,历史上对

周穆王不报杀父之仇的原因竟是因为它!

周穆王姬满,周昭王之子,公元前977年周昭王南巡不返也就是周昭王第三次攻楚薨于汉水,全军覆没,同年周穆王继位,是西周的第五位君主,同时,周穆王可以说是西周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君主。现在,问题来了,历史上对

历史人物 甘宁,字兴霸,与凌统有杀父之仇 有谈笑自如典故

人物生平少年闯荡甘宁“少有气力,好游侠”。但他不务正业,他常聚合一伙轻薄少年,自任首领。他们成群结队,携弓带箭,头插鸟羽,身佩铃铛,四处游来荡去。当时,百姓一听铃响,便知是甘宁这帮人到了。时人以“锦帆

历史人物 张学良与日本不仅有杀父仇,更有杀子仇

  张学良后代:张学良后代张闾琪与日本之间有什么关系?许多人知道张学良因“皇姑屯事件”与日本关东军结下杀父之仇,但是,极少有人知道张少帅跟日本关东军还有一段杀子之恨。  1929年秋天,张学良后代张闾

历史上是谁替太祖努尔哈赤报了杀父之仇

   努尔哈赤杀父之仇:读过清史的人大都知道,努尔哈赤的父祖死于辽东总兵李成梁攻打古勒寨的战斗中。那么在历史上又是谁帮努尔哈赤报了杀父之仇呢?  万历十一年(1583)二月,明辽东总兵李成梁

历史人物 凌统和甘宁为什么会成为生死之交

凌统和甘宁之间本来有仇,后来却成为生死之交?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两个人之间是有杀父之仇的,甘宁同志当年箭法比较

历史秘闻 曹魏一猛将,置杀父之仇于不顾,果断投靠敌人,却赢得了后人称赞

自古以来,中国都讲究“以和为贵”,国与国之间如此,人与人之间亦是如此。但是,对于个人来说,有两大仇恨决不能容忍,一是杀父之仇,二是夺妻之恨。但是,乱世三国时期,曹魏的一员猛将,他置杀父之仇与不顾,果断

曹魏一猛将,置杀父之仇于不顾,果断投靠敌人,却赢得了后人称赞

自古以来,中国都讲究“以和为贵”,国与国之间如此,人与人之间亦是如此。但是,对于个人来说,有两大仇恨决不能容忍,一是杀父之仇,二是夺妻之恨。但是,乱世三国时期,曹魏的一员猛将,他置杀父之仇与不顾,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