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萧何提拔韩信,韩信拜将文言文注释翻译
Posted 大将
篇首语:月缺不改光,箭折不改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萧何提拔韩信,韩信拜将文言文注释翻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萧何提拔韩信,韩信拜将文言文注释翻译
韩信还是一颗没有任何光芒的石头的时候,看出了韩信的耀人之处,强力推荐提拔,这才使得韩信成为了手下一颗发光的金子。
原文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②。”王曰:“吾亦欲东③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④以为将。”何曰: “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⑤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⑥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注释
①上:指汉王刘邦。
②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
③东:向东进军,与争天下。
④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⑤许:答应。
⑥拜:任命
翻译
韩信与萧何交谈过几次,萧何对韩信的才能感到惊奇,(很有军事才能)。到南郑的时候,有很多将领都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过自己,汉王还是不重用,于是也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汉王又骂道:“军官逃跑的有几十人,你都没有追;到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在汉中称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怎么能够忧愁郁闷地居住在这个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因为你,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会留下。”汉王说:“任命他做大将。”萧何说:“.很好!”于是汉王想召韩信来授官。萧何说:“大王一向轻慢无礼,现在任命一位大将,好像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走的原因。大王想授官给他,选择一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建造土台和场地,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才可以。”汉王答应了这件事。将军们都很欢喜,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升上了大将。等到授官时,是韩信,整个军队都无比惊讶。
刘邦能夺得天下建立汉王朝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有着众多的得力助手,他能够重用这样的人才。从本人中可以看出萧何眼光的独特及惜才之心,韩信十分有个性,刘邦想要留住这样的人才动用隆重的仪式封韩信为大将。
相关参考
陈平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了,认真学习的他后来成为了的手下,并为刘邦夺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里是一篇陈平任相的文言文注释及翻译,希望大家在看完文言文后会对大家学习中国历史文化有所裨益。原文陈丞相平者
萧何追回韩信后对刘邦说:“大王安于长久住在汉中,就不必重用韩信;若要争天下,就非用韩信不可。能重用,他会留下,不能重用,最终会逃离。”刘邦说:“因为您推荐,我就任用他为将军。”萧何说:“还是留不住。”
垓下之围所记录的乃是这位悲剧人物的最后生涯了。垓下之围好像是高中的一篇课文吧,这里我给大家详细的整理了资料,方便各位对文言文解读有困难的童鞋查阅。文章的注释、通假字、特殊句式和实词虚词都有详细的解释,
誉周亚夫文言文说的是汉文帝派人驻守边疆,这次亲自去慰问驻守边疆的将士。从中发现的一系列动作汉文帝都看在眼里,然后进行比较并赞扬了周亚夫为“真将军”的故事,大家可以看原文细细品味。原文文帝之后六年,匈奴
萧何月下追韩信 有一副对联这样说韩信: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上联说的那位知己,当然是指萧何,萧何举荐韩信成就大业,只是后来又为吕后设计除掉韩信,从而留下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rdquo
萧何月下追韩信 有一副对联这样说韩信: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上联说的那位知己,当然是指萧何,萧何举荐韩信成就大业,只是后来又为吕后设计除掉韩信,从而留下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rdquo
萧何月下追韩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
成也,败也萧何的好好先生为何助杀好友呢?事情的背后又会有怎样不可见日的利益勾结呢?萧何助杀韩信,当然是为了赢得主子信任以保住官位,但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与这匹自己挑选的、已经失宠的千里马划清界限。自保是
成也,败也萧何的好好先生为何助杀好友呢?事情的背后又会有怎样不可见日的利益勾结呢?萧何助杀韩信,当然是为了赢得主子信任以保住官位,但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与这匹自己挑选的、已经失宠的千里马划清界限。自保是
做为中国历史上最无情的两个开国皇帝之一,最大的罪状应该就在杀这件事上。不过在杀韩信这件事上有一个人被历史忽略了,他就是韩信的哥们和同事!历史上众多“好好先生”未必都是好人,他们所信奉的中庸哲学,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