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蔡文姬遭遇了什么变故会选择远嫁匈奴

Posted 蔡文姬 匈奴

篇首语:鞭打的快马,事找的忙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才女蔡文姬遭遇了什么变故会选择远嫁匈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才女蔡文姬遭遇了什么变故会选择远嫁匈奴

蔡文姬是东汉末年的才女,早年被匈奴犯边掠去,在那里生活了十余年,艰苦的生活以及辛酸的过往使得她情感丰富。在后来曹操统一北方后花大价钱将蔡文姬赎回,并且嫁给了大臣董祀。再后来董祀犯了死罪,蔡文姬帮董祀求情后回到家里作了两首诗,现在我们统称为《悲愤诗》。

蔡文姬被称为才华压过昭君的人,可见历史对她的评价也是很高的。蔡文姬所着的《悲愤诗》其实就是两首诗,一首是五言诗,另一首是骚体,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屈原所着的离骚也是骚体,并且是开创者。蔡文姬的这两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有人说就连以后的诗圣杜甫的五言体都是深受蔡文姬的影响。可见其在文化历史的潮流中带给后辈的影响程度。

这两首诗中的五言诗是一首叙事的诗,通过叙事来衬托自己的情感变化以及所希望事情。有人这样评价: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叙事诗,是这一方面的开创者。当然还有一首诗是骚体,这首诗主要以抒情为主,通过不同地方的场景来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不论是一草一木还是飞沙走石,都是衬托感情的对象。

蔡文姬的《悲愤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她开创了自传体五言诗,后世人对她的评价也很高,《悲愤诗》的出现标志着文学史上一种新型诗歌的开端。其实蔡文姬在音律方面也有造诣,但是大多都已失传,所以现在大家都无从得知蔡文姬的音律才华到底是什么样。

蔡文姬 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所以,在父亲的熏陶之下,蔡文姬也是一位才女,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胡笳十八拍》,就是蔡文姬的着作。蔡文姬通过《胡笳十八拍》这一着作,表达了自己在匈奴十二年期间所遭受到的凌辱,抒发自己心中无尽的屈辱与痛苦。

在《胡笳十八拍》当中,第一拍便将蔡文姬所处的背景点出。在匈奴肆虐,烽火遍野的时代,天下大乱,外戚混战,农民起义不断。人民饱受流离失所之苦,身处在水深火热当中。而蔡文姬正是身处这一时代,被进犯的匈奴大军掳到了匈奴,成为了左贤王的王妃。直到十二年之后,才被赎回,脱离匈奴。

从第二拍到第十一拍,讲述了蔡文姬在匈奴的十二年当中,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第四拍当中的“无日无夜兮不念我故土”,以及第十拍当中的“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都表现了蔡文姬对家乡的无比思念,直接抒发出自己心中的悲凉与痛苦。

在第十二拍和十三拍,分别讲述了蔡文姬心中的矛盾之情,以及与儿子的分别所带来的痛苦。因为蔡文姬在匈奴的十二年里,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当蔡文姬被赎回时,却要忍受与儿子的别离,心中无比的痛苦。

《胡笳十八拍》这一着作,既表明了蔡文姬才高八斗,又表明了蔡文姬一生命运坎坷。在《胡笳十八拍》当中,个人的感情色彩十分强烈,既有叙事,又有抒情,将蔡文姬心中的情感完美的表达出来。

蔡文姬的故事

乱世之中出英雄当然也有美人,在众多的美人当中要属蔡文姬的名声是比较大的,这个人物的一生是比较的坎坷的,但是蔡文姬本身的才情是比较好的,因为她的父亲是有名文学家,所以她也是三国时期中的一代才女。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蔡文姬的故事。

蔡文姬的感情是比较坎坷的,一生嫁过三次,尤其是曹操对于蔡文姬的照顾也是比较的特殊的。蔡文姬的第一个丈夫是卫仲道,两个人还算是门当户对的,两个人之间都热爱文学,所以卫仲道对于蔡文姬是十分的折服的,但是好景不长卫仲道最终患有疾病死了,导致蔡文姬变成了寡妇。之后天下大乱,蔡文姬也是不能够被避免的,之后被匈奴给抢走了,被左贤王看中当上了王妃,之后在异乡生了两个孩子。

曹操曾经是蔡邕的学生,所以对于蔡文姬也是很早就相识了,之后得知蔡文姬是被匈奴抢走之后,就命人重金赎回来了。之后对蔡文姬也是多加的照顾,之后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董祀结为了夫妻。

后人评论曹操把蔡文姬嫁给董祀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为了报答蔡邕的教育之恩,另外就是想要利用蔡文姬巴结董祀,不过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对曹操而言是有利而无一害的。

蔡文姬一生三嫁,对于一个女子而言是比较坎坷的,但是自古才女的感情道路都是比较的困难的。这种境遇和蔡文姬本身的才情以及天生丽质是分不开的,蔡文姬的内心是比较向往自由的,但是有时候也是这种性格导致了自己悲惨的一生。蔡文姬的故事看到这里你都了解了吗?

相关参考

汉代顶级才女遭遇背叛后,写下一首千古名作,影响后世无数文人

说到汉代的才女,也许很多人会想到写下「”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卓文君,或者是六岁就能辨琴的蔡文姬。但其实汉代还有一位顶级才女,她遭遇背叛后,写下一首千古名作,影响后世无数文人。她便是汉成帝的妃子,

历史秘闻 汉代顶级才女遭遇背叛后,写下一首千古名作,影响后世无数文人

说到汉代的才女,也许很多人会想到写下「”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卓文君,或者是六岁就能辨琴的蔡文姬。但其实汉代还有一位顶级才女,她遭遇背叛后,写下一首千古名作,影响后世无数文人。她便是汉成帝的妃子,

曹操從匈奴贖回才女蔡文姬,難度有多高

蔡文姬是為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其名字蔡琰也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用來命名水星上的一座環形山。她博學多才又精通音律,只因生於東漢末年的亂世,一生坎坷悲苦,早年喪夫,又被南匈奴左賢王擄走,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

三国才女蔡文姬在匈奴的十二年悲惨生活

她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女人。从小失去父母,又做寡妇又当俘虏,到了中年又离开了第二个丈夫和儿女。如此这般,在古代才貌兼备的才女中她仍是独一无二的。一想起她,在我心中她就迅速变成了两个人:一个是我早先知道的蔡

曹操怎样从匈奴的军帐中夺回才女蔡文姬的?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岂

曹操怎样从匈奴的军帐中夺回才女蔡文姬的?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岂

曹操怎样从匈奴的军帐中夺回三国才女蔡文姬的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鲜。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岂偕

三国时期一代奸雄曹操和才女蔡文姬的故事

  蔡文姬,汉末时期的一代才女,曾被匈奴抢走,嫁与匈奴人为妻。在统一北方后将其赎回。众所周知,乃乱世枭雄,他一生染指的美女艳妇不计其数,而他对一位曾被匈奴俘获的美丽女俘虽然垂涎三尺,但却从不敢抱有非分

蔡文姬相貌如何?为什么会被掳走?

  东汉才女蔡文姬,一个因曹操的惊人举动而出名的女子。曹操花重金将其从匈奴手中赎回,结果却不是把蔡文姬占为己有,而是把她嫁给了年轻小伙董祀。是不是因为蔡文姬不够漂亮,所以曹操才没有对她下手呢?  要说

历史人物 三国才女蔡文姬的简介 蔡文姬一生嫁过几个人历史名人

  蔡文姬人物生平简介  蔡琰字文姬,她是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教育。蔡文姬最初嫁给了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