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汗和崇祯为何被戏称为历史上的“难兄难弟”?

Posted 崇祯 林丹汗

篇首语: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林丹汗和崇祯为何被戏称为历史上的“难兄难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林丹汗和崇祯为何被戏称为历史上的“难兄难弟”?

据史料记载,出生于公元1592年的北元末代皇帝林丹汗,是蒙古帝国创立者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也是达延汗之七世孙,因而毫无疑问,林丹汗是黄金家族的成员。正因为林丹汗是黄金家族的后裔,因此他在位之时,为恢复蒙古帝国的统一强盛,重建成吉思汗的霸业而不遗余力,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帝王。公元1604年,十三岁的林丹继位。少年天子继位之初便遇到一系列内忧外患的困境。

首先,蒙古汗权不振已久,林丹汗所能支配的只有辽河套的察哈尔部,蒙古南有大明王朝的统治势力,而东面的女真族也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迅速走上统一强盛之路,周边强敌环绕,蒙古国要崛起,谈何容易。不过,由于林丹汗是黄金家族成员,他的统治还是得到了相当一部分草原部族的拥护。于是,为了实现草原部落的统一,林丹汗首先推出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施政举措,确保军政大权掌握在大汗手中,待自己的实力和威望都有所提升之后,他首先发动了南征大明的战争,在与明朝的数度交战中慢慢提高蒙古帝国军队的战斗力。十余年后,北元的政治力量终于崛起,此时,后金国王努尔哈赤为征伐大明,有意拉拢林丹汗共同举事。深知努尔哈赤野心的林丹汗断然予以拒绝,由此而与后金交恶。在其后的十余年间,林丹汗放下旧怨,和明朝结盟,并与后金展开了漫长的征战,至公元1634年,林丹汗兵败逃亡至青海,不久即病逝。

满清历史典籍上,记载有关清太宗皇太极击败林丹汗的辉煌战绩。公元1632年3月,皇太极亲自领兵第三次远征察哈尔林丹汗,并传令之前归顺后金的蒙古各部率部前来参战,共同征伐北元。一时间,十数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蒙古草原,一场恶战即将打响。四月间,蒙古科尔沁、札鲁特、阿苏特等部的部长及主帅领大队人马会集于西拉木伦河岸,十万雄兵整装待发。数日后,皇太极率领后金大军越过兴安岭,驻守都埒河,开始商议排兵布阵大计。据清宫档案记载,皇太极击败林丹汗一战,并非一帆风顺,其间,也遇到过一些阻力。比如大军驻扎都埒河畔当夜,镶黄旗有两名蒙古族部将偷马出逃,将后金大军压境的消息报告给林丹汗,使林丹汗对此一战有所准备,因而皇太极的偷袭计划并未能得逞。

林丹汗得悉后,立刻召集部将准备抵御。起初,他欲率军撤至漠北喀尔喀,伺机展开反击,然而喀尔喀的三位大汗素日与他不和,此刻并不打算伸出援手。无奈之下,林丹汗率领十万部将,向西奔逃至库赫德尔苏,又渡黄河前往达鄂尔多斯。失去战斗先机的皇太极遂分兵三路,追赶林丹汗部。历经四十一天的追捕,终一无所获。时至五月下旬,皇太极大军进驻呼和浩特,此时他才得知林丹汗早已南渡黄河而去,哪里还追得上。不得已,皇太极下令停止追击,大军折返。一番虽未正面交战,然而皇太极在途中收拢了林丹汗所遗部众数万人之多,北元王朝大势已去,皇太极击败林丹汗已成不争的事实。

北元林丹汗与明毅宗崇祯,分别为十七世纪中期两个没落帝国的末代君主,两人征战多年,神交已久,然而却在短短九年的时间里先后被后起之秀——清帝国所灭。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别的原因,同为亡国之君,林丹汗与崇祯二人,竟有许多相似之处,以至于后代历史学家戏称他们为晚明历史上的一对“难兄难弟”。首先,初登大宝之时,林丹汗与崇祯皆为当时的青年才俊,两人怀有同样的政治抱负,都希望振兴祖业,改善民生,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欲挽回王朝倾颓之势。与自己的前任君王相比,这两位末代皇帝无疑要有作为得多。然而不可否认,时局的局限往往才是真正的局限,当一个曾经辉煌的帝国已然病入沉疴,那任凭末代君主如何励精图治,想要力挽狂澜,都只能恨水东逝,这便是林丹汗与崇祯帝共同的悲剧命运的根源。

其次,当国家处在内忧外患之际,身为领袖的正确选择应该是先安内,后攘外,而林丹汗与崇祯面对这双向压力,居然不约而同地实行双拳力敌四手的方针,一边平息内乱一边试图与外部崛起的侵略势力周旋,最终导致国家元气丧尽,在内外势力的共同夹击下,王权土崩瓦解。当国运走到尽头,再无重振的希望时,林丹汗与崇祯再现如出一辙的人生结局,都在四十多岁正值壮年时悲惨离世。亡国之君堪称道,可见林丹汗与崇祯帝的命运在多层面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二人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对名副其实的“难兄难弟”。

相关参考

晚明历史的一对“难兄难弟” 林丹汗与崇祯帝

17世纪中期,一直争雄东亚的两大帝国蒙古与明几乎同步走向衰落,而在相差9年的时间里相继亡于后起之秀的后金——清帝国。世代为敌而最终被第三者一举并吞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稀奇,辽与北宋先后灭亡于金,金与南宋

晚明历史的一对“难兄难弟” 林丹汗与崇祯帝

17世纪中期,一直争雄东亚的两大帝国蒙古与明几乎同步走向衰落,而在相差9年的时间里相继亡于后起之秀的后金——清帝国。世代为敌而最终被第三者一举并吞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稀奇,辽与北宋先后灭亡于金,金与南宋

蒙古大汗林丹汗为何最后败给满清皇太极?

北元林丹汗是指北元时期蒙古最后一位皇帝,名叫林丹巴图尔,他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也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生平最大的劲敌。公元1604年,十三岁的林丹汗即位。此时,蒙古帝国衰落已久,林丹汗励精图治,打

蒙古大汗林丹汗为何最后败给满清皇太极

北元林丹汗是指北元时期蒙古最后一位皇帝,名叫林丹巴图尔,他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也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生平最大的劲敌。公元1604年,十三岁的林丹汗即位。此时,蒙古帝国衰落已久,林丹汗励精图治,打

蒙古大汗林丹汗为何最后败给满清皇太极?

北元林丹汗是指北元时期蒙古最后一位皇帝,名叫林丹巴图尔,他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也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生平最大的劲敌。公元1604年,十三岁的林丹汗即位。此时,蒙古帝国衰落已久,林丹汗励精图治,打

蒙古大汗林丹汗为何最后败给满清皇太极

北元林丹汗是指北元时期蒙古最后一位皇帝,名叫林丹巴图尔,他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也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生平最大的劲敌。公元1604年,十三岁的林丹汗即位。此时,蒙古帝国衰落已久,林丹汗励精图治,打

为何说北元林丹汗是皇太极生平最大的劲敌?

北元林丹汗是指北元时期蒙古最后一位皇帝,名叫林丹巴图尔,他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也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生平最大的劲敌。北元林丹汗画像(网络图)公元1604年,十三岁的林丹汗即位。此时,蒙古帝国衰落

为何说北元林丹汗是皇太极生平最大的劲敌?

北元林丹汗是指北元时期蒙古最后一位皇帝,名叫林丹巴图尔,他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也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生平最大的劲敌。北元林丹汗画像(网络图)公元1604年,十三岁的林丹汗即位。此时,蒙古帝国衰落

历史人物 林丹汗的主要事迹_林丹汗的人物简介_林丹汗成吉思汗

中文名:孛儿只斤·林丹巴图尔外文名:Лигдэнхаан别名:呼图克图汗、凌丹憨、虎兔墩、憨国籍:蒙古主要成就:兴建察汉浩特、组织翻译《甘珠尔》参考资料:《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达延汗后裔世系表〉笺

林丹汗是黄金家族 皇太极击败林丹汗

林丹汗是黄金家族据史料记载,出生于公元1592年的北元末代皇帝林丹汗,是蒙古帝国创立者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也是达延汗之七世孙,因而毫无疑问,林丹汗是黄金家族的成员。>林丹汗画像正因为林丹汗是黄金家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