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历史 石勒是怎样读《汉书》的
Posted 汉书
篇首语:身体的财富是健康,思想的财富是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晋朝历史 石勒是怎样读《汉书》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晋朝历史 石勒是怎样读《汉书》的
公元318年七月,汉国国主刘聪病死,汉国发生分裂,十月,刘聪的侄儿刘曜即位,并于公元319年,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大将石勒也不受刘曜节制,自称赵王。> > 石勒祖辈都是羯族部落的小头目,居住并州。因并州闹饥荒,他与部落离散,沦为奴隶和佣人。石勒不堪折磨,就招集流亡农民,建立了一支强悍的队伍。307年石勒投奔刘渊为将。> > 石勒没有受过汉族文化教育,不识字。他任大将后,认为要成大业,不能只凭武力,要靠谋略。于是,他把汉族士人张宾请来为他出谋划策,并收留了一批北方汉族寒士,组成“君子营”。> > 石勒骁勇善战,加上张宾等谋士的辅佐,势力迅速强大。公元328年,灭前赵,俘刘曜。330年,石勒在襄国自称皇帝,国号仍为赵。史称“后赵”。> > 石勒对读书人十分重视。他当了皇帝后,命令部下,捉到读书人不许杀害,一定要送到襄国,由他亲自处置。在张宾的建议下,他设立了学校,让其将领子弟进学校读书;建立保举和考试制度,凡是各地保举上来的人经过考核评定,都可以做官。> > 石勒喜欢书,因自己不识字,就找人给他读书。他在听书时,不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石勒让人给他读《汉书》,听到有人劝汉高祖封旧六国贵族的后代时, 他说:“唉!采取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做还能够坐稳天下吗?”讲书的人马上给他解释说,后来由于的劝阻,汉高祖才没有这样做。石勒点头说:“这就对啦。”> > 正是由于石勒如此重视文化教育,起用人才,施行开明政治,使后赵初期出现了兴盛的景象。相关参考
石勒不识字,但天资英达,非常喜好历史和文学,即使在军旅,也常令儒生读史书给他听,还经常以他个人的见解论定古代帝王的善恶,朝贤儒士听到没有不赞叹他识见精辟的。一次,让人给他读《汉书·高祖本纪》,听到郦食
在西晋几十年的动乱历史之中,石勒是位的人物。石勒是羯族人,原名叫,上党武乡(今山西省榆社)人。长得浓眉大眼,体强身壮,又善骑马射箭,武艺超群。只是没读过书,胆识有余,谋略不足,他曾在洛阳等地当过小
公元318年,刘曜建立前赵政权。大将石勒在灭西晋及平定反叛的过程中立有大功,因此被刘曜封为赵王。石勒是一个目不识丁的羯族人,但却十分有心计。在刘曜被胜利冲昏头脑、开始麻痹起来时,他却在积极地扩充自
公元318年,刘曜建立前赵政权。大将石勒在灭西晋及平定反叛的过程中立有大功,因此被刘曜封为赵王。石勒是一个目不识丁的羯族人,但却十分有心计。在刘曜被胜利冲昏头脑、开始麻痹起来时,他却在积极地扩充自
公元312年石勒据襄国称霸 永嘉六年(312)七月,石勒进驻襄国(今河北邢台),定都于此。石勒自与汲桑聚众起事失败后,投靠刘渊为大将。石勒以汉族失意士人张宾为谋主,召集低级士族,另立一营
> 晋末八王混乱时,居住在北方诸州郡的少数民族贵族乘乱而起,推翻了西晋政权,先后建立起十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历史上称为时期。因为十六国主要是匈奴、羯、氐、鲜卑、羌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所以又称五胡十六
公元312年石勒据襄国称霸 永嘉六年(312)七月,石勒进驻襄国(今河北邢台),定都于此。石勒自与汲桑聚众起事失败后,投靠刘渊为大将。石勒以汉族失意士人张宾为谋主,召集低级士族,另立一营
晋大兴二年(319),石勒在襄国(今河北邢台)称王,下令禁止酿酒,郊祀宗庙时用醴代酒。又派遣官吏巡视各州郡,劝课农桑。因此中原农业生产得以逐步恢复。石勒势力强大起来,国境也不断扩大。329年九月,他的
孔苌:后赵将军,被称为石勒爪牙的心腹大将,身为最初的十八骑之一,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常任先锋之职。曾在永嘉之乱时劝石勒处死俘虏的晋室王公,先后与刘琨、鲜卑拓跋部、鲜卑段氏以及诸多民变者争战,为石勒
《石勒传》是我国现代青年作家李东光的作品,是一部长篇历史传记,又称《从奴隶到皇帝》,在这篇历史人物传记中,讲述了石勒作为一个羯族人是如何从一个奴隶逐渐成长为后赵的开国皇帝的,可以说这部书图文并茂,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