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Posted 董仲舒
篇首语:知识是抵御一切灾祸的盾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①
【原文】
(董仲舒)少治《春秋》②,孝景时为博士,下帏讲诵③,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④,其精如此。”
(选自《汉书·董仲舒传》)
【注释】
①董仲舒(前179——前104),《史记》未记其字,广川人。汉代公羊学大师,今文经学派创始人,是孔孟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②治:研究。《春秋》: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断代史书。相传是孔丘根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③下帏讲诵:帷:帘子。据说董仲舒讲学,在讲堂里挂上一幅帷帘,他在里面讲,弟子在帘外听,只有资性优异,学问不错的弟子才能够登堂入室,得其亲传。其余弟子皆按受业的先后和深浅,在门下转相传授。因此有的学生慕名而来,师从一场,连见上董仲舒一面的愿望也没实现。④窥(kuì):偷看。这里是看一眼的意思。颜师古注:“虽有园圃不窥视之言专学也。”
【译文】
董仲舒年轻时专攻《春秋》,孝景时就成为博士。他讲学时,在讲堂上挂了一幅帘子,他在帘子里面讲。学生根据他们学习时间的长短,学习时间长的学生教学习时间短的学生。有的学生从没见过董仲舒的面。董仲舒曾经三年中看也不看园子一眼,他专心致志的程度由此可见。
相关参考
创新儒学的年幼时就非常的聪明,常年沉迷于圣经贤传之中,达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用来说他一点也不为过。董仲舒惠施多方,其书五车。他以“三年不窥园”的精神学习知识,终成鸿儒
董仲舒是汉朝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塑造出古代中国的传统社会秩序,亦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 董仲舒年幼时已很聪明,非常喜欢读书,更经常废寝忘餐,令他的父亲非常担心
董仲舒是当时有名的思想家、大学者。董仲舒从小就好学,所以有着丰富的学识,后来开课教学之后,很多人都慕名来学习,因此他的学生遍布天下,对于当时的朝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和汉武帝的交流之中董仲舒提出了名传...
一位有雄才大略又能善于用人的盛世君主,在家族之争中也会处于不利的地位,其实质是大权暂时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 董仲舒像于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去世,16岁的刘彻即皇帝位,也就是著名的。>>
董仲舒是当时有名的思想家、大学者。董仲舒从小就好学,所以有着丰富的学识,后来开课教学之后,很多人都慕名来学习,因此他的学生遍布天下,对于当时的朝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和汉武帝的交流之中董仲舒提出了名传
董仲舒简介 董仲舒——公羊大师一、下帷讲诵称儒首官至博士为士师 1、亲见四世董仲舒,广川人。今河北省景县有大董故庄,世传即仲舒故里。生卒年不详,根据《汉书·匈
董仲舒简介 董仲舒——公羊大师一、下帷讲诵称儒首官至博士为士师 1、亲见四世董仲舒,广川人。今河北省景县有大董故庄,世传即仲舒故里。生卒年不详,根据《汉书·匈
董仲舒的思想 董仲舒,西汉广川(今河北景县)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把儒家学说推上正宗并取得官方哲学地位的关键人物。自董仲舒以后,儒家学说便逐渐从一个思想流派而跃升为官方意识形态,董仲舒的著作至今尚流传于
董仲舒的思想 董仲舒,西汉广川(今河北景县)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把儒家学说推上正宗并取得官方哲学地位的关键人物。自董仲舒以后,儒家学说便逐渐从一个思想流派而跃升为官方意识形态,董仲舒的著作至今尚流传于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作《春秋繁露》一书,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