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请问司马迁是因何事入狱的?

Posted 列传

篇首语: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请问司马迁是因何事入狱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请问司马迁是因何事入狱的?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他的同僚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消息传到长安,武帝大怒。朝廷的文武百官,都大骂李陵投降可耻。司马迁不作声。武帝问他有什么意见,书生气十足的司马迁百言不讳地说:「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穷,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

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臣以为只要他不死,他还是会效忠汉朝的。」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这番话,认为他是为李陵辩解,是在故意贬低当时正在打匈奴而又很不顺利的李广利,于是命令把司马迁判为死罪(或以腐刑代替)。汉武帝时代,判了死罪的可以出钱五十万减死一等。但家境并不富裕的司马迁拿不出这一笔钱,只能受「腐刑」(宫刑)来选择「偷生」这条路。不幸的遭遇,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古人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身心备受摧残、忍辱含垢生活的司马迁深知,「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决心以残烛之年,完成父亲要他完成的史书。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征和元年(前93)终于出狱。武帝对司马迁的才能还是爱惜的,任命他为中书令。从此他埋首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中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又称《太史公记》、《太史记》,至东汉末年才百称为《史记》。司马迁意在使其「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汉宣帝时,司马迁外孙杨恽把它公之于世。其时已有少量缺篇,为后人褚少孙等补足。《史记》是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恢宏先河。

《史记》有本纪十二,列传七十,此外还有世家三十、表十、书八,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五千六百字,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约三千年间史事。「本纪」是全书的总纲,以编年为体,记载历代帝王的世系,年代久远的以朝代为主,年代稍近的以帝王或实际当权者为主。「本纪」实质上是全国编年大事记,起提纲挚领的作用。

「世家」亦以编年为体,记述王侯封国、开国功臣和有特殊地位、特殊影响的人物。其事或许并非牵涉全国,然于某一封国或全国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有巨大影响,多数可视为「国别史」,诸如「晋世家」、「楚世家」、「孔子世家」、 「陈涉世家」等。「列传」所占篇幅最多,可分两大类:一类是人物传记,有一人一传的专传,有两人或数人的合传,按人物性质排列立传。所记人物范围极广,涉及贵族、官僚、政治家、经济家、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经学家、策士、隐士、说客、刺客、游侠、医士、占卜者、俳优等社会各个阶层。另一类是对外国或国内少数民族的记载,涉及中外关系史和国内民族关系史。前一类列传有「伯夷列传」,「孙子吴起列传」、「刺客列传」、「儒林列传」等;后一类有「匈奴列传」、「南越列传」、「西南夷列传」、「朝鲜列传」等。

「列传」对「本纪」起了充实和具体化的作用。「表」,以谱列帝王、诸侯、贵族、将相大臣的世系、爵位和简要政绩,以年代远近、史事繁简而别为世表、年表、月表。今人观之,也可分为大事表和人物表两类,诸如「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等。

「表」的作用是形象、直观,便于观览,可补「本纪」、「世家」、「列传」之不足,又可省去不少文字,使记载免于繁冗。「书」,分门别类记述历代历法、礼乐、封禅、水利、经济等典章制度,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史记》很重要的部分,诸如「礼书」、「乐书」、「历书」、「河渠书」、「平准书」等等。其中尤以「平准书」最为精彩,记社会经济状况,特别是汉朝经济政策的演变,开后代正史「食货志」之先河。历来人们称《史记》是纪传体史书,强调本纪和列传的重要性。其实,作为全书的组成部分,表、书、世家都有纪、传不能代替的独立的价值,严格地说,它应是纪传志书体,是一种综合体史书。司马迁在《史记》里不仅记载了大量史实,并且要「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他要从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中探索出一些道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来。因此,他不只是一个史事的整理者,而且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即探究天人关系、疏通古今变化的主旨,集中反映了司马迁历史哲学的精髓。「究天人之际」,司马迁首先强调天人相分,即认为天道与人事是不相干的。在《伯夷列传》里,他以伯夷、叔齐和颜渊为例,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说法进行批评,说「天之施善人,其何如哉?」到了近世,那些品行不好,专犯忌讳的人,却「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反之,公正发愤的人,常「遇灾祸者,不可胜数也」。

由此,他深沉地写道:「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他对项羽英雄一世但从不自察,临死之前还一再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持严肃批判的态度,说是「岂不谬哉!」他对汉武帝大肆挥霍搞封禅祭祀、祈求神仙的活动,予以深刻的揭露,认为这种活动毒害了社会风气,「然其效可睹矣」,予以强烈的讽刺。而在写到人的活动时,刻意写出人事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在《太史公自序》里说,三十世家,是要写出「辅拂股肱之臣」的「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七十列传,是要写出那些「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的人们的活动。

这在中国史学发展上,第一次把人的活动放到如此重要的历史位置上来看待。他还把人的活动与国家兴亡联系起来,认为:「君子用而小人退」,这是「国之将兴」的征兆;而「贤人隐,乱臣贵」则是「国之将亡」的迹象。进而指出:「其矣,『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诚哉是言哉!」(《楚元王世家》)后论一他还寓意很深地指出:要使国家强盛太平, 「唯在择任将相哉!唯在择任将相哉!」(《匈奴列传》后论)「通古今之变」,包含了司马迁历史哲学的丰富内容。首先,他对历史演进的过程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看法,这从《太史公自序》中的《五帝本纪》至《高祖本纪》的序目、《三代世表》至《秦楚之际月表》的序目申可略见其大概。五帝、三代因历史太久远,无法「论次其年月」。

《三代世表》至《十二诸侯年表》,年代是「自共和迄孔子」,是「诸侯专政」、「五霸更盛衰」。接下去是《六国年表》,起周元王(前475)、迄秦二世(前207),历史特点是「陪臣执政」,「海内争于战功」,「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纵横短长之说起」。《秦楚之际月表》起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至高祖五年(前202)九月,首尾八年。对这段历史,司马迁写道:「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这四表不仅首尾相衔,贯穿古今,且勾勒出了各个历史时代的特点,反映出司马迁对于历史进程的卓越见解。

其次,在叙述历史变化过程中还阐扬他的历史进化观。他的这种见解,在「八书」中贯彻得尤为突出。第三,提出了「物盛则衰,时极而转」的历史命题。《太史公自序》在讲到撰述「本纪」时,提出对于历代帝王业绩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即推究其何以始,详察其何以终;于其极盛时要看到它日渐衰落的迹象。在司马迁的历史哲学中,历史总在变化:要么由盛变衰,要么由衰转盛。他就是用这样的历史哲学去观察历史,「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除《史记》外,司马迁还作赋八篇,均已散伕,唯《艺文类聚》卷三十引有《悲士不遇赋》片段。他的《报任安(少卿)书》,是一篇著名的论说散文。文中叙述了他因李陵事件而受宫刑的过程;抒发了忠而见疑、无辜受刑的悲愤,暴露了汉武帝的专横残忍及当时的酷吏政治;最后,表达了自已发愤著书、创作《史记》的决心。司马迁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突出的地位。《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当之无愧的。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北宋礼部尚书、右仆射陶谷简介,陶谷写《自嘲》是因何事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陶谷本姓唐,后晋时期因避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名讳,改姓为陶。他在幼年时,父亲被州节度使杨崇本杀害,随母亲改嫁到杨家,十几岁便善写文章。历仕晋汉后晋建立后,陶谷担任校书郎、单州军事判官。他曾

雍正皇帝是因何事而杀掉一代功将年羹尧

清朝康熙年间,西北地区边疆十分不稳定,屡次遭受准噶尔的侵扰,领土的统一与稳定日渐成为康熙帝的一块心病,而此时的年羹尧年纪尚轻未满三十,就已经骁勇善战,在平疆战事上尽显军事才能了。年羹尧进士出身,后入阁

张元素是弃医从政的吗?张元素是因何事成名的

张元素,金朝的中医大家,字洁古,生死年月不详。从小就聪明绝顶,在八岁的时候就是“童子举”,不到27岁考上了进士,可谓是一帆风顺,但是到了进士,他的政治生涯因为犯了“庙讳”而走到了尽头。张元素弃医从政,

汉朝历史 太史公司马迁还有后代吗

太史公司马迁还有后代吗因为司马迁的出生日期不详,所以在公元前99年,司马迁被李陵投降匈奴事件出来的时候司马迁被捕入狱,这个时候司马迁是什么年纪也不清楚。但是在这之前司马迁也是有过生育的。有两个儿子和一

张元素是弃医从政的吗?张元素是因何事成名的

张元素,金朝的中医大家,字洁古,生死年月不详。从小就聪明绝顶,在八岁的时候就是“童子举”,不到27岁考上了进士,可谓是一帆风顺,但是到了进士,他的政治生涯因为犯了“庙讳”而走到了尽头。张元素弃医从政,但...

汉朝历史 请问汉武帝的女人有哪几位被封为夫人

废后陈阿娇-为汉武帝的姑妈馆陶公主的女儿,与汉武帝是青梅竹马,失宠后因暗施媚道胁迫咒汉武帝而被废废后。卫子夫-大司马大将军卫青之姊,原是汉武帝之姊平阳公主府中歌伎,在陈阿娇之后汉武帝专宠卫子夫,生太子

汉朝历史 请问汉武帝的女人有哪几位被封为夫人

废后陈阿娇-为汉武帝的姑妈馆陶公主的女儿,与汉武帝是青梅竹马,失宠后因暗施媚道胁迫咒汉武帝而被废废后。卫子夫-大司马大将军卫青之姊,原是汉武帝之姊平阳公主府中歌伎,在陈阿娇之后汉武帝专宠卫子夫,生太子

汉朝历史 何事之后,汉朝逐渐走上中央集权

何事之后,汉朝逐渐走上中央集权?何事之后,汉朝逐渐走上中央集权?何事之后,汉朝逐渐走上中央集权?汉景帝削蕃之后.开始走向集权也就是说七国之乱平定以后.

汉朝历史 何事之后,汉朝逐渐走上中央集权

何事之后,汉朝逐渐走上中央集权?何事之后,汉朝逐渐走上中央集权?何事之后,汉朝逐渐走上中央集权?汉景帝削蕃之后.开始走向集权也就是说七国之乱平定以后.

历史秘闻 请问汉武帝和汉高祖是同一个人吗

汉武帝和汉高祖不是同一个人刘邦(前247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说为小名),汉朝(西汉)开国皇帝,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