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第六节 申屠嘉之死

Posted 军功

篇首语:春衣少年当酒歌,起舞四顾以笑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第六节 申屠嘉之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第六节 申屠嘉之死

  公元前157年,病逝,接替皇帝位置的是他的儿子。他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在汉景帝的一生中,有著名的两件大事:一是“文景之 治”,二是平定七国之乱。一个是在政治上的成就,一个是在军队上的成就,总体说来,都是景帝在治理国家中的成功。从景帝开始,大汉王朝开始从军功集团中央 政权走向中央集权国家。这其中原因有众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景帝,树立皇室权威;另一方面是军功集团辉煌期走过,剩下的军功老臣与高 祖距离遥远。在这一局面的促动下,景帝才有机会强化皇权,为了以后大汉王朝的中央集权提供了政治保证和现实基础。> >   文帝晚年,申屠 嘉担任汉帝国丞相。申屠嘉属军功老臣,早在高祖刘邦打天下时,即从军作战,担任过队率。攻打英布时,申屠嘉已升至都尉。在军功集团中,申屠嘉的功劳不是很 突出,属中等功爵。到惠帝时代,申屠嘉升任淮阳郡守,掌握地方政权。很明显,这是对高祖刘邦“白马之盟”的有力践行。> >   文帝上台之后, 首先做的工作就是恢复当年高祖刘邦订立的“白马之盟”政策,以军功老臣为中心,将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权分配下去,即以军功爵大小排名,依次按官位大小进行 任用。更重要的是,当年随高祖刘邦南征北战的军功老臣们,如今年俸两千石的官员,全部封为关内侯。最终统计,符合这一标准的军功老臣多达24人,申屠嘉名 列其中。到“吕氏之乱”被平定之后,文帝全面恢复了高祖刘邦的用人政策,申屠嘉以军功老臣的身份,官拜御史大夫,成为中央政府中仅次于丞相的二号人物。> >    之前,丞相之职一直由张苍担任。其实,张苍在军功老臣中地位并不高,排名65位。当时,想在第一代军功老臣中选择一个更合适的人选已不可能,文帝只是看 张苍与自己的私人关系才任用他的。可见,军功集团在中央政府中的地位已摇摇欲坠。张苍在相位上一坐就是15年。到他年迈退休时,文帝在朝中找不到一个满意 的军功老臣接替他。当时,文帝有任用外戚窦广国为相的想法,但议题一提出,即遭到军功大臣们的强烈反对,称这是在破坏高祖刘邦的“白马之盟”,必将给国家 带来祸患。慑于这一点,文帝最后勉强选择了申屠嘉。> >   事实上,申屠嘉并是适合丞相之职,他的政治上并无什么大成就。就在《史记》 中记载:申屠嘉不懂权变,学问粗疏,业务能力很一般,为人处事显得并不合理。根据文帝的想法,让申屠嘉任丞相,象征意义更强,他可以代表军功集团,说明他 们依然掌握政府权力,并保持先帝“白马之盟”的政策不变。早年已有“萧规曹随”的传统。因此,申屠嘉只要按部就班地工作,一切都会顺利进行,并不需要太大 的政治成就。文帝年间,申屠嘉任职5年,并无什么大政绩,但也没有任何纰漏。> >   公元前157年,文帝病逝,紧接着景帝刘启继位,申屠嘉 继续任丞相。当时,汉王朝已建国50年,国中军功老臣大部分死去,想寻找一位老资格军功大臣担任丞相越来越难。景帝是个有作为的皇帝,虽然先帝文帝很优 秀,但景帝在他的光辉下并不显得逊色,父子两人像两个太阳一样照耀在中华大地上。此时,申屠嘉继续做军功集团政府“代言人”的角色,自然多了几分难度。所 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申屠嘉的威望开始受到挑战,命运因此发生转变。> >   当年,贾谊做过文帝的老师。上台之后,文帝一度对贾谊钟爱有 加,其他大臣的言论他都听不进去,造成朝中大臣不满,经过反复磨合、较量,文帝才开始正视朝政,但贾谊的一些政治主张还是得到文帝的坚定实施。今天,景帝 即位,他认为他的老师晁错是天下独有的治国大才,尤其欣赏他的辩才。因此,申屠嘉的权威受到严重挑战。> >   众所周知,晁错最著名的政治主 张就是“削藩”。当年,晁错看到诸侯王们有异动的倾向,朝廷也很慌乱。他建议景帝削藩,其上奏的奏折上这样说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 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削不削藩诸侯王都会造反,还不如早早削藩,这样祸患反而更小;反之,祸患更大。长痛不如短痛,不如快刀 斩乱麻,一次性将痛苦解决。> >   景帝对晁错的这一主张表示赞同。这是众人意料之中的事,因为景帝一向是老师晁错的拥趸,言听计从,当上皇 帝之后,首先将晁错从八百的“中大夫”提升到两千石的“内史”。可见,景帝对老师的崇拜,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表现,在政治上,景帝努力实施晁错的政治主 张,让申屠嘉等军功老臣很不自在。> >   每次上朝,晁错都会占在群臣中间,大声发表意见。更可怕的是,遇到重大决策问题,他会走到景帝面 前,轻声细语,神秘兮兮,不让任何人知道。说完之后,他退回原位,景帝宣布自己的政治主张,晁错自然得意异常,人人都知道,这些完全是晁错的意思。朝中大 臣每天见到这种状况,极为厌烦,但并不敢干涉。朝廷长期处于这种晁错左右朝政的局面。> >   首先在内心产生强烈反感的当数申屠嘉。在朝廷 内,一切政策实施建议都应该由丞相提出。今天晁错一手左右朝廷,讲军功集团代表、丞相申屠嘉排除在决策层之外的野蛮做法,群臣当然接受不了。在申屠嘉的一 生中,很讲究礼仪,常常教育先帝文帝,一切行为都要识大体,不能乱了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到景帝时代,他依然坚持这一做事原则。早年,文帝宠爱一个弄 臣邓通。申屠嘉每次觐见皇帝,都会看到邓通坐在皇室里。这让申屠嘉很不高兴,认为失了规矩。他当面向文帝指出:喜欢一个臣子可以赏赐他,让他获得荣华富 贵,但不能坏了朝廷的礼制。文帝不予理睬,不屑地道:“没关系,没关系!小事一桩,不必大惊小怪。”申屠嘉的谏言被放到一旁。见此情景,申屠嘉不动声色地 回到丞相府,亲自发出“丞相令”,要求邓通进府叙事。邓通急忙恐怕,急忙向文帝诉苦,文帝不以为然地道:“不用怕,你前脚踏进丞相府,我后脚就把我叫回 来。”邓通听了这话,就壮着单子走进丞相府。结果,邓通在丞相府磕头磕到头破血流,回到文帝身边道:“丞相几杀臣”。> >   邓通事件让人看 到,国家礼制是需要朝廷给宫廷做监督的,发现不合理之处,即可干预解决。文帝考虑到朝廷的威严和高祖刘邦立下的“白马之盟”,并不敢得罪申屠嘉,于是事情 不了了之了。现在晁错又在新皇帝面前卖弄,获得专宠,让朝廷的“公务流程”被彻底打破。景帝与晁错唱“二人转”的政治局面必须解决,否则国家将无体统。但 申屠嘉感到自己力量有限,一时无法摇动晁错的地位。晁错本人也并不是什么政治奇才,不过是口才一流,蒙蔽了景帝。当他从中大夫升任为内史之后,并不懂得官 员们的韬光养晦策略,反而飞扬跋扈,在朝廷造成极坏的影响。

相关参考

汉朝历史 第六节 实施轻徭薄赋策

  古代中国,是一个靠农民养活的国家,统治者对农民剥削的多少轻重,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兴亡。无数历史经验证明:赋税越轻,国家反则越富、越兴旺繁荣;赋税越重,国家反则越穷、越衰落凋敝。因为轻徭薄赋有利于

晋朝历史 第六节 风雨之年

  公元228年,这一年并不像年号显示的那样,而是从年初到年尾,都充满着杀伐和血腥。从司马懿迅速平定孟达开始,接着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  当时,从汉中北进,有两个方向四条主要通道:一个方向是

晋朝历史 第六节 风雨之年

  公元228年,这一年并不像年号显示的那样,而是从年初到年尾,都充满着杀伐和血腥。从司马懿迅速平定孟达开始,接着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  当时,从汉中北进,有两个方向四条主要通道:一个方向是

晋朝历史 第六节 政归武帝

  名士们一向依附于曹氏,反对司马氏集团。自从司马氏集团掌握了曹魏的实权后,许多名士仍然采取一种不合作态度,他们由于怕遭杀身之祸,不敢直接反抗。于是,轻蔑礼法、纵酒放达、玩世不恭,企图逃避现实斗争。被

明朝历史 第六节 大败倭寇,镇压起义

  明代倭寇的活动,以嘉靖朝为界可大体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从元末、明初到正德年间。元末,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其内战中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及破产农民流入海中,乘明初用兵之机,屡寇滨海州县。洪武时,海

晋朝历史 第六节 晋朝针灸大师皇甫谧

  皇甫谧年幼时不爱读书,喜欢的是男孩们都喜欢的刀枪棍棒,大人苦劝也无济于事,到了十七八岁,还是整天不务正业。在20多岁的时候,皇甫谧终于幡然醒悟,痛感以前的自己真是愧对家长的苦心,更愧对了前贤们积累

晋朝历史 第六节 奢靡成风 晋武帝人奶喂猪

  当时,奢靡之风已经成风,个个显富。开国元老、太尉何曾,一天花在三顿饭上就得1万块。他的儿子散骑常侍何劭比他老子翻一番,要花2万块。尚书任恺比何劭还厉害,每顿饭就要1万块,一天要花3万块。这么多的钱

第六节 走投无路――严刑峻法作法自毙

  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商鞅坚定不移地对现存制度进行变革与创新,从而促进了战国时代的历史进程,改变了国家制度,创新了新兴地主阶级国家体制中各项政治、经济制度,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为秦国立下了万世

历史人物 汉朝人物申屠嘉简介

汉朝人物中文名:申屠嘉国籍:中国(汉朝)民族:汉族出生地:梁郡(今河南省商丘市)出生日期:?死日期:前155职业:宰相重要造诣:汉朝开国功臣,出将入相册封:故安侯申屠嘉人物平生晚期阅历申屠嘉是梁地人。

第六节 嬴秦地望――山东泰莱为秦初肇之迹

  上一节说到伯益和他的部族因为“调训鸟兽”有功,因此获得了部落联盟首领舜“嬴”姓的赏赐。其实,除了受赐得姓之外,伯益的部族还被封之于“秦”。所谓封之于“秦”,就是在“秦”那个地方,划给伯益部族一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