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张謇——中国史上唯一一位弃官下海的状元
Posted 状元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张謇——中国史上唯一一位弃官下海的状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张謇——中国史上唯一一位弃官下海的状元
张謇——中国史上唯一一位弃官下海的状元
状元是科举考试中在最后一轮殿试中夺得榜首之人的称呼,是科名中最高荣誉。而能夺得状元,其才华能力无一不是高人一等,中了状元也就意味着你离平步青云也就只剩一步的距离了。在加上古代讲究士农工商,士的地位最高,只要不是脑子进水了都会被轻易的辞官挂印。
但历史上还真有这样的一个人,不仅如此,他辞官之后还下海经商,前面我们说过了商人的地位最低,是什么促使他做下如此决定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张謇——中国史上唯一一位弃官下海的状元
光绪廿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岁。为了祝贺她六十寿诞,皇宫里头特地设立了个规矩:这一年要增考一期恩科状元。
本来状元是三年考一科,这次它不受这个三年之限。这一年去考的人也不少,在初考的时候呐,张謇考的六十名贡士。在京城,从乡试、会试一直到殿试,一共化了三十五天。在这三十五天当中,张謇也认识了不少人,这里头最重要的一个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先生。他对张謇比较了解,晓得他有学问,也想成全他。正好他这时又考了六十名。翁先生就向慈禧太后建议,今年这恩科要打破常规,要选一名有久远纪念的人当状元。
慈禧就问:怎么为久远呢?
他说:依臣之见,往年是第一名贡士当状元,今年就以六十名贡士为状元,以示太后的六十寿诞之庆。
慈禧一听说:哎,倒有些道理。但并没有最后表示可否。
后来,翁同和就找考相公布臵:?慈禧太后过六十大寿,你们所有考相公都要送礼品,这个礼品不要你们送钱财,而是要你们每人送一个条幅。
话说西太后六十大寿,六十名进士都要写对贺寿。张謇想,太后六十大寿,自己又是第六十名进士,应该把这名次的六十跟太后寿庆的六十联起来才好。他主意拿定,摆开文房四宝写起来。写的是:
太后寿诞六十花甲轮流转返老还童千千岁
佛祖治国二圣临朝天地应大清江山万万年
写到底,年字的最后一笔,落笔时高了些,成了出头的年。
六十大寿前一天的晚上,西太后在百官陪同下前去观赏贺幛贺联。
贺幛贺联全部挂在干清宫贺寿的厅堂里,张謇的一幅,挂在第六十位进士的位臵上。西太后从头看起,当看到第六十幅时,眼睛突然一亮:噫,这是谁写的?龙飞凤舞,不但字写得好,内容也好。
六十花甲轮流转,让我六十岁之后从头活起,又把佛祖、二圣用得恰到好处。不是有人反对老娘垂帘听政吗?此联说我垂帘听政应天顺人,惟其如此,才使大清江山万万年哩。西太后一看落款地方的名字,忍不住脱口而出:好!好!只是这'年'字出了头,好象多了一点,不知是何道理?
张謇就站在一旁,他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连忙跪地叩头,说:启奏太后,'年'字头上本无点,只缘玉帝施恩典,敬祝太后福寿添,百姓人家出头年。出头年乃民间俗语,意思是苦日子好容易过去,从此步入好光景。此话好象醮了蜜糖,西太后听了,三条钥匙挂胸前开心开心真开心,嘴巴更像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哈哈——倒有状元之才!
西太后话音未落,张謇伏在那里立即又是一阵磕头,一边磕一边说:太后、皇上英明,谢太后、皇上恩典,祝太后、皇上万寿无疆万万岁!太后一看,心想勿好,本是开心辰光的玩笑话,他张謇怎么当起真来了呢?若说点状元,那是明天五更三点皇帝的事,你是谢嗲个恩啦?转念一想:金口玉言,君无戏言么,将错就错算啦!于是收起笑容正色道:?众卿听着,多蒙皇帝孝道,文武忠心,在本后六十大寿之际恩科取士,又特地将状元郎排
在六十花甲之位,借此吉日良辰,要我恩准加封。为上应天意、下顺民心,准各位所请,加封江苏举子张謇为恩科状元!
这样,张謇就成了恩科状元。
当然,这样考上状元,用今天的话来说,那是有“猫腻”的,不过在当时也是公开的秘密。状元是要由皇帝钦点的,一般情况下都由阅卷大臣排定。他们认为好的卷子,就在上面画一个圈,谁的圈多,谁就排在前面。前十本要呈交皇帝亲自审查,阅卷大臣把他们认为第一的放在最上面,皇帝拿起的第一本就是状元了。下边的就是榜眼、探花,以此类推。
但是有“猫腻”不等于张謇就很平凡,他不但不平凡,而且还非等闲之辈。张謇入仕后,觉得在官场上混没前途,就主动弃官经商,去搞实业,成为洋务派中的重要一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下海”了。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个清代状元张謇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影响巨大、声望颇高,在张謇眼里,没有比国家利益更高的政府利益。
当一个旧体制愿意更新并处于更新阶段时,他会与其保持最大诚意、最大程度的合作;任何人都不会说张謇顽固、保守。即使当现行体制遭遇不测、命悬一线时,他仍旧会为其效命奔波,他这样做并不是出于对旧体制的“愚忠”,只是为了将民族革新的代价降到最低点;但是如果这个体制真的被排挤出局,张謇就会毅然决然与新政府展开合作,而决不会对旧时代存在丝毫的留恋。无论处于任何政治集团、任何人主宰的政府,他都会勇于站到前台严厉批评当局的失策。
张謇这样的态度却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从1907年春开始,他受到慈禧太后4次召见,最高统治者希望从他那里得到真实有效的反馈讯息和有益建言。据他后来的回忆,慈禧太后多次“语及时局之非,不觉泪下。”张謇直言官制的混乱和行政效率的低下,以及为推行新政筹措资金,国家财政陷入两难的窘境,还如实陈述税收加重,官吏盘剥,怨声载道等世情。又言及海外留学生对国内官员腐败和宪政进程不满,纷纷拥护革命,民心涣散令人震惊。慈禧太后闻此不禁失声痛哭。
相关参考
在164年前的今天,1853年7月1日(农历五月廿五),中国史上唯一弃官下海“状元实业家”张謇出生。网络配图张謇[jiǎn](1853年7月1日(距今164年)~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
唯一一位状元是谁?的科举制源远流长,自唐至清,先后诞生了一千多名文、武状元。这些状元中,有的成为郡守,有的成为刺史,有的跻身学士,有的跻身翰林,有的官至巡抚,有的官至宰相,而以状元身份能够成为的却
张謇,字季直是近代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英雄人物,他一人在实业兴国的道路上前行了数十年,养活了数以万计的老百姓。张謇前半生主要是在政治上为了功名而努力,到了看透官场黑暗之后,就转而从事实业、教育等行业,真正
自隋朝开创进士科以来,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的状元数不胜数,但这些状元都是男性,倒没怎么听说过女状元。其实中国古代是出过女状元的,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状元的名字叫做傅善祥。她的一生颇为传奇。家道中落
张謇 张謇不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还是清末的状元,说道他考状元也有一件趣事。张謇能以第60名的资格成为状元,其中与他的恩师翁同分不开关系。 为什么张謇考第60名还能得状元? 本来状元是三
自古以来,科举考试就只有男子能参加,所中状元之人皆为青年才俊。而女子奉行的均是“无才便是德”,大都在家学习绣花做女工,恪守着“三从四德”,即便是研习诗书琴棋画,也不会抛头露面。然而,到了清朝时期,有一...
清代状元张謇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影响巨大、声望颇高,在张謇眼里,没有比国家利益更高的政府利益。当一个旧体制愿意更新并处于更新阶段时,他会与其保持最大诚意、最大程度的合作;任何人都不会说张謇顽固、保守。即
自古以来,科举考试就只有男子能参加,所中状元之人皆为青年才俊。而女子奉行的均是“无才便是德”,大都在家学习绣花做女工,恪守着“三从四德”,即便是研习诗书琴棋画,也不会抛头露面。然而,到了清朝时期,有一
清代状元张謇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影响巨大、声望颇高,在张謇眼里,没有比国家利益更高的政府利益。当一个旧体制愿意更新并处于更新阶段时,他会与其保持最大诚意、最大程度的合作;任何人都不会说张謇顽固、保守。即...
人物经历早年求学张謇1853年7月1日(清咸丰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张謇(英译ChangChien)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市常乐镇。张謇兄弟五人,他排行第四,后被称“四先生”。清咸丰六年(1856年)张謇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