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三分归晋
Posted 将军
篇首语: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三分归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三分归晋
三分归晋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通过混战兼并,最后形成魏、蜀(汉)、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司马懿是魏国最有才能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足智多谋,通过对吴、蜀的战争,他逐渐掌
握了魏国的军事大权。然而遭到曹爽的疑嫉,迁为太傅,剥夺了军权。嘉平元年(249
年)他发动政变,翦除曹氏势力,于是魏国军政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氏之手。他死后,其
子师、昭相继执政。魏国在司马懿父子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司马昭为了取代曹魏,计
谋先灭蜀,后灭吴,统一全国,以提高自己的声望。因此,景元四年(263年)秋。便
调动大军灭蜀。
蜀(汉)国小兵寡,后主刘禅又是有名的昏庸之主。自诸葛亮、蒋琬、费祎相继死
后,大权逐渐落入宦官黄皓之手。
因此,朝政日非,内部矛盾日趋尖锐。景曜五年(262年),大将军姜维欲诛皓而
未能,为了逃避其迫害,率军屯驻沓中(今白龙江上游,甘肃舟曲、迭部二县境),不
敢回成都。次年,姜维闻钟会治兵关中,准备进攻蜀,表请派左将军张翼、右将军廖化
督诸军分守阳安关口(即今陕西勉县老城)、阴平桥头(今甘肃文县南门外的白龙江
上),以防未然。黄皓收到表奏后,询问鬼巫。鬼巫谓敌终不自致。皓启奏后主,遂寝
其事。这就给了司马昭一个灭蜀的良机。
司马昭估计蜀国的总兵力不过9万,其中驻守成都及其他各郡者不下4万,姜维所领
不超过5万人。只要采取以一路大军绊姜维于沓水,使其不得东顾;另发一路大军由骆
谷乘虚袭取汉中,风驰电闪,交经剑阁直取成都,蜀国就必亡。
于是这年秋,发兵18万,使征西将军邓艾统军3万,自狄道(今甘肃临洮县)绊姜
维于沓中;雍州刺史诸葛绪统军3万,自祁山(今甘肃礼县20公里祁山镇)军于武街桥
头(今甘肃文县面门外白水江上),断维东归之路;镇西将军钟会统军12万,帅前将军
李辅、征蜀护军胡烈等进攻汉中。八月,蜀廷闻魏军且至,始遣廖化将兵往沓中为姜维
援军,张翼、董厥率兵向阳安关口为汉中诸城外援,敕汉中诸围军不要出战,退保汉城
(即淝阳县城,在今陕西勉县城东)、乐城(即成固县城,在今陕西固县城东)。
九月,钟会分兵三路,由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入汉中。
汉中蜀军少,很快就被钟会大军占领。邓艾亦分兵三路:使天水太守王颀直攻姜维
营,陇西太守弘邀其前,金城太守杨欣攻甘松(今迭部县中部白龙江沿岸),邀维之后。
维闻钟会大军已入汉中,急引军东还。时诸葛绪军已占领桥头,不能过,姜维乃以轻军
从孔函谷入北道,佯出绪后;绪探知,率军入北道堵截。维迅速领军过桥头,绪返追之,
时隔一日,已不及。维还至阴平(今甘肃文县东部白龙江与白水江江合流处附近),集
合将士,欲赴关城(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听说已破,乃退往白水(今四川青川
县东北白水镇)。与廖化、张翼、董厥等相会,遂合兵守剑阁以拒钟会大军。
邓艾统军追姜维至阴平,欲与诸葛绪合军经江油(今四川平武县东南60公里涪江西
岸的南坝),径取成都;绪不从,引兵经白水与钟会军合,会密奏绪畏懦不进,槛车归,
还军悉属会。姜维守剑阁,钟会攻之不下,粮道险远,粮草缺乏,欲退军。邓艾上书说:
如以奇兵由阴平、江油间道到成都,剑阁蜀军必然还救,钟会大军就会平安抵成都。他
自阴平凿山开道,攀木缘崖,经350公里无人地区。至江油。守将马邈迎降。艾破诸葛
瞻前军于涪;赡退守婂竹,败死;艾遂至成都。刘禅投降,别敕姜降钟会,蜀亡。
钟会自以其军未能先至成都,乃密奏邓艾有反状。及至槛车收艾,会复谋王蜀,后
为魏军所杀。邓艾为本营军士放还,也被卫瓘袭斩于婂竹西。这次魏军损失很大,因此
没有接着出兵灭吴。
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昭以灭蜀功进爵为晋王。次年,正准备迫使魏帝让位,
突然于八月死去。其子司马炎袭位,继承父志,这年十二月,取代曹魏,是为晋武帝。
晋武帝的威望、能力不如其父,禅代以后,又有不少人反对。为了安定内部,迟迟
不敢灭吴。一直过了14年,即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在王浚、杜预等人的催促下,
他才发兵。
吴主孙皓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在位期间(264—280年),「肆行残暴,忠谏
者诛,谗谀者进;虐用其民,穷淫极侈」,国内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都很
尖锐。只是由于晋国内部局势不稳,吴国名将丁奉、陆抗等尚在,才勉强地维持了十六
七年。建衡三年(271年)丁奉死,凤凰三年(274年),陆抗卒,防御力量衰落,朝政
更加黑暗,人心涣散,www.cha138.com已呈土崩瓦解之势。
咸宁五年(279年),晋武帝在群臣的一再催促下,才下决心灭吴。这年十一月,
他命令镇军将军琅邪王司马由统军出涂中(今江苏、安徽间之滁河流域),安东将军王
浑出江西(今安徽)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镇南将军杜预出江陵,
龙骧将军王浚、广武将军唐彬率巴、蜀军浮江东下,东西诸军共20万。以太尉贾充为大
都督,行军将军杨济为副,率中军驻襄阳,为诸军节度。
太康元年(280年)正月,杜预向江陵,王浑出横江,攻吴镇戍,均所向克捷。二
月,杜预克江陵,胡奋克江安(今湖北公安县),王浚、唐彬浮江东下,先后克西陵
(今湖北宜昌市南)、夷道(今宜都县)、巴丘(今湖南岳阳市),复与胡奋、王戎军
共平夏口、武昌,顺流而下,直向吴都建业(今南京市)。吴人曾于江碛要之处,置铁
锁横拦江中;又作铁锥,长几米,暗置江中,逆拒晋舰。王浚作大筏数十、方百余步,
于前开道。铁锥遇筏,辄着筏而去。浚又作大炬,长几米,大数十围,灌以麻油,也放
在大舰前。遇铁锁,燃炬烧之;铁锁很快融化断掉,王浚舰队因此得以通行。
孙皓闻王浑军南下,令丞相张悌督丹阳太守沉莹、护军孙震、副军师诸葛靓率精兵
三万江渡拒战。结果大败于版板,全军覆没,吴人大震。三月,王浚舰队浩浩荡荡由武
昌东下,临近建业,皓派游击将军张象率水军万人拒战;象军望旗而降。吴司徒何植、
建威将军孙晏等也纷纷投降。浚军共8万人,舰队长百里,鼓噪抵石头城(在今南京市
清凉山)。孙皓见大势已去,只得面缚出降。吴亡。至此,中国又重归于一统。
在汉末长达84年的分裂时期,战争不息,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无穷无尽
的苦难,比之西汉,人口大为减少,生产出现了大倒退。西晋统一之后,社会比前安定,
政府又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移吴、蜀稠密的人口于地广人稀的北方,劝课农桑,轻徭薄
赋等,因此,农业生产在全国各地都得到了很大的恢复。总之,西晋的统一,是有重大
的历史意义的。
相关参考
东汉统治集团趋于腐朽,至灵帝时达于顶点。灵帝本人奢侈荒淫,后宫彩女数千人,衣食费用,每日千金。光和元年(178),他公开设西邸卖官,聚敛钱财,“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等差,私令左右卖公、卿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三国归晋的故事,晋朝在历史中可以说是最乱的一个朝代”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三国归晋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指晋朝的建立。说到晋朝,在中国历史中,这可以说是最乱的一个朝代
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当中,最后三分归晋。魏蜀吴三国到了最后都先后被晋国统治,让人唏嘘不已。吴国作为三国当中最后一个被灭的国家,可以说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帮了不少的忙,按理来说不应当轻易灭亡。那么今
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后便着手准备灭掉吴国。晋泰始五年(269),晋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他操练士兵,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同时经常与晋武帝商量盘算灭吴的大计,羊祜为晋灭吴做了大量的准备工
很多朋友对三国历史感兴趣,哪怕是最不了解这段的人,也知道三国的结局是三分归晋,司马家一统。其实三国之一统,不是一下子完成的,司马家掌控之下的曹魏先灭掉蜀汉,然后司马氏通过「”禅让”的手段替代了魏,建立
很多朋友对三国历史感兴趣,哪怕是最不了解这段的人,也知道三国的结局是三分归晋,司马家一统。其实三国之一统,不是一下子完成的,司马家掌控之下的曹魏先灭掉蜀汉,然后司马氏通过「”禅让”的手段替代了魏,建立
三国归晋的原因一、三国当中,魏国独大,其实力远胜另外两国,所以,归则必归魏。这也是给晋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二、司马家族窜权,获得了最终胜利果实。这主要是司马懿打下了好基础,两个儿子也很争气,稳定住了局
公元260年,司马昭密谋杀害了皇帝曹髦(曹丕的孙子),立曹奂为皇帝。这时,魏国的大权已完全掌握在司马昭的手中。 后主刘禅听信宦官黄皓的谗言,不信任姜维,让他到汉中屯田种麦去了。司马昭得到这个消息
古人说齐家治国,想想很有道理,很难相信一个连家庭都摆不平的人,能够治理好一个国家。齐家当中,首要一事就是教子。任你万户侯,老子牛逼冲天,但是不幸遇到坑爹儿子,最后也是家破人亡。三国争霸,最后天下归晋,
如果说历史上那个时期的人物,是最为大家熟知的,问一百个人,会有九十九个人会说是三国。因为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让历史上的这个时期,成了中国历史上大家最最熟悉的一段历史时期。不过,如果稍微较真一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