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昏庸的汉灵帝其实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Posted 丧礼
篇首语: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昏庸的汉灵帝其实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昏庸的汉灵帝其实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汉朝有两大昏庸的皇帝,就是汉桓帝和汉灵帝,诸葛亮说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於桓灵也。看来在诸葛亮心目中汉桓帝汉灵帝都是昏君。其实昏君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其一,年少不幸。刘宏的祖父刘淑,祖母夏氏及生父刘苌,均在刘宏登基前已逝世;仅生母董氏健在。四月十七日,朝廷追尊刘淑为孝元皇,夏氏为孝元皇后,刘苌为孝仁皇。因为此时是皇太后窦妙执政,刘宏的生母董氏不可能入宫为皇太后或者称后,只能封为慎园贵人(慎陵为刘苌陵墓),仍居住在河间国乐成县。刘宏十二岁从解渎亭侯一跃而登上大宝,内心里不可能不激动,但是对自己的生母却不能尊称皇太后,内心相当抑郁。
其二,外戚专政,刘宏其实没有多大权力。正月二十日,刘宏随迎驾队伍抵达雒阳城夏门外万寿亭,大将军窦武持节率群臣出城迎驾,刘宏乘坐王青盖车(皇太子座驾)进入雒阳皇宫。正月二十一日,刘宏正式登基为帝,改年号为建宁。朝廷任命前太尉陈蕃为太傅,与大将军窦武、司徒胡广三人共同参录尚书事。六月十七日,窦氏家族以策立有功获得封赏:大将军窦武封为闻喜侯;其子窦机封渭阳侯,拜侍中;其兄子窦绍封鄠侯,迁步兵校尉;窦绍之弟窦靖封西乡侯,为侍中,监羽林左骑。其他如刘儵、曹节等人各有封赏,只有太傅陈蕃坚决推辞。不过上帝叫他灭亡,先叫他灭亡。不久太监们联合起来,控制住皇帝刘宏和尚书台(任免官员的诏令由此发出),当晚就派人去抓捕陈蕃、窦武。后来窦武的军队发生哗变,转投王甫、张奂阵营之中,于是宦官便取得全盘胜利,窦武、陈蕃等人被灭族。这就是九月政变。
其三,知恩图报。熹平元年(172年),窦妙得知母亲病故于交阯,不久便伤心而病逝(感疾而崩)。宦官们(曹节、赵忠等人)扣押尸体,不肯发丧,甚至提出用贵人的丧礼仪式,刘宏得知,则拍板用太后的丧礼仪式。等丧礼结束,接着准备下葬时,曹节等人又提出:因为窦氏家族有罪,所以窦妙不能与汉桓帝刘志合葬。这时候,很多正义的大臣(廷尉陈球等人)都站出来反驳,为此朝廷还专门开会辩论。双方唇枪舌剑之后,最终刘宏用一句“虽然窦氏有罪,但窦太后对我有恩德,我不能废黜她。”封住了曹节等人的嘴,以行动报恩。
其四,喜欢辞赋。熹平四年(175年)五月,刘宏作《皇羲篇》共五十章【《太平御览?卷92》引《典略》:熹平四年五月,帝(刘宏)自造《皇义》五十章。】;光和五年(182年),刘宏到太学考察,亲自在石碑上作赋。;光和六年(183年),刘宏追思已故的王美人(献帝刘协之生母王荣,181年被何皇后毒杀),还作《追德赋》、《令仪颂》以示怀念。
其五,酷爱书法。汉灵帝是个文化青年,或者喜欢文化人。征集了数百个擅长书法的人到鸿都门切磋,其中师宜官的八分书是公认最好的【张怀瓘《书断》:灵帝好书,征天下工书者于鸿都门,至数百人,八分称(师)宜官为最。】。师宜官性格孤傲,不喜欢当官,而其弟子梁鹄则官至选部尚书(174年在任)、凉州刺史(184年在任)。
你看这就是刘宏,虽然昏庸,可还是有点小本事,当然他的卖官鬻爵让人痛恨,也难怪,以前苦日子过惯了。另外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叫乱而不损,似乎说他还是有点小能力的。
相关参考
在封建王朝,大臣们私底下买官卖官不足为奇,就算是公开买官卖官都不足为奇,但是作为一个皇帝,竟然公开且明码标价的卖官,这真的是荒唐了,这样的官员又怎样去帮助皇帝治理国家呢。这位最最最昏庸的皇帝便是汉灵帝
汉朝历史 汉献帝刘协在三国演义中,当汉灵帝去世之后,其实自己并没有明确
在三国演义中,当汉灵帝去世之后,其实自己并没有明确的表示要立哪个儿子成为皇帝,所以说一旦皇帝驾崩了,皇宫里就完全的乱了手脚。但是此时汉少帝刘辩的母亲何皇后凭借着自己的哥哥何进大权在握所以就让自己的儿子
> 一般而言,中国的历史发展,有这么一个共同规律:每个朝代到了后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最后导致政权更替。东汉也不例外。到了汉灵帝刘宏时,由于皇帝昏庸无道,听信宦官,又有外戚专横、豪强聚敛,骄奢
看《三国演义》的时候,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词是“我乃燕人张翼德,谁敢上来送死”,长坂坡前一声吼,吼掉桥,水断流,这些当然是夸张的手法,这桥是张飞派人搞断的,《三国演义》中说张飞是屠户出身,其实根本就是
汉少帝刘辩(176年-190年),汉灵帝刘宏的儿子,东汉第十二位皇帝,在位期间是189年四月—九月。刘辩为灵帝和何皇后所生,汉献帝刘协的哥哥。初灵帝嫌刘辩“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欲立刘协为帝,但因
每一位文学大学都会因为其优秀的作品以及对文学所做出的贡献而被世人铭记于心,其形象总能因为作品的精彩而逐渐塑造为伟大而受尊重的,然而究其人物生平,其实还是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就像“红学”在中国一样
说到,许多人或许会想起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句子「先帝未尝不叹息于桓灵也」。在诸葛亮看来,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汉朝的衰败,和汉桓帝、为政的二十余年密不可分。事实也确实如此。那么,是太无能,太昏庸,以
在历史的长河中,底蕴丰富的泱泱大国,在朝代变革的历史发展,有些人君臣一表人才,他们给世人留下好印象,获得一片赞扬,但是仔细扒开他们真面目,其实他们却是伪君子。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将为大家揭秘,古代十
海瑞和宋朝的包拯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典范、正义的象征。然而,就是这位被称为“海青天”的海瑞,在私生活上也有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海瑞的侄女婿梁云龙曾写过《海忠介公行状》一书,其中有海瑞“三妻两妾”之说
苏麻喇姑墓中的真实情景,让人们看到了康熙皇帝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其实在当时的清宫之中,苏麻喇姑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她只不过是孝庄身边的一个小小的侍女而已,但是这个小侍女却是非常的不简单的,在尔虞我诈的皇宫之中,苏麻喇姑处理任何的事情都非常的得心应手,不卑不亢,这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