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成也萧何败萧何”家喻户晓,后面还有一句,让人感慨

Posted 刘邦

篇首语:心态决定成功的方向,勤奋是推动学习的基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成也萧何败萧何”家喻户晓,后面还有一句,让人感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成也萧何败萧何”家喻户晓,后面还有一句,让人感慨

成也萧何败萧何是民间的一句谚语,说的是汉朝三杰之一的韩信因为萧何的慧眼识珠才有机会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同时,为汉朝的开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天下初定之后,因为怀疑韩信可能造反,萧何又出谋划策,帮助吕后请君入瓮,不但韩信死于长乐宫中,韩信的三族也遭受毒手。但是同为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为什么在没有刘邦在场的情况下就敢和吕后谋划下这件事?曾经作为韩信伯乐的萧何为何要置韩信于死地呢?不在长安的刘邦返回都城的时候,又说了什么?

汉高祖刘邦曾经还是布衣的时候,萧何对他就非常照顾,当刘邦作为管理征夫的小官去咸阳时,其他到场送别的官吏都只送三两银子,但是萧何会比别人多二两,这是小恩小惠。在刘邦率先进入关中的时候,“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并且把秦王室的财富美人都封存起来,留给了项羽。所以后面项羽和其他的诸侯王到达咸阳时,可以说收获颇丰,满载而归,之后一把火把秦都付之一炬。虽然亚父范增发现了这其中的不妥,但是乘兴而归的项羽并不想听那些扫兴的话。而正是这些秦王珍藏的天下书籍,才让刘邦能从萧何口中了解天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也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积累起来,刘邦对于萧何是有一种莫名的信任在里面的。

所以当萧何在南郑跟着韩信一起跑了的时候,刘邦“上大怒,如失左右手”。要知道这一路上,逃跑的将军不下十来个。但是太史公只有在萧何跑了的时候用了左右手这个词,高祖对萧何的重视可见一斑。等到萧何回来的时候,“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这种情绪的转变,有一种失而复得的喜悦,同时夹杂着一丝顿失宝物的惊恐,所以才喜怒夹杂。

正是这种情况下,萧何的说辞才让刘邦不得不听从,可以想象,当萧何如何绞尽脑汁的吹捧韩信的时候,刘邦这个混混出身的皇帝一定是不耐烦的。但同时害怕萧何再一次不辞而别,只能先全部应下来。特别是韩信的进身之言上来就说了一堆老东家项羽如何残暴,如何不得人心的话,对于具有游侠精神,讲究哥们义气的刘邦来说,对韩信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的印象。

所以当汉十一年的时候,陈豨谋反。而陈豨的谋反却是听从了韩信的一番言论,认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而韩信也没闲着,和手下谋划发动偷袭,一举拿下吕后和太子。正是这样的情况下,相国兵不厌诈,把韩信骗来了长安,一举拿下。所以,韩信的成败,并不是萧何个人对韩信有什么意见,萧何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刘邦考虑,不论拉拢韩信还是诓骗韩信到长安,取其性命,其中收益最大的人都是刘邦,

所以当刘邦回到长安时,面对韩信已死的态度是“且喜且怜之”,这和当初萧何跑了的“且怒且喜”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样是喜,高兴的是韩信已死,少了一块心腹大患,不知道为刘邦打下了大半片江山的韩信是什么想法。

权力和时间,是世间的两大毒药,能腐蚀一切美好的东西。刘邦萧何的患难之情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也渐渐消散,哪怕萧何派了全族壮丁跟着刘邦上战场,还是收取财物自污以求自保,都没能逃脱身陷囹圄的结局。

所以,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的末尾有句话说得好“ 君臣一体,自古所难。”不管是功高震主的韩信,还是死而后已的萧何都没有留侯张良看的明白,大隐隐于朝,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相关参考

汉朝历史 成也萧何败萧何

成也萧何败萧何  韩信经萧何举荐被刘邦任为大将军,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汉朝建立后被封为楚王。晚年的刘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后,政权旁落他人,为了刘姓政权的长治久安,必须铲除隐患。他认为在诸位将领中,

汉朝历史 成也萧何败萧何

成也萧何败萧何  韩信经萧何举荐被刘邦任为大将军,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汉朝建立后被封为楚王。晚年的刘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后,政权旁落他人,为了刘姓政权的长治久安,必须铲除隐患。他认为在诸位将领中,

汉朝历史 成也萧何败萧何典故

成也萧何败萧何典故  韩信,秦朝末年西汉初年人,祖籍淮阴(今江苏省淮阴)。韩信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人们多瞧不起他。项羽起兵反秦,韩信前去投奔项羽,但是并没有显示出他有什么才能,只当了项羽的一名侍卫官

汉朝历史 成也萧何败萧何典故

成也萧何败萧何典故  韩信,秦朝末年西汉初年人,祖籍淮阴(今江苏省淮阴)。韩信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人们多瞧不起他。项羽起兵反秦,韩信前去投奔项羽,但是并没有显示出他有什么才能,只当了项羽的一名侍卫官

汉朝历史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谁的经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谁的经历  萧何是西汉初年政治家。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佐刘邦(见汉高祖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收取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

汉朝历史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谁的经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谁的经历  萧何是西汉初年政治家。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佐刘邦(见汉高祖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收取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典故萧何是如何死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典故】萧何是如何死的?  导读: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刘邦当上皇帝,分封异姓王,封萧何为丞相。直至刘邦死,萧何都是宰相。萧何怎

成也萧何败萧何是什么意思 萧何是如何死的

成也萧何败萧何是什么意思萧何是如何死的?  导读: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刘邦当上皇帝,分封异姓王,封萧何为丞相。直至刘邦死,萧何都是宰相。萧何怎么死

历史人物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呢

  铁帽子王是清代的叫法,实际上老版本的铁帽子王是从刘邦授出的「丹书铁券」开始。丹书铁券真的能免死吗?屁,成也败也而已。看看第一代「铁帽子王」同志的经历就知道了。可以推荐成为大将军,立功授勋;也同样可

历史人物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什么意思

  萧何是西汉丞相,也是被刘邦评为第一功的人,刘邦在夺取了天下之后,有一次大宴群臣,就问大臣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能够打败西楚霸王项羽而当上皇帝吗?”众位大臣纷纷说是因为陛下是天定的天子,能力超群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