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声名显赫一时

Posted 宦官

篇首语: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声名显赫一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声名显赫一时

  东汉末年的桓、灵二帝时期,是典型的政治黑暗吏治腐败的年代,声名显赫一时的十二常侍,作为一个与外成交替专权的宦官势力集团,扮演了贪酷暴敛的角色。张让、赵忠二人作为这个集团的突出代表,更是集中地体现了宦官专政的诸多特点。> >   张让是颖川人,颖川在现在河南禹州。赵忠是安平人,安平在现在的河北安平。二人都是从小入宫,做了太监。汉桓帝时升为小黄门,还是处于宦官集团的中下层。在当时与外威集团争夺权力的斗争中,他们先后都受到皇帝的赏识,得到超乎寻常的提拔重用。汉顺帝的皇后是梁氏,梁氏的父亲梁商被顺帝任用为大将军,掌握军事大权,外威势力崛起。梁商死后,他的儿子梁冀继任为大将军,威势震天下。顺帝驾崩,二岁的冲帝继住,梁氏作为皇太后I临朝听政,当然要宠信自己的兄弟。梁冀为大将军参录尚书总揽朝政。冲帝登基后不到半年即去世,梁冀已经操纵了废立皇帝的大权,由他做主,拥立渤海王的儿子刘缵当了皇帝,就是质帝。质帝当时虽然年仅八岁,但是比较聪慧,从梁冀的所作所为已经看出这位大将军的骄奢蛮横,不过他毕竞是小孩子,不懂得韬晦之术,竟然对着众多朝臣指责梁冀是“跋扈将军”。梁冀不能容忍这个小皇帝对自己的不敬,他为了维护自己的绝对权威,同时也为了消除将来的隐患,命令手下把鸩毒放进食物当中送给质帝,可怜质帝登上帝位仅仅一年半,就被梁冀给毒死了。梁冀随后又一手操纵迎立十五岁的刘志为新皇帝,即汉桓帝。桓帝在位的前十三年,朝政还是由梁冀一手把持。随着年龄的增长,桓帝对梁氏外成的怨恨与日俱增。处在当时的情况下,要消灭势力强大的梁氏集团,只有依靠皇帝身边的亲信宦官。桓帝与五名宦官唐衡、单超、左倌、徐璜、具瑷密谋,决心诛除梁冀。桓帝派黄门令具瑷率领御林军包围梁冀府宅,梁冀被迫自杀,其朝中党羽也多被牵连,不死即罢官,东汉最大的外戚集团被一举摧毁。由于宦官在这一行动中起了重要作用,唐衡等五名宦官被同日封为侯爵,史称“五侯”。后人有诗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诗中的“五侯”,就是说的唐衡等五人。而赵忠因为参与这场行动,也被封为都乡侯,崭露头角。> >   永康元年(168年),桓帝病死,十二岁的刘宏即位,是为灵帝。年少无知的灵帝对朝夕侍候在身边的宦官们特别宠信,对张让、赵忠更是言听计从,心甘情愿地听宦官们摆布,甚至对人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张让、赵忠又援引夏恽、郭胜、孙平璋、毕岚、栗嵩、段硅、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宦官,封侯进爵,权倾朝野。这十二名宦官就是有名的“十二常侍”,而他们的首领就是张让和赵忠。> >   张让、赵忠等人得势后大肆搜刮天下钱财,一方面出于其贪婪的本性,一方面也“得益”于皇帝的喜好。灵帝即位前仅为侯爵,家境也不济。当了皇帝后,对理论上的帝王“富有四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太相信,他要亲自把钱财收到自己名下,然后再购置大片田地房产,这样才放心。要办这些事,还得依靠亲信的宦官。他放手让张让、赵忠等宦官搜刮民间钱财,大肆聚敛,把皇家的御苑西园作为自己的私家库藏,把搜刮来的钱财全都存进西园。张让、赵忠等人为灵帝设计了许多聚财的名目,例如,各郡国上缴的赋税,要另缴一份“导行费”,输入皇帝的中署。这样各地在原先缴纳的赋税之外,还要加上额外的一笔负担。他们还从官吏身上做文章,规定刺史及二千石的官员升迁都要缴纳所谓“修宫钱”,凡新任官吏都要先到西园接官职大小交纳一定的银两才准许上任,以致有的官员因为交不起银两被逼自尽。> >   到了光和元年(178年),张让、赵忠又怂恿灵帝卖官鬻爵,在西园明码标价,公开收钱出卖官职。《后汉书·灵帝纪》中有一段系引自《山阳公载记》,标有当时卖官的价码,年俸二千石米的官职,索价为二千万钱;年俸四百石米的官职,索价为四百万钱。至于县令则按各县的情况议价,到富县的价格高,到穷县的价格低。如当时交不足钱,还可以赊账,到任后再偿还。这就势必导致买官者当官后变本加厉地搜刮当地百姓,利用官位和权力攫取比买官价格更多的钱财。廷尉崔烈花了五百万钱,被任为司徒,任职拜见灵帝时,灵帝又后悔钱收少了,觉得应该收他一千万。张让、赵忠为了捞到更多的钱财,故意频繁地任免官吏,以最大限度地榨取油水,一个官员到任不久,就被换下来,由另一个新官接替,以致有的州郡长官一月之内要更换数次人选。这样迫使各级官员买官上任后就急不可待地搜刮百姓,聚敛财富,不然就亏本了。> >   皇帝和宦官们靠着种种手段聚敛的钱财多得放不下,在西园专门建了一座“万金堂”,堆满了金银珍宝。灵帝派人到他老家,封候时居住的河间,花钱购置了大片的土地,建造起家华的宅第。张让、赵忠等宦官也不甘落在皇帝后面,他们变着法子敛财。中平二年(185年)洛阳南宫失火,大火烧了半个月,随后城西广阳门也倒塌。张让、赵忠认为弄钱的机会来了,于是以重修宫殿为借口,通过灵帝下令全国增加赋税,按土地每亩增收十钱。还征用太原、河东等郡县的木料和石材运达京师。各地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把征用的物品送到京城后,却往往遭到张让、赵忠手下宦官们的敲诈勒索,故意说进贡的东西不合乎要求,目的无非是索取高额的贿赂。不给他们送礼进贡,就拒收征调的木、石材料,以致大批的木材堆积在京城,时间长了都朽烂不堪。张让、赵忠等宦官们打着工程的旗号,赚足了贿银。> >   在宦官们的教唆下,昏庸无能的汉灵帝除了千方百计地从民间敛财以外,就只懂得玩乐。宦官让人在后宫建立了一个集市,让宫女们扮做买卖人,灵帝也穿上商人的服饰到集市上游逛,或在酒店里饮酒作乐。他不满足于现有的宫殿,让张让、赵忠等宦官大兴土木,兴建新的宫室楼阁,装点得豪华绚丽,耗费了无数的民力和财力。张让、赵忠等人也利用包揽这些工程的机会,对地方上横征暴敛,从中渔利。> >   张让、赵忠借着皇帝的宠信,权势显耀,无人可比。不要说张让、赵忠本人,就连他们的家人也不可一世,富贵逼人。陕西扶风富豪孟佗为能结交张让、赵忠,就是先厚金贿赂张让总管家内事务的家奴,并千方百计满足总管的所有要求。总管十分感激,就问孟佗有什么事需要他帮忙,孟佗说:“我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你能当众向我拜一拜。”因为张让的权势煊赫,每天求见他的人很多,上百辆的车子排成长队,都需要经过总管这一关才能受到张让的接见。有一天,孟佗也来求见张让,却故意来得很晚,排在数百人后面,张让的总管见到孟佗,急忙率领一帮手下人前去叩拜孟佗,并十分恭敬地把孟佗迎进张宅。当时在场的人认为孟佗与张让的关系非同一般,都争相向孟佗送上各种珍宝。孟佗拜见张让时,把所收受的一部分财物献给张让,张让十分高兴,又加上总管的美言,马上决定任用孟佗为凉州刺史。> >   张让、赵忠实行的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政策,对于敢于对抗他们的人,千方百计地加以打击陷害。由于豫州刺史王允向灵帝报告张让有与黄巾军交往的嫌疑,张让对王允怀恨在心,必欲除之而后快,借故把王允抓进牢中,只是因为大将军何进和太尉袁隗、司徒杨赐等人联名上书向皇帝求情,王允才未被杀害。后来灵帝下诏大赦天下,但由于张让故意发难,惟有王允不准赦免。> >   张让之父病故后归葬到老家颍川,很多人慑于张让的威势都去参加葬礼,但是州郡的名士们多数是有气节的,竞无人前去,张让非常生气。后来有个名士叫陈宴前去吊唁,才使张让有了一点面子。不久,陈宴被牵连进党争中,面临被诛杀的危险,张让通过自己的活动,使陈定免除了杀身之祸。> >   中平六年(189年),灵帝病死,十四岁的皇子刘辩继任皇帝,即汉少帝。灵帝的皇后何氏作为皇太后临朝听政,何太后的哥哥何进作为大将军入朝辅政。赵忠等人害怕何进当政削弱宦官的权力,就和宦官蹇硕密谋设计除掉何进,并废黜少帝,另立皇子刘协当皇帝。不料事情败露,蹇硕被何进捕杀。劝说何进把宦官全都杀掉。但遭到何太后的反对,她认为汉朝的重要制度之一就是由宦官统领禁军,是祖宗传下来的家法,不应当废除。在袁绍的极力说服下,何进召集以并州牧、泰山太守王匡、董军太守桥瑁等为代表的地方实力派带兵进京,又派武孟都尉丁原火烧孟津,火光直逼京城,各路兵马打出的旗号都是要求诛灭宦官,迫使何太后同意。何大后慑于当时情势,只好下令罢免全部小宦官。袁绍又派人到处抓捕宦官的亲属。张让见大事不好,急忙设法避难。张让的儿媳是何太后之妹,他跪拜在儿媳面前说:“老臣犯了罪,本应和您一块回归老家,只是我家世受皇恩,现在要离开宫廷,内心不忍,我请求再次进宫,能面见太后和皇上,然后再去送死也没有遗憾了。”儿媳把张让的话转达给何太后,太后同意让诸常侍入宫当值。> >   到了八月,何进入宫,要求太后尽行诛杀宦官,他们谈话的内容被张让派人偷听到,张让知道何进的打算后急忙召集常侍段硅、毕岚等数十名宦官,各持兵器埋伏在尚书省,把何进包围住。张让当面斥责何进说:“先帝曾经与太后不和,几乎要废除后位,是我们这些人向先帝哭诉求救,并分别拿出家财千万献上,取悦先帝,都是为了保全你们何家。现在你却要加害于我们,不是太过分了吗?”说罢,宦官渠穆挥剑杀了何进。> >   张让等杀掉何进后,又伪造皇帝诏书,下令罢免袁绍和王允。尚书觉得事出可疑,要求面见大将军何进共议国事。张让令人把何进首级抛出,说:“何进要谋反,已经被诛杀。”何进的部将吴匡、张璋,是何进一向信任的心腹,听说何进被杀,即与虎贲中郎将袁术一起合兵攻打宫门,放火焚烧南宫九龙门以及东西宫,迫使张让等人出宫。张让、段硅等宦官无奈,于是劫持着太后、少帝及陈留王刘协逃往北宫。袁绍带兵赶到朱雀门下,逮捕了赵忠等人,又引兵攻人北宫,宣布凡是宦官一律格杀勿论,甚至一些不是宦官没有胡须的人也被误杀,共杀死两千多人。张让、段硅等人挟持少帝和陈留王从洛阳城北门仓皇出逃。尚书卢植等人率兵紧追,直至黄河边,一路杀掉宦官多人。张让、段硅等知道已无路可逃,全都投河自杀。至此,以张让、赵忠为首的东汉宦官集团遭到彻底覆灭。同时,东汉王朝也从此走上败亡的道路。

相关参考

揭秘 曾经显赫一时的恭王府,堆积如山的珍宝都去了哪里

立秋已过,昼夜温差明显变大,多少文人笔下的北京,即将迎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逛北京,不仅是赏秋色,更是赏在斜长光阴下的人文古建。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恭王府,历经了大清王朝乾隆、嘉庆

汉朝历史 六计六中功勋显赫

>   效力于手下,有“六出奇计”的说法。>>  这“六出奇计”,指的就是:一、散金行反间;二、低劣酒席待楚使;三、出女子解荥阳围;四、蹑足封齐王;五、请伪游云梦;六、解白登之围。>>  1

历史人物 尔朱荣和他的家族声名显赫,为什么会被自己的弟弟扳倒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显赫一时的尔朱荣和他的家族,居然被自己的小弟扳倒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北魏末年,发动河阴之变的尔朱荣曾经非常看好一个年轻人,还把他当成自己的小弟。但这个人却在尔朱荣死后

历史百科 高力士势倾一时

从“开元”后期开始,唐玄宗最信任的贵宠先后登场。受玄宗宠信的宦官高力士(684—762),就是当时一个颇为显赫的人物。唐中宗时,宦官开始与政,员额达一千多人,玄宗更加宠任宦官,他的朝中,宦官增加到三千

汉朝历史 刘彻离世

刘彻(前156年6月7日-前87年3月29日),汉朝第七位皇帝,于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于16岁登基,在位达54年,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功积显赫,和被后世并称为「秦皇汉武」,被评价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

皖系军阀是如何盛极一时的? 皖系军阀的发展

袁世凯死后,皖系以北洋正统自居,操纵政局,声势显赫。但好景不长,1920年7月直皖战争,皖系一败涂地,一蹶不振,尽管后来段祺瑞又曾出山担任“执政”,不过是有职无权。在北洋三大派系中,皖系最先兴盛,亦最

汉朝历史 汉朝军服服饰有什么特点

  朝是继秦朝之后的王朝,是汉朝文化统一与科技高度发达时期,在这一时期,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当然,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军事武力的保卫,而军事武力也离不

为什么人人都不愿做汉武帝的丞相? 汉朝秘史

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一生开疆拓土,治国理政,北逐匈奴,战功显赫。就连毛主席的诗集中也经常出现汉武帝的名字。可就是这样功绩显赫的千古帝王,在晚年却没有人愿意作为他的丞相辅佐其政,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晚年

为什么人人都不愿做汉武帝的丞相? 汉朝秘史

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一生开疆拓土,治国理政,北逐匈奴,战功显赫。就连毛主席的诗集中也经常出现汉武帝的名字。可就是这样功绩显赫的千古帝王,在晚年却没有人愿意作为他的丞相辅佐其政,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晚年

汉朝历史 卫青怎么死的

卫青怎么死的?西汉名将卫青死亡之谜  西汉名将卫青的死因是什么?众所周知卫青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三百户。虽然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他是怎么死的呢?  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