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第二章 职场关系学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第二章 职场关系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第二章 职场关系学

  职场,其实是一门学问。我们经常都可以发现,那个能力学识都非常强悍的同志,却特别的不受人待见。在领导的眼里,他有能力,却无法给力;在同事的眼里,他有知识,却没有活力;在他自己的眼里,各怀鬼胎,谁都不顺眼。> >   我们经常称这样的人,清高。> >   大汉皇朝的官场,其实与我们今天的职场,没有太多的差别。能力和学问都非常强悍的同志,往往输于人际关系。在他们的思维里,往往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把工作做好。> >   殊不知,人际关系的复杂,一不留神,你就“清高”了,在需要团队合作的时候,你的工作能做好吗?> >   于是,问题就出来了。> >   汉元帝时候的当世大儒萧望之,就面临了这样的问题。> >   因为他太有才了。> >    太有才了,皇帝是喜欢了,但是,不好意思,其他的同志就眼红了。因为他的“太有才”,直接就威胁到其他同志的利益。这个其他同志,就是史高。从严格意义 来讲,史高其实是萧望之的上级领导。但萧望之做的最愚蠢的事情就是,不通过史高,甚至连招呼都不打,直接就向皇帝汇报。> >   因为他是皇帝的老师,还因为他的确就是汇报的工作,更因为,他给史高说,史高也不懂。> >   工作,特别是政治工作,政策、方针和策略,史高恐怕还真就不懂,但是人际关系,史高比谁都懂。> >   萧望之如此地甩开史高,直接与皇帝通气,这是什么意思?是要甩掉我史高同志吗?> >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工作上的事情,副总老是跃过总经理,直接给董事长汇报,那么,总经理是什么呢?真的就是一个摆设吗?> >   史高不爽,显然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   这样的事情,恐怕任何总经理都会不爽。> >   更有甚者,萧望之还把宗室明经达学之士刘更生、侍中金敞引进共参朝政,组成一个坚强的士大夫团队。这是要干啥?要架空我老史吗?> >   我老史才是总经理嘛。> >   现在的史高,已经不是爽与不爽的问题了,他根本就是极度的恐慌。> >   因为,他其实已经被架空。萧望之的下面,有周堪、刘更生、金敞;萧望之的上面——直接就向皇帝汇报。那么,他史高呢?不就是摆设吗?> >   我不知道,我亲爱的读者中,有朋友是否当过摆设?但我知道,当摆设的滋味,肯定不好受。> >   我个人认为,萧望之的确就是为工作作想,他的所作所为,也是为工作出发,他以为,根据他的知识和能力,这样的工作就应该如此的处理。他并没有与史高争权夺利。> >   呵呵,我亲爱的读者,如果你是总经理,你的副总要如此工作,你会怎么想?> >   史高的想法,既简单也明确,萧望之要抢班夺权。> >   为了抢回自己的权力,同时,也为了挽救自己包括家族的既得利益,他得找到一个合作者。一个人进入了他的眼帘。这个人,就是石显。> >   因为,萧望之就正好有一篇奏折弹劾石显。萧望之是这样给汉元帝说的:中书是皇帝发号施令的地方,代表了国家权力的中枢。所以,中书令应该由光明磊落的同志担任。> >   因为石显就是中书令。这句话尽管没有点石显的名,但潜台词却非常清楚:石显不够光明磊落。> >   这话,让石显恨到了骨髓里面。> >   呵呵,我在想,无论谁在担任中书令,这话,都会让他恨到骨髓里去。> >   可见萧望之的职场水平。我在想,就算这老先生在今天的职场里,也会被撞得头破血流。> >   但萧望之不这么想,他以为,他是在一心为国。> >   一心为国肯定没错,但不具有权谋的技巧,他肯定就大错特错了。> >   因为他树敌太多。树敌太多的直接后果,很可能就造就他不能为国出力。> >   不是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吗?> >   石显、史高强强结合。> >   谁说史高文化不高,他很能运用辩证法嘛。> >   唉,他们的结合,居然由萧望之一手促成。> >    这个时候,一个小人物浮出了水面,这个小人物名叫郑朋。这个人,大约就是官场里的混混,一双眼睛就是在官场中搜寻,看看谁的势力大,根基稳,升值潜力 强。在诸多比较之后,他以为萧望之多半就是一支潜力股。于是写了一份奏章,大肆揭露史、许两家外戚,鱼肉百姓罪恶累累,而且,史高还买官卖官,派亲信到各 地任职,从中渔利。> >   这就使得士大夫集团,以为捞到了一颗可以搬到史高的稻草。萧望之还亲自接见郑朋。> >   只不过,这一接见,令萧望之大失所望。> >   这个郑朋,根本就没有滴滴儿的“正义”可讲,他的爆料,不过就是为了捞一官位的砝码。当世的大儒萧望之,显然就不削与这样的小人为伍。> >   这世界,小人是不能得罪的。> >   萧望之再次犯忌。> >   郑朋在萧望之这里没有捞到一滴滴儿的好处,迅疾调头,找到史高:那封对史高的坏话的奏章,通通都是周堪和刘更生教他的。否则,他一个在浙江生活的人,怎么能够知道发生在都城西安的事情呢?> >   而且,信誓旦旦地宣称:当时萧望之也在场。> >   我一直都在想,也一直都没有想通,这类小儿科的谎言,为什么就总能起到巨大的波澜?> >   是这谎言的能量太大,还是处理这样谎言的同志,太过弱智?> >   史高、石显居然就抓住这样的谎言,向萧望之挥起了大刀。> >   汉元帝居然以为他们不过就是要廷尉找萧望之问话,于是点头同意。殊不知,这问话,居然就是把萧望之给抓了起来。晕哟,当汉元帝在朝堂上没有看见萧望之,才明白自己愚笨之极。> >   有了这一次,应该长点记性吧?> >   但是没有。> >   萧望之的儿子上书,要求调查萧望之进监狱的事情。汉元帝认为有理,于是让有关部门进行审理。但这有关部门正好就有石显把持,他当然就把审理结果上报汉元帝:以前所做并没有错,而萧望之教儿子上书,书中引用了“亡辜之诗”,有失大臣的风范,犯下了不敬之罪。> >   汉元帝还是认为有理。> >   晕哟,这皇帝老儿的脑子,真的有问题。> >   石显趁机进谗:萧望之辅政时,想排挤史高等人以便独专朝政;现又有教子上书等不恰当的举措。应当关进监狱教育教育,否则难以体现朝廷赏罚分明的意志。> >   汉元帝再次认为有理,不过有点儿顾虑:萧望之为人刚毅,怎么忍受得了牢狱的耻辱?别一扬刀抹了脖子,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   我真不知道,汉元帝的脑子里,装的是什么?是脑髓吗?> >   石显就开导刘:萧望之非常爱惜生命,咋会抹脖子?关他几天,教训一下,就是要他改掉毛病嘛。> >   汉元帝又认为正确。> >   我的天啊,以上的对话,是国家领导人在说话吗?> >   我咋感觉,是小孩子办家家呢?> >   其实,皇帝和宦官的对话,已经很雷人了。让人无法想象的是,萧望之的举动,居然更加雷人。当石显带入到萧望之家里抓人的时候,萧望之正与其学生朱云在房间里谈话。于是,萧望之就问了:你看我该怎么做。> >   朱同学就“曰”了:士可杀不可辱,与其被抓受辱,不如立地成仁。> >   晕哟,有劝人自杀吗?> >   萧望之还真就一仰脖子——喝毒药自尽。> >   到现在,我总算有点明白了,为什么会极度看不起“俗儒”?> >   萧望之就是最好的例证。> >   说萧望之是大儒,还真不如说他是“俗儒”的代表。> >   有这样轻贱生命的吗?> >   他的举动,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沽名钓誉。> >   消息传到宫中,刘大惊失色,满面流泪。从此之后,都会派人去萧望之的坟墓前祭祀。> >   但是,他依然宠信石显。> >   这石显,估计有媚主的功能。> >   这皇帝,如果当真不是弱智的话,那就一定是他小时候,喝药把脑子给喝坏了。> >   这就苦了劳苦大众。遇到一个脑子坏掉的皇帝,还遇到一个沽名钓誉的皇帝老师。同志们明白了吗,到了这个时候,西汉皇朝不衰亡,都不得行了。> >   至于石显、史高——哪朝哪代没有奸佞的同志?> >   我不认为西汉皇朝的走向衰亡,是奸佞的同志们弄坏的。我倒恰恰认为,正是那些自诩为正直高洁的同志,搞坏了国家政体。> >   这个世界,不是一心为国,就一定可以做出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出来。> >   萧望之的不负责任,就是至国家大局于不顾。> >   尽管,他的为政水平,也让人的确不敢恭维。> >   在刘的时代,有两件重要的事件发生:> >   一件是陈汤荡平郅支单于;另一件事,就是昭君出塞。> >    限于篇幅,在这里,这两件事情我都不展开叙述。我想告诉大家的就是,陈汤其实是矫诏带军队出击,但他居然就干翻了匈奴,而且斩下郅支单于首级。这是大汉 对匈作战中,最大的一次胜利,尽管这个时候的匈奴,其实已经不经“干”了,但无论怎么说,陈汤的确斩杀了,匈奴有史以来的最高统治者。> >   多少年来的汉匈对决中,这也是N多伟大皇帝梦寐以求的辉煌胜利。但是,以威武强悍著称的都从来没有完成过的事情,结果到了弱智皇帝统治的时候,居然就完成了。> >   所以我说,历史啊,还真就是忒不靠谱儿。> >   昭君出塞,却产生了另一个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因为她的确促进了汉匈人民的团结,同时,也宣告了汉匈长期战争状态的结束。从此之后,双方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    在昭君出塞之前,不知有多少的郡主、公主、貌似的公主出塞。别说事迹,在史册中,基本上连名字都未曾留下。不好意思,仅仅宫女身份的昭君出塞,却名动九 州,犹如甘泉之水,源远流长。因为,长达150年的汉匈冲突,犹如一曲雄壮的交响乐,交相辉映,也残酷惨烈。而昭君出塞则好似一个完美的“休止符”。> >   战争戛然而止。> >   其实,这代表了包括匈奴汉族在内的广大劳苦大众的心声和愿望。

相关参考

汉朝历史 历史中的职场之容人小过、功高不提的丙吉

丙吉,西汉功臣,起于小史,曾保住汉武帝曾孙,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为西汉王朝命脉延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丙吉做丞相时,他的一个车夫好喝酒,喝醉了行为就很不检点。有一次车夫驾车随丙吉外出,醉酒后呕吐到丞相的

心理学知识 在职场中如何沟通和应对自己的主管

很多职场中人,既包括职场新人也包括一些“老人”,在处理与主管的关系上表现的不知所措,把握不了动态发展。在职场上除了有高IQ外,最主要的是EQ。每个主管的性情不一样,处理的方式也就不一样,但就类型而言,

王猛如何在异族政权内如鱼得水? 从历史看职场

...面孔。“看看吧,以后没有机会了。”然后符坚下旨,按汉朝安葬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那样的最高规格

汉朝历史 刘备和汉献帝刘协的关系

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中讲述了刘备与献帝的关系,结论是“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刘备自此成了“刘皇叔”,这个说法极大地强化了刘备乃汉室正统的观念,使刘备在以后的

汉朝历史 邓晨是谁?邓晨和邓禹是什么关系?

邓晨是谁邓晨和邓禹是什么关系  邓晨是谁邓晨和邓禹是什么关系  知道邓晨是谁吗?据记载,邓晨是东汉初年的官员,将领,南阳新野人士,与刘秀的第二位皇后光烈皇后阴丽华是同乡,公元22年,汉兵兴起时,邓晨劝

汉朝历史 半路“挂科”未完成学业

项羽选习兵法:半路“挂科”未完成学业  史上秦汉职场  人至极品便成为“神”,例如最近流行“男神”和“女神&rdqu

汉朝历史 半路“挂科”未完成学业

项羽选习兵法:半路“挂科”未完成学业  史上秦汉职场  人至极品便成为“神”,例如最近流行“男神”和“女神&rdqu

汉朝历史 霍成君与汉宣帝关系怎么样?霍成君最后是什么结局?

霍成君与汉宣帝关系怎么样?霍成君最后是什么结局?  霍成君,是西汉时期博陆侯霍光的小女儿,汉宣帝刘询的第二任皇后,上官皇太后亲姊的女儿,也是上官皇太后的儿媳妇。汉宣帝本来是有皇后的,但是被毒害身亡,霍

汉朝 吕后和审食其是什么关系?审食其是怎么死的?

审食其秦二世君临天下的第二年(前209),刘邦聚众起兵,树起反秦大旗,他的沛县(今属江苏)乡亲纷纷加入,审食其即是其中的一个。刘邦信用乡人。审食其参加起义后,便被任命为舍人。舍人属于宫廷官,负责照顾太

汉朝历史 吕后与范增联手包装策划刘邦

 吕后与范增联手包装策划刘邦?  秦汉职场  刘邦是这样提炼自己的创业形象的:一介布衣,手提三尺剑,颇有刀客傅红雪的味道。其实,阿邦还漏了一点:缠绕在他头顶的那五彩云团。这片云团,从他在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