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历史 风流谢安,东山再起
Posted 司马
篇首语: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晋朝历史 风流谢安,东山再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晋朝历史 风流谢安,东山再起
谢安出身于东晋的大族,身世显赫,但却不愿为官,而是隐居于会稽(今浙江绍兴),整日吟诗作赋。当时的士大夫中有这样一句话:“谢安不仕,天下百姓该 怎么办呢?”由此可见他的名望与才能。40多岁时,谢安才“东山再起”,出山为官,并且凭借他卓越的才能和气度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 ■隐居东山,无意仕途> > 谢安(320—385年)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字安石。陈郡谢家是当时有名的大家族,在永嘉之乱中跟随晋元帝司马睿过江东迁。谢安小时候就很聪 明,在这样的家庭中,他又受到了极好的教育,长大后越来越显示出非凡的气度,颇有名家风采。时任尚书吏部郎的桓彝(桓温的父亲)赞叹说:“这孩子风骨清 俊,以后的地位定能与王承相比。”王承是东晋初期的大名士,桓彝拿谢安与他比,自然是对谢安异常看重。> > 谢安虽然出身名门,可成年后的 他不愿置身于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官场,更不愿意借家庭的威望入仕,于是他整日闲居于会稽东山地区。会稽有山有水,山明水秀,如此去处,自然少不了文人雅 士。谢安在此与王羲之、许询、孙绰、李充等名士同游山水,或作诗或作画,逍遥自在。谢安才华出众,又声名远播,虽隐居于此,也还有不少人来请他出山为官, 不过都被他拒绝了。> > 那时,谢氏族中人才辈出,谢安的堂兄谢尚已当上了荆州刺史,谢安的兄弟也纷纷出任高官,谢家门楣甚是光辉,而谢安 却整日与文士游山玩水,不愿当官。许多有才识的人都为他感到可惜,有人还说:“安石不出仕,如天下百姓何?”不过也有人认为谢安太清高狂妄,竟无视皇权的 存在,他们还上书请求治他的罪。> > 谢安对别人的议论不屑一顾,不过他没能一直隐居下去,他弟弟谢万出事后,他的人生就此改变。> > ■出山做官,力挽狂澜> > 谢万官居西中郎将,管理青、豫、冀、并四州的军事,位高权重,可是他高傲自大,不知道善待下属。谢安经常劝他可他就是不听。晋穆帝升平三年(359年),谢万率军北征,结果惨败,他因此被罢官,谢氏家族在朝中的权势受到极大削弱。> > 谢安在弟弟被罢官后只得出山,以维护谢家的声望。他先是当了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司马,在谢万因病去世后,他又改任吴兴太守。> > 东晋朝廷在晋简文帝司马昱咸安年间(371—372年)政局动荡,桓温领军进行了第三次北征,攻打前燕,不料被前燕名将慕容垂打得大败而归。桓温回来后 不久就废黜了晋废帝司马奕,拥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即简文帝。谢安发觉了桓温觊觎皇位之心,决定帮助朝廷,不让桓温得逞。> > 简文帝在位 不到两年就抑郁而逝,他将皇位传给了太子司马曜,是为孝武帝。而桓温一直想让简文帝逊位给自己,此时他大失所望,于是带军至建康,阴谋以武力争夺皇位。谢 安沉着应对,以妙计解除了这场危机。回军途中,桓温染上重病,仍心系皇位,他给朝廷上书请求恩赐他九锡之礼。谢安从中机智地斡旋,延迟赐封的时间,使桓温 至死也没见到朝廷的封赐文书。谢安后来又当上了尚书仆射兼吏部尚书,东晋的朝政已被他握在手中。> > 虽然桓温篡位的危机已经化解,可东晋政权仍然不稳。朝廷内部,皇族与公卿士族间的矛盾、公卿士族之间的矛盾一直没有消除过;而外部又受到实力不断壮大、且已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的威胁。内忧外患,一时并起。> > ■镇静自若,决胜千里> > 一场危机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悄然降临,前秦皇帝苻坚决心统一南北,他统领百万之师南下灭晋。闻知消息的东晋朝野皆乱,人人都认为抵挡不了 前秦的进攻,而谢安在这紧急关头表现出了宰相气量,他举止不乱神色如常。朝廷任命他为征讨大都督,掌握军权。他令弟弟谢石、侄子谢玄、儿子谢琰等人领八万 晋军迎敌。行军之前,谢玄想知道叔父如何打算,就请他明示,谢安神色自若地说:“到时我会下命令的,你先去吧。”之后就不再言语了。> > 荆州的守将桓冲心中也是焦躁万分,他特意派了3000精兵过来援助朝廷,不过却被谢安拒绝了。众人对谢安能否使东晋转危为安疑虑重重。实际上,谢安怎能不 着急呢,只是他身为东晋宰相,身系国家安危,他若表露出焦躁之情,那么整个国家就会方寸大乱,因此他只得隐忍心中的烦乱,定下心来安排大局。他一面稳定人 心,一面从容地准备战事。后来,谢安与客人在府中下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传了过来。他接过看后就扔在了一边,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却忍不住了,问他情 况如何,谢安平静地说:“小儿辈已经破敌。”可是棋终送走客人后,谢安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喜悦之情,回内室之时,他竟忘了抬脚跨门槛,结果把鞋底的木齿都 撞断了。> > ■无辜遭忌,贤臣离世> > 淝水一战让谢安的名望如日中天,不过同时他也受到会稽王司马道子的疑忌,司马道子时不时地在孝武帝面前进谗言诋毁谢安。谢安也察觉到自己的处境不妙,想伺机离开朝廷。> > 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前秦国内起了内乱,苻坚派人求东晋出兵帮助平定。谢安请求自己前去,然而他尚未出发就身染重病,不久就去世了。孝武帝觉 得很惭愧,为他举行了庄严的悼念仪式,还追封他为太傅,百姓们将他尊称为“东山贤人”,史书上还称他为“江左第一风流丞相”。相关参考
在力挽狂澜、成为一代“风流宰相”之前,谢安在东山做了近20年“风流名士”。其“东山逍遥”的闻名程度,比起淝水之战毫不逊色,连元曲里都随口就唱:“你东山里做谢安”……1700多年来,人们一向对于谢安的“
在力挽狂澜、成为一代“风流宰相”之前,谢安在东山做了近20年“风流名士”。其“东山逍遥”的闻名程度,比起淝水之战毫不逊色,连元曲里都随口就唱:“你东山里做谢安”……1700多年来,人们一向对于谢安的“
“东山再起”是用来形容牛人的,因为这个典故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牛人:谢安!谢安能文能武,生活过得小资、风流,但指挥起战争来,却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他导演的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
晋朝人物本名:谢安别称:谢太傅、谢文靖、谢东山字号:字安石所处时代:东晋民族族群:汉人出生时间:320年去世时间:385年10月12日主要作品:《兰亭诗二首》《与王胡之诗》主要成就:挫败桓温篡位之意,
东晋时的陈郡谢氏,是典型的门阀,势力强大,显赫一时,与琅琊王氏并称「”王谢”,是东晋顶级士族的代表。山阴路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今天来说说,陈郡谢氏的代表人物-风流宰相谢安。谢安的风流,不是拈花惹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东山再起的出处 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
出处 《晋书·谢安传》:“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典故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
> 《晋书传》《世说新语》等文献记载了谢安如下两个小故事:> 故事之一:谢安同乡有个人被罢了中宿县县令的官,回到京城时,拜访谢安。谢安问他回家有没有盘缠。他回答说:“只有五万把蒲葵扇。”谢安于是向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刘义庆组织人编著的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汉末、三国和两晋时期的上流人士们的生活,有言行举止,有趣闻轶事。书中所写对象以魏晋的风流名士为主,而其中又以谢安为最。有人粗略作了一个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