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汉兴八十年》第五卷 吕后当权>第三章 汉惠帝七年至汉高后七年 公元前188至181年
Posted 刘邦
篇首语:人生遇到的每个人,出场顺序很重要,很多人如果换个时间认识,就会有不同的结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汉兴八十年》第五卷 吕后当权>第三章 汉惠帝七年至汉高后七年 公元前188至181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汉兴八十年》第五卷 吕后当权>第三章 汉惠帝七年至汉高后七年 公元前188至181年
> 第四节 吕后时代>> 惠帝生前是唯一一个可以稍微阻止一下吕后疯狂的行为的人,他死后,吕后就真的毫无忌惮了,她开始谋划着给自己吕氏宗族的人封王的事情。>> 碍于“白马盟誓”,吕后的此项计划一直进展缓慢。>> 所谓的“白马盟誓”之前没有提过,那是死之前,当他已经把异姓王都铲除的差不多的时候立下的。刘邦杀了一头白马,立下了这个规矩:“非刘氏而王,非有功而侯者,天下共击之。”>> “白马盟誓”其实是定下了汉朝的两大传统:1,如果不是皇族就不能封王;2,如果没有战功就不能封侯。当然其实这两个传统都或多或少的被打破过,第二条在时期被破例之后大家就基本上不太管它了,而第一条刘邦的后代们坚持了400年,所有的破例都是特殊情况,比如建国之初的八大异姓王,比如南越王赵佗,比如东汉末年的魏王。>> 除了这些个例以外,破坏这一条最多的就是吕后。>> 吕后掌权的十五年里,她最想干的事情就是封吕氏的人为王,先后也确实是封了好几个,吕禄吕产吕台都曾经做过王,只不过这一切最后都随着吕后的逝世随风而去了而已。>> 此时的吕后开始“临朝称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主主政。>> 高后元年,吕后提出给诸吕封王的提议,却被王陵当场拒绝。>> 和周勃的圆滑保身不同,王陵真如刘邦所说,太过耿直,什么事都直接和吕后对着干,“刘邦原来还是的小弟,他老婆我怎么可能害怕?”>> 王陵经常不惧艰险站出来对抗吕后,保护刘家的利益,这次也不例外,他认为给诸吕封王违反了“白马盟誓”,绝对不可以接受。然后吕后又问了陈平和周勃,他们二人却说:“高皇帝统一天下,封刘氏子弟为王;现在太后临朝管理国家,封几个吕氏的王,没有什么问题。”>> 陈平和周勃的说法惹火了王陵,王陵在朝议结束后指责他们:“当初高皇帝与我们歃血盟誓的时候,你们二位不在场吗?现在高皇帝驾崩,女主当政要封吕氏为王,你们却要迎合太后而背弃盟约,以后有何面目去地下见高皇帝呢?”>> 陈平和周勃对王陵说:“在这朝堂之上当面阻止太后,我们确实不如您;但是以后要安定国家,保护高皇帝的子孙,您却不如我们。”>> 没错,对付吕后,既要有王陵这样的直臣,也要有陈平和周勃这样忍辱负重、等待机会的人。>> 果然没过多久,吕后觉得王陵在朝中实在是太碍眼,就把他升为地位更高的太傅,但实际上却是削夺了王陵丞相的权力。>> 王陵一个人对抗吕后显然是不可能成功的,但他得耿直绝对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了吕后的野心,让吕后意识到了刘氏的江山没有那么容易倒。所以,王陵其实是牺牲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来给刘氏江山争取时间,给陈平周勃这些忍辱负重的人争取时间。>> 右丞相王陵被调走之后,吕后升陈平为右丞相,提拔自己的亲信审食其为左丞相。>> 掌政多年的吕后逐渐熟悉政务,慢慢开始用自己的人来替换那些刘邦的老臣,进一步达到夺权的效果。>> 审食其不是一般人,与其说他是吕后的亲信,不如说他是吕后的男宠。>> 吕后在项王军中被囚禁的时候,审食其一直陪伴在她身边,对这个与自己共度青春、共历苦难的人,吕后非常器重。>> 同时,吕后也将原来保过刘如意的御史大夫赵尧给撤掉,换上了曾经在沛县救过自己的任敖。任敖和当年的曹参一样,最初是沛县的狱吏,刘邦造反的时候沛县的县令抓了尚在县中的吕后在狱中,狱里有人欺负吕后,幸好任敖出手相救才让吕后逃过一劫。>> 连续的人事变动是为了吕后再次提出给诸吕封王做准备,这次她学聪明了,没有直接封活着的人为王,而是先追封自己死去的父亲吕公为宣王,追封自己死去的哥哥吕泽为悼武王,打算用这种追封死人的方式来作为给吕氏封王的开端。>> 吕后的第一步追封死人成功后,开始了第二步,还不是封诸吕为王,而是将自己女儿鲁元公主的儿子张偃封为了鲁王。鲁元公主的丈夫张敖原来就是刘邦时期八大异姓王之一,只不过后来被废黜了而已,吕后封张偃为王是打出继追封死人后的第二个擦边球。>> 吕后的第三步是在封诸吕前安抚刘氏大臣们的心,她封了惠帝名义上的几个儿子为王。惠帝的这些儿子一是有可能是假的,二是年龄太小封不封都只有个名分没什么区别,完全是吕后用来稳住大臣们的把戏而已。>> 连续做了三步准备之后,吕后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就派自己的宦官张释给几个可以信任的大臣委婉的表达了让他们上书请封诸吕为王的事,这样果然有几个人明白了其中的关节,上书请封吕后哥哥吕泽的儿子吕台为吕王。>> 开始给诸吕封王之后,吕后觉得要加强一些和刘家子弟的联系来巩固自己的势力,就让楚王刘交的儿子刘郢客和齐王刘肥的儿子刘章入宫来当侍卫,封侯的同时还分别找了吕家的女子嫁给他们做老婆,想把这两个人培养成刘家中吕家的人。>> 其实吕后的这一步棋绝对走错了,实际上英雄的刘章不但没有如吕后所愿成为了吕家的人,反而成为了刘家的主心骨,是后来“平定诸吕”中首功级别的人物。>> 吕后四年,少帝刘恭慢慢已经懂点儿事了,他知道自己不是张皇后的儿子,于是说出了:“太后怎么可以杀了我母亲,然后又来冒充我的亲人,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报仇。”吕后听到这句话,对这个小傀儡毫不客气,马上幽禁起来,对外说皇帝生病了不能和任何人见面。>> 吕后控制少帝之后,对群臣说:“皇帝长期患病,精神失常,不能够继续当皇帝来治理天下,应该另立皇帝。”于是她杀了少帝刘恭,选出了第二个少帝刘弘,继续称制。>> 又操控了一次废立的吕后对朝廷的把握越来越得心应手,已经没有什么人可以影响到她做决定了,于是她开始大规模的对吕氏封王,还大规模的将朝廷中的重要岗位转移到吕氏子弟手中。>> 刘家的天下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陈平和周勃还在忍辱负重,等待时机。>> 这时候,之前提过的那个出使过南越国的谋士陆贾分析当时局势,他说:“天下安定的时候,丞相比较重要;天下动乱的时候,将军比较重要。如果将相和睦,则那些有识之士都会争相拥附,如此则即使天下有变也不会出现权力的分裂。”>> 陆贾认为,吕后时期天下的安危就取决于周勃和陈平两个人,只要他们团结在一起不互相闹矛盾,刘氏的江山就不会乱。>> 陈平和周勃虽然最初在楚汉时期关系很差,记得陈平最早来投刘邦的时候吗?周勃很看不起贪财盗嫂的陈平,经常劝刘邦不要重用陈平。但是现在,在陆贾的建议下,两人的关系开始改善,联系也变得密切。>> 为了保住刘氏的江山,两个人化敌为友,紧密团结在一起,冷静的等待最后一击的机会。>> 可惜蛰伏的陈平周勃可以在朝中保住力量,但无法阻挡吕后有计划的连续杀害刘邦子嗣。>> 之前赵王刘如意被吕后杀害之后,吕后把刘邦的另外一个儿子刘友给迁徙过来封为了赵王,从此以后,赵国开始变成了刘邦儿子的集体刑场,吕后每每打算杀谁的时候就先把他迁徙过来封为赵王。>> 刘友的王后是吕家的人,刘友并不喜欢,他喜欢其它的姬妾。这个吕家王后非常生气,一怒之下离开了赵国向吕后诬告:“赵王说,吕氏怎么可以封王,待太后百年之后,必定要灭吕氏。”这句话戳到了吕后最忌讳的地方,于是吕后派兵围住了刘友的官邸,断绝了其食物供应,赵国有人敢偷偷送吃的的,全都抓起来问罪。最后,刘友这个刘邦的亲儿子,堂堂的赵王,被活活的给饿死。>> 杀了刘友之后,吕后仿佛上瘾,马上把刘邦的另外一个儿子梁王刘恢给迁徙到赵国来做赵王,并且又派了一个吕氏的女人去给他做王后。吕家的女人非常厉害,到了赵国以后把刘恢身边所有的人都换成了吕家的亲信,不但擅权干政,还处处监督刘恢的一举一动,让他不能自作主张。刘恢有一个很宠爱的妃子被吕家的人下毒酒给毒死了,刘恢在忍受了这么长时间非人的待遇后,终于选择了自杀。>> 刘如意,刘友,刘恢,连续三任的赵王都被吕后害死,她又想把代王迁徙过来任赵王。刘恒就是后来的文帝,他当然不会来,一来摆明了就是死路一条。于是刘恒自称愿意给国家镇守边郡,不愿意离开代国,如果自己一离开代国,只怕匈奴有机可乘。吕后别的不怕,匈奴还是怕的,听刘恒这么说也就一时没有动他。>> 没有刘恒那么幸运,另外一位在边郡的刘邦之子燕王刘建还没有等到吕后来害他就先病死了,而吕后害不到他却也不肯放过他的儿子,专门派人去杀了他的所有子嗣,让刘建绝后。>> 刘邦一共八个儿子,他们分别是:汉惠帝刘盈、刘恒、齐悼惠王刘肥、先后的三个赵王刘如意、刘友、刘恢、燕灵王刘建,淮南厉王刘长。>> 这里面四支被吕后杀害,而惠帝这支也没有什么后人,所以真正刘邦的后人基本都是从其它三支中保留下来的,分别是齐王刘肥,文帝刘恒和淮南王刘长。>> 刘肥前面提过是刘邦的长子,不过是私生的,掌握了汉朝最大的诸侯国齐国,所以吕后一时没有怎么动他。>> 淮南厉王刘长是刘邦的小儿子,因为其母早丧,从小是由吕后抚养长大,比较有感情,所以也没有被吕后所害,活了下来。>> 最后说说文帝刘恒吧,文帝的母亲薄姬本是楚汉相争时魏王豹的妃子,有人给她相面其为天子之母。魏豹以为自己会一统天下便娶了她,结果后来悲剧的被刘邦这个流氓灭了国的同时还抢了老婆,生了后来的文帝刘恒。>> 薄姬不受宠,但非常聪明,为了躲避预料之中的灾难,早早就带着儿子去了条件艰苦、且时刻受匈奴威胁的代国驻防。吕后一是确实没有把这家人放在眼里;二也是出于大局的考虑,不想因为动他们而影响到边防;所以一直没有来得及害刘恒。相关参考
汉朝历史 《汉兴八十年》第五卷 吕后当权>第四章 汉高后八年 公元前180年
> 第五节 吕氏家族VS齐王兄弟>> 高后八年,吕后人生的最后一年。>> 年初的时候吕后祭祀完,在回来的路上看到了一个类似灰狗的东西,猛的冲进了自己的腋下然后不见了。吕后回宫找人占卜此事,占卜的
汉朝历史 《汉兴八十年》第三卷 楚汉相争>第五章 汉高帝五年 公元前202年
> 第十二节 项王的陨落>> 虽然没有听蒯彻的话独立,但功劳如此大的他终究还是有些不能够在满足于只当一个将军了。于是韩信写信给说,齐国这个地方民风剽悍(这个倒是真的),自己一个将军的身份压不住他们
汉朝历史 《汉兴八十年》第一卷 嬴秦缘起>第三章 秦皇一统,海内大同
> 秦庄襄王也没有在位多久,三年的时间便去世,于是千古一帝即位。>> 此时,秦国已经开始呈现对六国的欺压之势。与“合纵连横”时期不同,那时候六国联合起来是强于秦国的,而此时六国联合起来也已经抵挡不
汉朝历史 《汉兴八十年》第四卷 高帝平乱>第五章 汉高帝十二年 公元前195年
> 第六节 英布,最后一根刺>> 彭越已除,对来说最后一根刺是淮南王英布。>> 英布这个淮南王一直做的很不安心,也很不甘心。>> 前文说过,英布是小人,见利忘义。他最初看重项家军的声势而投靠楚
汉朝历史 《汉兴八十年》第三卷 楚汉相争>第三章 汉高帝三年 公元前204年
> 第八节 称雄北方>> 吸取齐国田氏兄弟和项王耗的办法,在正面和项王拖着,就是不正儿八经的开战,而另一支部队韩信不负众望,迅速平定了整个北方。>> 首先是魏国。>> 韩信带着灌英和曹参一起攻
汉朝历史 《汉兴八十年》第二卷 反秦战役>第三章 秦二世二年 公元前208年
> 第七节 陈王败亡>> 秦二世二年,反秦大火的燎原之势突然有点儿偏向,不但烧向了腐朽的秦王朝,也烧回了起义军自己的身上。古往今来,农民起义军共同的、最大的敌人出现了:内乱。>> 在古时候,所谓
汉朝历史 《汉兴八十年》第三卷 楚汉相争>第二章 汉高帝二年 公元前205年
> 第六节 诡计专家>> 楚汉相争的第二年,其实已经是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掌握了关中的他已经在争夺天下的斗争中取得了很大的优势。>>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南北对抗的,大部分都是北方取胜,原因大概是北
汉朝历史 《汉兴八十年》第六卷 文帝承前>第三章 汉文帝前三年至前五年 公元前177至175年
> 第四节 大哉贾谊>> 在接管皇位的时候国家可谓是内忧外患,在外面临强大的匈奴,而在内有各个诸侯国逐渐强大的威胁,已经将汉朝转换成正常和平时期模式的文帝在摒弃了那些精于战场的大臣之后需要找到一批
汉朝历史 《汉兴八十年》第六卷 文帝承前>第三章 汉文帝前三年至前五年 公元前177至175年
> 第四节 大哉贾谊>> 在接管皇位的时候国家可谓是内忧外患,在外面临强大的匈奴,而在内有各个诸侯国逐渐强大的威胁,已经将汉朝转换成正常和平时期模式的文帝在摒弃了那些精于战场的大臣之后需要找到一批
汉朝历史 《汉兴八十年》第四卷 高帝平乱>第一章 汉高帝六年 公元前201年
> 第一节 车前力士擒>> 汉高帝的年号一共有十二年,是从项王封他为汉王开始算的,所以前四年半其实都还只是汉王而不是皇帝。直到第五年项王的势力被全部消灭,刘邦才在各个诸侯王一再上书之下,进位为“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