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历史 第一节 晋朝时期的门阀制度
Posted 士族
篇首语: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晋朝历史 第一节 晋朝时期的门阀制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晋朝历史 第一节 晋朝时期的门阀制度
太康后期,随着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个统治集团奢靡成风,再也无法控制,不单石崇、王恺这样的大臣竞相斗富,就连司马炎自己也改了当初勤俭的习惯,日子越过越荒唐。> > 西晋政权是世家大族的政权,在这一时期,门阀制度进一步确立起来了。> > 所谓门阀,就是阀阅门第。我国古代贵族官僚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叫“阀”,右边的叫“阅”,常常用来张贴本户的功状。阀阅成为达官贵人家的一种 标志,因此,后来那些世代做官的人家,又称为门阀。门阀制度就是按门户等级严格区别士族与庶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不同地位,以维护高门贵族特权 的等级制度。> > 门阀制度的形成有一个过程。西汉武帝以后,出现了两件影响深远的事:一是大土地所有制发展;二是儒家被定于一尊。儒家经 籍如《尚书》、《春秋》等成为世代研讨的家学。一些大地主与儒学相结合,就可以世世代代做官。他们被称为“士族”或“世族”。“士族”是指他们掌握儒学及 文化知识,“世族”是指他们世代做官。东汉以后,“选士而论姓族阀阅”,一批累世为官的世家大族开始形成。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都是连续四代都有人担任 “三公”的大官。魏晋以后,地主阶级中高门士族与寒门庶族的等级区别进一步确立。那时的政治,通常称为“门阀政治”。> > 在门阀制度形成 的过程中,曹丕建立魏国时推行的九品中正制起了重要作:“九品”即士人分为九等,“中正”是评定士人的官,多由世家大族担任。因此,九品中正制成为土族地 主巩固其政治特权的有力工具。当时,家世是定“品”的唯一标准,所谓“计资定品”,就是以门资(门第的高卑)、官资(父祖的政治地位)作为决定品弟的依 据。世家大族利用这一制度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形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世代相传、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 > 门阀士族除了政治上 世代为官这一主要特权外,还有二种特权:一是经济上可以按官品占田和本人及家属、衣食客、佃客等免除赋役的特权,二是逍遥法外权。西晋王朝对士族犯罪每从 宽惠,不论定罪和量刑都另立标准。士族犯罪,按照“八议”,即按照其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可以减刑或免刑,或者用金钱来赎罪。所以后来东晋的熊远说:“举贤 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 > 门阀制度形成以后,高门土族被认为是最高贵的特殊等级,他们被称为“著姓”、“名族”(因历世著名)、 “望族”(负有名望)、“冠族”、“衣冠族”家世衣冠)、“高门”、“盛门”、“士流”(先世有官位)、“郡望”、“郡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 “右姓”(古代以右为上),等等。另外一些没有特权的人便被称为“庶族”、“次门”、“役门”、“后门”等。士、庶之间社会地位和身份完全不同,有不同户 籍,不能通婚,不同席而坐。> > 放荡奢侈的生活,必须花费大量的钱财。世家大族们个个都不择手段地弄钱,从皇帝开始,就卖官鬻爵。有一 天,晋武帝问大臣刘毅:“卿看我可以比得上汉朝的什么皇帝?”刘毅是个敢说敢讲的直臣,答谱,“可比桓、灵。”桓帝、灵帝是东汉来年有名的昏庸皇帝。晋武 帝很不高兴,说:“不至于这样吧。我平定东吴,统一全国,勤恳治理国家,怎么去同桓帝、灵帝相比?”刘毅并不让步,说:“桓帝、灵帝卖官,钱入公库,陛下 卖官,钱人私库,这样看来,你恐怕还不如桓、灵。”晋武帝虽然听了不痛快,但刘毅讲的确是事实,没法抵赖。他还是够聪明的,随即哈哈大笑说:“桓、灵在 世,没有人敢这么说话,我的朝廷里有你这样的直臣,说明我还是比他们高明。”这话一讲,就体面地下了台。在一旁被刘毅的话吓得一身冷汗的大臣们,赶紧齐声 颂扬,又把晋武帝捧得晕头转向。> > 门阀贵族们的爱钱如命,针对这特点,一个南阳人鲁褒写了一篇讽刺诗《钱神论》,其中说道:“钱之为 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亲之如兄,字曰孔方(铜钱中有一方孔)。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人紫闼(皇帝的 宫廷),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辩讼(打官司),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升迁);怨仇嫌恨,非钱 不解;令闻笑谈,非钱不发。洛中朱衣(王公贵人),当涂之士(朝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凡今之人,唯钱而已!”> > 门阀贵族对金钱的崇拜和亲热,被描绘得何等惟妙惟肖!这使人想起了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也有类似的一段:> >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 正当西晋的门阀贵族们纵情声色、纸醉金迷的时候,有一个头脑清醒的大臣傅咸已看到了问题的严重。他在上给皇帝的奏疏中说:“奢侈之费,甚于天灾”。是的,天灾是有限度的,奢侈风气造成的危害却是无止境的。权贵们无限制地压榨人民的血汗,终究要遭到人民的反抗。相关参考
西晋成立之初,晋武帝为了收买人心,大封功臣,许多大家族都被封为公侯。短短几年时间,晋武帝共封了57个王,500多个公侯。这也就导致了后来的贾后之乱和八王之乱,使天下局势混乱。>> 司马氏本身为河
太康年间,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生活有了好转。与此同时,晋武帝还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古代灿烂的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玄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称谓,是从魏晋开始的。后
太康年间,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生活有了好转。与此同时,晋武帝还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古代灿烂的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玄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称谓,是从魏晋开始的。后
265年,司马昭病死,享年55岁。司马炎继承相国、晋王位,掌握全国军政大权。经过精心准备,同年12月,仿效曹丕代汉的故事,为自己登基做准备。公元265年,司马炎登上帝位,改元为泰始,国号大晋,史称
晋武帝即位后,常年的征战,造成国库空虚,经济衰退。太康元年,司马炎在平吴之后,颁布占田课田制,并且对既存律令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去其繁苛,存其清约。终使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国泰民安。>> 太康元年
司马炎即位之后,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为了巩固政权,进而完成吞并东吴、统一全国、解除内忧外患的局面。司马炎对内加强集权,强化统治,对外借刀杀人,巧妙安抚,从而一统天下。>> 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在
西晋有钱人斗富:上厕所也有数十名丫环陪侍 西晋时期盛行豪门政治。在按门第品位的高低分享政治上、经济上种种特权的门阀制度下,豪门世族追逐名利,鄙薄勤恬,以奢靡竞相夸尚,世风沉沦日下。 官
西晋有钱人斗富:上厕所也有数十名丫环陪侍 西晋时期盛行豪门政治。在按门第品位的高低分享政治上、经济上种种特权的门阀制度下,豪门世族追逐名利,鄙薄勤恬,以奢靡竞相夸尚,世风沉沦日下。 官
至宋代,王氏宰相更多,除了王安石,王旦(寇准是其门生)等,王淮,王火仑也是名宰相……至于明代,更厉害,开国功臣中就有王姓豪族,后来出了王鏊、王锡爵、王铎等不少名相;即便是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元代也有王毅
当初,刘渊起兵后,中原的形势越来越混乱。西晋琅王司马睿采用王导的谋略。请求去镇守建邺(今南京),等待时机重兴晋室。在王导、王敦等人的帮助下,他宽待建邺的地方势力,着力平叛,经营了将近十年,终于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