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皇帝”刘瑾竟然被“凌迟”处死 闻所未闻

Posted 凌迟 刘瑾

篇首语:浪再高,也在船底;山再高,也在脚底。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立皇帝”刘瑾竟然被“凌迟”处死 闻所未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立皇帝”刘瑾竟然被“凌迟”处死 闻所未闻

凌迟是古代非常残酷的一种刑法,只有对犯了十恶不赦或者欺君大罪的犯人才会被凌迟。但是在历史上居然也有一位“皇帝”被凌迟处死,这样的死法真的是太过于惊人了,那么他究竟是谁呢?

他就是被称为"立皇帝"的刘瑾。

刘瑾在明孝宗在位时侍奉太子朱厚照,他对这个难得的机会很知道珍惜,因为他知道太子将来登基即位后他这个日夜服侍的太监就是功臣了,权势与富贵唾手可得。于是,刘瑾便千方百计地讨好太子,侍奉当时只有十多岁的太子。

在公元1505年,即弘治十八年,明孝宗因病去世,太子顺利即位,这就是明武宗。刘瑾和马永成、高凤等七名太监得到了新皇帝的宠爱,被称为"八虎",刘瑾则是"八虎"之王。在刘瑾的领导下,这些宦官想方设法地鼓动武宗游玩享乐,他们则专权跋扈,隐瞒着皇帝为非作歹。刘瑾最受武宗的信任,在内宫监任职,而且掌管着京城的精锐守卫部队。

第二年,为国忧虑的大臣们见武宗被宦官们搞得不理朝政,便纷纷劝谏。开始武宗听不进去,直到被告知天象有变,是上天在警示他,武宗这才有所表示。武宗打算将刘瑾先贬到南京。刘瑾并非无能之辈,也未曾将国事当作儿戏。史载,刘瑾将奏章带回私第后,都与他的妹婿礼部司务孙聪及华亭人张文冕商量参决,再由大学士焦芳润色,内阁李东阳审核之后颁发,还是颇为慎重的。用事期间,他针对时弊,对政治制度作了不少改动,推行过一些新法。即所谓"刘瑾变法"。

一些相关的记载里面,粗略了解刘瑾的一些改革措施,其中有建立内厂钳制东西厂的权力,"时东厂、西厂缉事人四出,道路惶惧。瑾复立内行厂。

刘谨用事期间,组织编纂了《通鉴纂要》,此外,调整过各省的科举录取名额,增加西部地区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录取人数,降低了江西录取人数。还有一些不拘礼法,在当时看来很奇怪的举措,如"令寡妇尽嫁,丧不葬者焚之"等,为时人所侧目。

刘瑾的专权使朝政混乱,他的索贿受贿也直接导致了地方矛盾的激化,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官员们向他行贿后,必然要加重剥削百姓,逼得百姓走投无路,只好反抗。安化王朱寘鐇趁机于正德五年(1510年)四月发动叛乱,由于不得人心,叛乱很快被平定。在刘瑾被处死后仅仅几个月,京城地区便发生了刘六刘七起义。

1510年四月,武宗派都御史杨一清和八虎之一太监张永去平定安化王的叛乱。杨一清平定叛乱后与前来监军的张永商讨除刘大计。叛乱平定之后,太监张永利用献俘之机,向武宗揭露了刘瑾的罪状,揭发了刘瑾的十七条大罪。武宗不禁大吃一惊,命令将刘瑾抓捕审问。在李东阳的帮助下,明武宗最终动了杀心。第二天,武宗亲自出马,去抄刘瑾的家。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在刘瑾经常拿着的扇子中也发现了两把匕首,武宗见了大怒,终于相信了刘瑾谋反的事实。

经会审,刘瑾被判以凌迟。同年八月,刘瑾伏诛,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恶贯满盈的明朝太监刘瑾,被判凌迟3357刀,分三天割完:刽子手先从其胸脯割10刀,然后对着他大声吆喝,怕他昏过去,等醒过来,再割10刀,如此反复。第二天,刘瑾熬不住气绝身亡。第三天继续割尸,直到割足3357刀。在封建社会,除非谋反、杀父母亲等属于"十恶"的大罪,一般的死刑犯要等到秋天的霜降以后,在冬至以前才能处死。

这是顺应天时,而春天万物生长的时候禁止行刑,也禁止捕杀幼小的鸟禽和走兽。但刘瑾属于谋反的第一重罪,所以不等到秋天的霜降到来就行刑了。行刑完毕,割下的小肉块被受过其害的人家抢着买下吃掉,一文钱一块肉。

相关参考

明朝大太监刘瑾竟然被凌迟3357刀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历史长河中,有一种残酷的刑法叫“凌迟”。凌迟的本义是指山势渐渐累积增高。而作为一种酷刑,是把犯人一刀一刀割下来的肉逐渐累积成一座小山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千刀万剐”。在明朝的历史文献中,

揭秘权倾朝野刘瑾被凌迟背后的秘密

明朝自开内阁制以来,大太监权力扩大,很多司礼太监甚至在皇帝常年不临朝的情况下,实际把握着皇帝的特权。大太监刘瑾就曾经把持过朝政,推行各种奇葩法令,仕林震怒却无可奈何,然而最终却被凌迟处死,这究竟是怎么

明朝宦官刘瑾是因为什么罪名而被处死?

刘瑾是明朝大宦官,专权擅政,鱼肉百姓,最后被凌迟至死。刘瑾虽然是一个危害极大的奸宦,但是刘瑾却并不是一个无能之辈。虽然过错比功绩大,但是还是有功绩存在的。刘瑾的主要功绩,便是针对时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

明朝宦官刘瑾是因为什么罪名而被处死?

刘瑾是明朝大宦官,专权擅政,鱼肉百姓,最后被凌迟至死。刘瑾虽然是一个危害极大的奸宦,但是刘瑾却并不是一个无能之辈。虽然过错比功绩大,但是还是有功绩存在的。刘瑾的主要功绩,便是针对时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

揭秘权倾朝野刘瑾被凌迟背后的秘密

...自开内阁制以来,大太监权力扩大,很多司礼太监甚至在皇帝常年不临朝的情况下,实际把握着皇帝的特权。大太监刘瑾就曾经把持过朝政,推行各种奇葩法令,仕林震怒却无可奈何,然而最终却被凌迟处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为何凌迟三百刀 唯一被凌迟处死的大清公主

关于“凌迟”这一刑罚,相信大多数读者都了解。“凌迟”又称作“剐刑”,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残酷的一种死刑。历史上死于这种刑罚的人不在少数,例如太平天国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大太监刘瑾或是晚清时期骂慈禧的匪

历史人物 明代大太监刘瑾贪污受贿,威风了不到五年就被处死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瑾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的大太监刘瑾,史书中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似乎就是个媚上欺下、纳贿自肥、祸乱人间、迫害忠良的大坏蛋,人称“立皇帝”,可见嚣张跋扈到了何种

历史人物 明代大太监刘瑾贪污受贿,威风了不到五年就被处死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瑾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的大太监刘瑾,史书中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似乎就是个媚上欺下、纳贿自肥、祸乱人间、迫害忠良的大坏蛋,人称“立皇帝”,可见嚣张跋扈到了何种

历史秘闻 唯一一位被凌迟处死的公主竟被割三千多刀

历史的点点滴滴不忍细看,历史是残酷的,历史是无情的,历史的刑罚又是令人恐惧的。在清朝时期,凌迟处死竟然用在了娇滴滴的公主身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网络配图爱新觉罗莽古济,她是清朝唯一一个被凌迟处死的公主

皇太极竟然将亲姐姐凌迟处死

今沈阳大南门里路东一角,清初是努尔哈赤第三子莽古尔泰王府所在地。莽古尔泰曾经在这里与弟弟德格类、姐姐莽古济密谋设“鸿门宴”,谋害皇太极夺取皇位。可是不知为何,这项夺权方案确定不久,莽古尔泰与德格类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