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历史 晋惠帝司马衷,真的是傻瓜么

Posted 司马

篇首语:人有知识,则有力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晋朝历史 晋惠帝司马衷,真的是傻瓜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晋朝历史 晋惠帝司马衷,真的是傻瓜么

晋惠帝司马衷,真的是傻瓜么?

  晋惠帝,晋朝第二个皇帝,是司马炎的儿子。可是说到惠帝司马衷,大家联想到的是两个字:“傻逼”皇帝,呆头呆脑,智障。为什么大家都这么说他呢,因为有两件事。

  第一件是有一次司马衷带着一群太监在御花园里玩,突然园中池塘里传来一阵蛤蟆的叫声,司马衷环顾左右问道:“这些东西是在为官家而鸣还是在为私人鸣呢?”太监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回答。有一个太监灵机一动,答道:“在官家地里是为官叫,在私人地里是为私人叫。”司马衷觉得这个太监回答得很好,大大赏赐了他。

  第二件事是有一年闹灾荒,灾情严重,大臣上报说灾区已经有很多人饿死了,司马衷听了很是疑惑:“好端端的人怎么就饿死了?”大臣回答:“饥荒很严重,老百姓连糠都吃不上,当然就会被饿死。”司马衷还是不明白,傻乎乎地问:“那为什么不吃肉呢?”这回答让大臣们无言以对。

  透过这两件事,人们断定,司马衷就是一个傻子,认为他是历史上最白目、最荒唐、最弱智的皇帝。可是仅凭这两个孤立的事件,就测定一个人的智商高低,显然还不够。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从遗传学来说,司马衷没有理由是个弱智,更何况他还是龙凤结合的龙凤胎,父亲司马炎即是晋朝的缔造者,也是一个著名的阴谋家,母亲杨艳出身高贵,少聪慧,善书,是一个贤德的皇后,这样一对强强结合的龙凤夫妻,怎么可能会生出一个痴呆儿呢?更何况从史书记载中的司马衷不但不白目,还比较聪明。

  也许是人们误读了“蛤蟆叫”和“食肉糜”的故事了。今天就针对他的这两件“傻事”来分析一下。

  司马衷关于蛤蟆叫的发问,真的很白目吗?不见得。三个和尚说秃,三个儒生说书,什么人说什么话。司马衷是搞政治的,容易把什么问题都往政治上靠,他每天在朝堂上听的是文武官员的百家争鸣,他们究竟是为公争还是为私争?是为公鸣还是为私鸣?揣着这些心事的司马衷,因此产生了把池塘当成朝堂,把蛤蟆叫当成百官争的幻觉,才脱口说出:为官乎,为私乎?

  再譬如,司马衷关于为何不吃肉糜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百姓看来确实蠢到家了,糠贱肉贵,糠多肉少,这是基本常识,可这是什么人的基本常识呢?这是平头百姓的基本常识。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多为贱。所以,司马衷的基本常识正好与老百姓的基本常识相反:吃肉是那么多,吃糠的没见过,吃肉己无味,吃糠定出味,这就是皇帝司马衷的基本常识。据坊间传闻,明太祖朱元璋在元觉寺当和尚时,需要外出化缘,经常忍饥挨饿。一天,一位老太太见朱元璋饿得可怜,给他吃了一碗白菜豆腐汤,朱元璋吃完后觉得这是天下最不错吃的食物,问老人,此何食也?老人答:此乃珍珠翡翠白玉汤。多年以后,朱元璋说那是生平吃得最好的一顿珍珠翡翠白玉汤,就连御膳佳肴也不如它。

  因此,当司马衷听到百姓连糠都没得吃的时候,想到了:为什么不把最贱的肉拿出来做成肉糜吃呢?人对真理的认识从实践中得出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老百姓在实践,司马衷也在实践,百姓的实践是住草屋,吃糠,司马衷的实践是住宫殿,食肉糜。可是,究竟应该以谁的实践为标准呢?糠粑与肉糜,孰贱与孰贵?

  总而言之,晋惠帝司马衷白目与否,绝不能凭着两件事就可以断定的。

相关参考

晋朝历史 晋惠帝真的是“白痴皇帝”

  《晋书·惠帝纪》记载了晋惠帝司马衷的两则笑话。其一,司马衷在华林园听到蛤蟆叫,便问左右:“它们鸣叫是为公,还是为私?”随从答:“公家地盘上的为公,私人地盘上的为私。”司马衷对这种解释深信不疑。其二

晋朝历史 第三节 悲催太子晋惠帝司马衷

  晋惠帝司马衷,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  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司马衷被立为皇太子,时年九岁。司马衷的太子之位,得来的原因与他的父亲有些类似。他本来有一个哥哥,只不过

晋朝历史 晋惠帝司马衷的家庭简介

  说完司马衷本人,我们再来看看他的家庭。除了第一个皇后贾南风,司马衷还有第二任羊皇后和子女多人。>>  “惠羊皇后,讳献容,泰山南城人。”羊献容作为晋惠帝的第二任皇后,出身于西晋贵族羊家。祖父羊瑾,

晋朝历史 晋惠帝司马衷的家庭简介

  说完司马衷本人,我们再来看看他的家庭。除了第一个皇后贾南风,司马衷还有第二任羊皇后和子女多人。>>  “惠羊皇后,讳献容,泰山南城人。”羊献容作为晋惠帝的第二任皇后,出身于西晋贵族羊家。祖父羊瑾,

晋朝历史 被误读千年的“白痴皇帝”司马衷

  《晋书·惠帝纪》记载了晋惠帝司马衷的两则笑话。其一,司马衷在华林园听到蛤蟆叫,便问左右:“它们鸣叫是为公,还是为私?”随从答:“公家地盘上的为公,私人地盘上的为私。”司马衷对这种解释深信不疑。其二

晋朝历史 被误读千年的“白痴皇帝”司马衷

  《晋书·惠帝纪》记载了晋惠帝司马衷的两则笑话。其一,司马衷在华林园听到蛤蟆叫,便问左右:“它们鸣叫是为公,还是为私?”随从答:“公家地盘上的为公,私人地盘上的为私。”司马衷对这种解释深信不疑。其二

晋朝历史 晋惠帝司马衷临终追悔不迭不该只装糊涂却没有防范

  西晋光熙元年(公元306年)十一月,千里黄河已经封冻,洛阳宫殿里却有人给晋惠帝司马衷送来了热面饼。也许因为连年饥荒之我吧,司马衷别看是皇帝,可一见热面饼还像个孩子似的,迫不及待地抓过来便吃。吃了两

晋朝历史 司马衷简介

司马衷简介  晋惠帝司马衷(259——307),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290——307年在位。司马衷于267年被立为皇太子,29

晋朝历史 司马衷简介

司马衷简介  晋惠帝司马衷(259——307),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290——307年在位。司马衷于267年被立为皇太子,29

晋朝历史 晋惠帝司马的衷荒诞纪事

贾南风一死,赵王司马伦就掌握了政权,但此人本是庸愚无识之徒,发动政变,诛杀贾后都是听了身边小吏孙秀的主意。现在后位空虚,皇帝虽傻,到底还是大晋的天子,赵王司马伦还要拿他做幌子号令天下呢,所以又张罗着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