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王死后,超十万商军突然失踪,专家给出了这5种说法

Posted 商纣王

篇首语: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商纣王死后,超十万商军突然失踪,专家给出了这5种说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商纣王死后,超十万商军突然失踪,专家给出了这5种说法

2、周王室在其死后无休止的污蔑 商纣王的冤案

商纣王死后,超十万商军突然失踪,专家给出了这5种说法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王朝不断更迭,战争连绵不断。三千年前的华夏大地战火纷飞,商纣王被妲己迷惑,昏庸无能,沉溺酒色,不过他也有自知之明,一把火向全世界宣布商朝灭亡。今天笔者要说的不是关于商纣王,而是15万商朝大军离奇消失,至今仍然没有定论。

  商纣王有一个得力的手下叫攸侯喜,是当时最重要的诸侯。可是,攸侯喜带领的15万大军突然人间蒸发,历史学家翻遍所有史书也没得到确切的答案。周武王姬发为了天下黎民百姓的未来,率领西周大军进攻朝歌,但这不久前商纣王派攸侯喜率领10万大军远征东夷,朝歌兵力尚不充足。

  攸侯喜途中得知这一消息后,带着10万商军和路上打了胜仗得到的5万俘虏,连夜赶回朝歌,全力以赴帮助纣王,可西周大军势如破竹,等赶到朝歌为时已晚,纣王已经自焚于鹿台之上,一个皇宫被熊熊大火所包围。攸侯喜来不及伤感,带着15万商军玩消失,玩失踪还玩得不错,时至今日还吸引众多历史学家纷纷猜测,目前流行5种说法。

  说法1:朝鲜说

  攸侯喜带领15万大军并没有回去救商纣王,因为他预感已经来不及了,而且深知一回去就不会复返,说不定15万条命也搭进去。所以他选择继续东征,路上偶遇萁子,萁子说动了攸侯喜,15万人全部归顺他们,一起去朝鲜封地,因此也成为了高丽人的祖先。

  说法2:宋国说

  攸侯喜想到宋公微子,宋公微子作为纣王的兄弟,应该会接纳他们。而且宋公微子心地善良,治理有方,是个好国君。于是彻夜赶路,到了宋公微子的封地15万人全部卸下军装,变成宋国老百姓,自此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说法3:洛阳说

  攸侯喜率领15万商军在牧野战役之后,兵败逃跑,回来到了河南洛阳,那个时候的洛阳经济不发达,人烟稀少,甚至人都很难以生存,吃穿住行都不方便。15万人同时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赚钱,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不久洛阳全是商人,也可以说商人的先驱就是他们。

  说法4:兵败说

  攸侯喜奋勇抗争,想力挽狂澜复苏商朝,结果武王姬发实力超群,把攸侯喜的15万大军全部歼灭,一个人也没有留下。

  说法5:东渡说

  英国著名学者梅德赫斯特喜欢历史,研究中国文化,他在翻译《尚书》的时候,提出一个匪夷所思的观点,他觉得攸侯喜兵败渡海逃亡,途中遇到了暴风雨,被吹到了美洲大陆。还有就是东渡太平洋,选了一块地耕作生活,不问世事,成为印第安人的祖先。

周王室在其死后无休止的污蔑 商纣王的冤案

成王败寇,历史多半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隋炀帝因为做了亡国之君,他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在《唐史》中被替换成了凶狠残暴,并被戴上了“暴君”的头衔。崇祯皇帝因为做了亡国之君,他曾经的励精图治在《清史》中被说成昏庸无能,甚至被称为“傻瓜”皇帝。那些取而代之的“幸运儿”们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向世人阐述自己改朝换代是顺应天意,是众望所归。

不过,隋炀帝和崇祯皇帝这种被篡权者称为“无道昏君”的遭遇,比起商纣王被周武王张冠李戴地强加上一些“莫须有”罪名的“被妖魔化”来,则是小巫见大巫了。

历史上的商纣王不仅是一个容貌俊美、力大无穷的帅哥猛男,同时也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英明天子。《史记·殷本纪》记载:“(帝辛)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其他史料中也有“形容俊美”和“帝辛受德有倒拽九牛之威,具抚梁移柱之力”的记述。作为当时世界超级大国的国君,商纣王同历代帝王一样,固然有淫逸奢侈、骄狂拒谏、横征暴敛的昏暴一面,但这些所谓的“毛病”并不能掩盖其雄才大略、英明神武的主流方面。

商纣王即位后,可以说是励精图治,宏振商邦。针对东夷部落经常入侵国家,骚扰掳掠百姓的现状,商纣王御驾亲征彻底将其消灭,一举解决了历代先王均束手无策的“老大难”问题;他率兵东征西战、攻伐八方,使商朝的疆域不断扩大;征伐的同时,他还不失时机地把中原文化向四海传播,进一步巩固了王朝的统治。河南北部的淇县(即商都朝歌)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帝辛的江山,铁桶一般。”

那么,固如铁桶的商朝江山,为何会“忽喇喇似大厦倾”,转瞬间就灭亡了呢?英明神武的商纣王为何会遭遇身败名裂的厄运呢?这与周文王阳奉阴违、伺机篡权地苦心经营,以及周武王处心积虑地制造“舆论”攻势、恶语中伤是分不开的。

如果说牧野之战,是周武王推翻商朝的决定性战役;那么战前誓师,则是吹响商纣王身败名裂的号角。为了解决自己以臣伐君、不合礼法的篡逆问题,煞费心机的周武王多次信口雌黄,无中生有,恶语中伤商纣王,从而使商纣王的名声扫地。

在与各路诸侯会师后,周武王庄严誓师,发布讨伐纣王的战斗檄文《泰誓》,历数了商纣王执政以来,“弗敬上天,降灾下民,沉湎冒色,敢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等“自绝于天”的种种“劣迹”和“罪恶”。周武王的这一招无疑是毒辣的,但确实是奏效的。他那怒发冲冠、激烈愤慨般的煽动演讲,一下子就把以下犯上的谋反之战,变成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正义之举。

为了让商纣王成为众矢之的,周武王利用牧野之战前的最后一点空挡,再次做战前总动员,宣读《牧誓》,重申商纣王的罪恶:“惟妇言是用……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经过两番庄重的战前誓师,不仅使商纣王荒淫残暴、无恶不作的腐朽统治者形象在人们心目中埋土扎根,也使整个队伍同仇敌忾,群情激奋,斗志昂扬。一场在理论上“以有德伐无德”的“人民解放战争”打响了,商朝六百年的基业轰然倒塌。不过,商纣王没有选择苟且偷生,而是选择了以身殉国,被火焚烧后的他仍是一副铮铮铁骨。

“造宫室、建酒池、宠女色、囚贤人、施酷刑、害忠良”,是周武王为商纣王罗织的主要劣迹,也是商纣王国破人亡、身败名裂的重要罪行。只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贡曾说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子张篇》)意思是说:“商纣王虽坏,但决不像传说中那样厉害,他之所以名声不好,是因为人们把天下所有恶事都算到他的头上了。”纣王遭受诬陷,不仅子贡愤愤不平,宋朝学者罗泌对此也有话要说。

罗泌在《桀纣事多失实论》中指出:“帝辛大造宫殿,建造酒池肉林,宠信女色,囚禁贤人,残害忠良等罪恶,与夏桀的罪恶如出一辙,凡桀的罪,就是纣的罪恶,桀纣不分,这些都是出于模仿。”罗泌这样说是有根据的。例如:令人发指的“炮烙”酷刑,本来是夏王桀的发明“专利”,却被人们张冠李戴在纣王的头上。“肉山、酒海、琼室、瑶台”本是夏桀奢侈生活的“必需品”,周武王却把这些“屎盆子”毫不留情地扣在了纣王的头上。真是“欲加其罪,何患无辞!”

随着商朝的灭亡和纣王的殉国,他对中华民族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几乎被周以来的史学家们全部“封杀”。就连被后人尊崇为“史圣”的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没有记载商纣王的丰功伟绩,但像“好酒淫乐,嬖於妇人”“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慢於鬼神”“以酒为池,以肉为林”“重刑辟,有炮格”的劣迹却比比皆是。如果说周武王是造成商纣王身败名裂的“罪魁祸首”,那么司马迁就是他的一个“忠实帮凶”。

不过,真正把商纣王推向罪恶深渊、万劫不复境地的,却是流行于明、清年间的那部虚构人物情节、诬蔑丑化帝王、内容荒诞糟粕、附和封建迷信、愚弄劳动人民的《封神演义》。在这部神话小说中,作者不惜歪曲历史、扭曲人性,在美化周武王的同时,狂贬商纣王,其残暴无道、罪大恶极的形象,在人们脑海里根深蒂固。

商纣王死后,被周朝恶谥为“纣”(按:马屁股后面的革带,有损贬之意),历代史书中也不分青红皂白,人云亦云,使其蒙受了几千年的不白之冤。商纣王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悲剧英雄,他为中华民族在扩展版图、传播文明等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不朽功绩,将永载史册,这是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人都不能随意改写和抹杀的。毛泽东同志和着名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都曾为商纣王翻案说:“商纣王文武双全,是个很有本事的人。”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英雄何惧骂名?!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商纣王的儿子有多厉害

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殷商大军征战在外,临时拼凑的军队根本就无心替纣王卖命,纷纷临阵倒戈,商军一败涂地,纣王自杀,六百年的商帝国灰飞烟灭。>(在后世看来纣王是昏君的代表,但历史真相

周王室在其死后无休止的污蔑 商纣王的冤案

成王败寇,历史多半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隋炀帝因为做了亡国之君,他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在《唐史》中被替换成了凶狠残暴,并被戴上了“暴君”的头衔。崇祯皇帝因为做了亡国之君,他曾经的励精图治在《清史》中被说成昏

周王室在其死后无休止的污蔑 商纣王的冤案

成王败寇,历史多半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隋炀帝因为做了亡国之君,他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在《唐史》中被替换成了凶狠残暴,并被戴上了“暴君”的头衔。崇祯皇帝因为做了亡国之君,他曾经的励精图治在《清史》中被说成昏

商纣王的儿子的结局如何

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残暴的君主,是中国商朝末代君主,也于公元前1075年即位,公元前1046去世,在位30年,后世评价褒贬不一。那么商纣王死后是谁在继承他的位置?商纣王的儿子是谁?一起来看看。关于

商纣王的母亲是谁

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叫做受,又称帝辛。帝乙死后继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在位33年而国亡。自焚于朝歌鹿台。帝乙在位数年,王后没有生育,姬妾虽生有几个儿子,但按当时的习惯,都只能算庶子,其中启

夏商周 商纣王是怎么死的?商纣王的名字到底怎么叫?历史上的商纣王真的是暴君吗?

纣一作受,又称帝辛。生卒年不详。帝乙子。帝乙死后继位,著名暴君。在位33年而国亡,自焚于朝歌鹿台,葬处不明。纣继位后,继续以朝歌为都,在都邑筑高台,名叫鹿台,以庆祝他登位为帝。纣身材高大,外貌漂亮,力

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神秘失踪的四位名人,时至今日也无人能给出答案!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奇人异事,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神秘失踪的四位名人,他们当中有的是著名的方士,有的是开宗立派的祖师,有的是辅佐君王的名臣,有的竟然是一个皇帝。他们四人全都下落成迷,

揭秘公元前11世纪商纣王帝辛攻东夷之战

帝辛时期,东夷叛乱,商朝派大军征伐。商纣王帝辛攻东夷之战就是在这是开始的。但是,你知道,商纣王帝辛是怎么派兵攻打东夷的吗?揭秘公元前11世纪商纣王帝辛攻东夷之战。商王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没能长

非慈禧太后谋害,光绪老师给出答案

慈安太后暴毙之谜揭开,专家:非慈禧太后谋害,光绪老师给出答案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日,即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暴毙。慈安太后死得太突然,正值盛年,才45岁。因此,各种关于慈安之死的流言层出不穷,有说被

夏商周 为什么商纣王会受到后代的恶评?

商朝从汤开始,到纣灭亡,共传17代31王,历600余年(约前1600—前1046)。商的末代帝王是帝辛,又名受,人们所熟知的“纣”这个称谓是他死后的谥号,是残暴不仁的意思。帝辛本是个非常杰出的人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