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详细解说

Posted 董仲舒

篇首语:好汉做事干到底,好马登程跑到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详细解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详细解说

教育思想主要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行教化、重礼乐,注意中品之人的教化作用,选用“德育之官”兴办大学。他总结前人失败的教训,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并提倡大一统的思想。

行教化、重礼乐:董仲舒对统治者强调人事的重要,认为“事在强勉”,“治乱兴废在于己”,只要尽力“行道”,那就会“德日起而大有功”,就可以收到速效,统治地位就可以巩固。在董仲舒看来,君主的重要职责是实施教化。他认为仁、义、礼、乐都是治道的工具,古代圣王所以能够长治久安,都是礼乐教化的功效,所以王者的职责就在于“承天意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以教化为大务”。由此得知,董仲舒认识到教育作为统治手段的重要作用。

在把教育工作放在政治的第一位的思想指导下,董仲舒要求不但要“求贤”,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养士”。他说:“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养士三法以太学为最重要,所以他又说:“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他要求汉武帝“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他又认为当时的吏治不贤明,其原因在于选举不当。他对当时纳资授官和积日累久的升官办法提出了批评,建议“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通过试用,便当“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他认为只要这样尽心求贤,天下之士便可得而官使,只要遍得天下的贤人,就那怕象三王那样的兴盛也容易做到,象尧舜那样的名声也可以赶得上。

兴太学、重选举:董仲舒认为,这两种具体措施必须统一在一种指导思想下,才能发挥为当时政治服务的作用。他指出当时思想的不统一,会妨碍政治的统一。他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因此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便是“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政策。他认为这样一来,就会“邪辟之道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董仲舒为中国封建社会找到了“儒术”作为最合适的上层建筑,以儒家思想代替汉初的道家思想作为整个政治的指导思想,并且为汉代及其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制定了“独尊儒术”的政治统治和文化教育方针。

董仲舒关于上述三个建议的思想,不但影响了汉武帝的政教政策,而且影响了两汉及后来各封建王朝的政教政策。

针对董仲舒的三项建议,汉武帝先后采取了三项措施:

1.立五经博士;

2.开设太学;

3.确立察举制。

相关参考

汉朝历史 董仲舒的思想

董仲舒的思想  董仲舒,西汉广川(今河北景县)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把儒家学说推上正宗并取得官方哲学地位的关键人物。自董仲舒以后,儒家学说便逐渐从一个思想流派而跃升为官方意识形态,董仲舒的著作至今尚流传于

汉朝历史 董仲舒的思想

董仲舒的思想  董仲舒,西汉广川(今河北景县)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把儒家学说推上正宗并取得官方哲学地位的关键人物。自董仲舒以后,儒家学说便逐渐从一个思想流派而跃升为官方意识形态,董仲舒的著作至今尚流传于

汉朝历史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作《春秋繁露》一书,其“

汉朝历史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作《春秋繁露》一书,其“

历史秘闻 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很多人推崇孔子而不是老子

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很多人推崇孔子而不是老子?答:儒家思想真正被世人普及其实是在汉朝。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一个重要人物,是董仲舒,他写了一本《春秋繁录》,把儒家和他自己的思想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梳理。他的这个

汉朝历史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介绍

>董仲舒>  董仲舒恰逢其时地给缔造的大汉帝国的盛世,注入了精神文化的脊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力,似乎超越时空,超越阶级局限和阶级意识,形成了中华民族穿透历史的巨大凝聚力和永不枯竭的精神财富

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很多人推崇孔子而不是老子

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很多人推崇孔子而不是老子?答:儒家思想真正被世人普及其实是在汉朝。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一个重要人物,是董仲舒,他写了一本《春秋繁录》,把儒家和他自己的思想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梳理。他的这个

汉朝历史 详细探究董仲舒陵墓在哪

西汉时期著名的儒学大师陵墓究竟在哪?这个问题人们一直争论。人物保护部门认定董仲舒陵墓在和平门内,即使是这样,人们的意见还是不能统一,就连中国最具权威的两部工具书《辞海》与《辞源》也对此各执一词。董仲舒

汉朝 董仲舒思想主张及影响

强盛的秦帝国很快覆亡后,封建统治者认识到:单靠严刑峻罚是不够的,还必须统一思想,对人民施以教化,才能稳定其长远的统治秩序。为了适应封建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西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以儒家学说

汉朝历史 简述董仲舒提供的天人感应论这一思想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天人感应:人是效仿天的形象而产生的,人是天的副本,因此人与天是同类的。而“同类”事物之间会出现相感相动的现象。所以,天与人之间也存在相感相动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认为,“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