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为何不杀萧何张良陈平而杀韩信?

Posted 刘邦 萧何 韩信

篇首语:要须心地收汗马,孔孟行世目杲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高祖刘邦为何不杀萧何张良陈平而杀韩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高祖刘邦为何不杀萧何张良陈平而杀韩信?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萧何、韩信、张良是“汉初三杰”,刘邦战胜项羽逐鹿中原,这三个人的功劳最大。但为什么这三个人中,只有韩信惨死,其余两个人都得到了善终?其中道理不能不让人深思。

众所周知,韩信用兵如神,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是汉初军事上的“一哥”。也正是因为他功高震主,刘邦才对他有很大的猜忌之心。但是话又说回来,刘邦对张良和萧何的猜忌,一点都不必对韩信的猜忌小。但二人之所以得以善终,是因为都懂得急流勇退。

应该说张良是三人当中最聪明的一个,也是刘邦最放心的一个人。张良精通黄老之学,深知“不伐其功,不矜其能”,功成身退的道理,所以刘邦论功行赏时,张良拒绝了刘邦对自己“自择其三万户”的封赏,只要了“留”这个地方。因为张良没有根基且淡泊名利,所以刘邦对张良最为放心,张良也因此得以善终。

相比于张良,萧何在关中似乎“根深蒂固”,这一点也引来了刘邦的猜忌。据说刘邦曾三次试探萧何,看他有没有贰心。但萧何三次都将刘邦的疑心和顾虑打消了,从而化险为夷、幸免于难。

萧何是怎么做的呢?前两次萧何通过派族中青壮年奔赴前线和捐献家产打消了刘邦的顾虑。第三次遭到刘邦怀疑时,萧何在关中已深得民心,成了刘邦猜忌的重要对象。此时,萧何听从他人建议,做了些“强购民田民宅、放高利贷”之类的事情,通过“自污”的方式败坏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好名声,从而让刘邦安心,最后得以善终。

韩信却不同,他不但不懂得功成身退,反而犯了主动邀功的致命错误,最终被萧何和吕后设计杀害。区别于萧何和张良两位文臣,韩信作为武将本就容易招致怀疑,但他最终被杀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韩信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太高调。韩信是千古难得的帅才和将才,能够把弱小的军事力量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最后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彻底击败,让项羽自刎乌江,奠定了建立汉王朝的基础。但他太高调了,不知谦虚为何物。

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所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便来自于此。韩信对刘邦说的这番话自然容易遭到刘邦的猜忌。

韩信在打下齐鲁之地后,手握重兵。可以说成了刘邦和项羽争霸的砝码。这时候他居然向刘邦伸手要官,以功要封,要求刘邦封他为齐王。殊不知,他的做法犯了帝王大忌。帝王们对手握重兵的将帅一向最为忌惮,韩信作为一个手握兵权、用兵如神的军事统帅不知避嫌也就算了,竟然还主动邀功,这就是作死的节奏。

想想刘邦最然暂时忍下这口气,但是当他当上皇帝后,就不会想起这事吗?这就是韩信,做事没有长远眼光。而且,当不当齐王,这不过是个虚名,为何要为了虚名而得罪自己所效力的主公呢?

韩信攻下齐国的时候,手握重兵。他的谋士蒯通一而再再而三的向韩信表明,刘、项的命运就决定在韩信手里,向着项羽,项羽胜利;向着刘邦,刘邦胜利。不过在谁手下,都不如自己自立山头来得实在。

不过韩信还是没有采用蒯通的话,大概是觉得不靠谱,或者人为刘邦能拜自己为大将不容易,因此死心塌地辅佐刘邦,从此蒯通只好另辟蹊径,走自己的路去了。

可以说,这个时候,韩信如果自立为王,楚汉之争的结果尚未可知。但是韩信没有这么做。后来天下大定,刘邦因为猜忌夺了韩信的兵权,降为淮阴侯,这时候韩信觉得难以忍受,起兵造反。可以说,这时候形势和当时已然不同,没有合适的时机和有利条件。这时候韩信最应该做的是接受现实,守愚保身,他反而骑兵谋反,只会有兵败身死结果。

相关参考

汉高祖刘邦为何不杀张良,却要杀了韩信,张良能活到最后靠的是什么?

汉高祖刘邦为何不杀张良,却要杀了韩信,张良能活到最后靠的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时期。他本身就是普通的一介农民。刘邦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现在的话他是江苏省人

朱元璋为何不杀汤和

新的王朝建立之后,有些开国皇帝为了江山的稳定,就开始对开国功臣下手,尤其是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将。比如汉高祖刘邦,就以造反的罪名,先后干掉了彭越、韩信等人,而萧何、张良却得以善终。无独有偶,同为草根出身的

韩信被灭,张良退隐,萧何坐牢,为什么只有陈平活得风生水起

刘邦能创立大汉王朝,离不开手下众多能人异士的帮助。不过在西汉建国后,这些能人几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韩信被诱杀、张良选择隐退、萧何曾被抓入大牢,被杀掉的功臣比比皆是。不过,有一人却在西汉初年的动荡局面中

历史秘闻 朱元璋为何不杀汤和

新的王朝建立之后,有些开国皇帝为了江山的稳定,就开始对开国功臣下手,尤其是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将。比如汉高祖刘邦,就以造反的罪名,先后干掉了彭越、韩信等人,而萧何、张良却得以善终。无独有偶,同为草根出身的

历史人物 西汉第一阴谋家,陈平的计谋为何都上不了台面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陈平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起汉高祖刘邦的左膀右臂,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是张良、韩信、萧何这三个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

韩信是牺牲品? 吕雉滥杀无辜刘邦为何不杀她

被后世誉为“兵仙”的韩信,同时也是位荣誉达人,其汉初三杰(韩信、张良、萧何)、汉初三大将(韩信、彭越、英布)的美誉,若与他的功绩和成就相比,就显的微不足道了。王、候、将、相于一身,该成就千古仅他一人!

韩信是牺牲品? 吕雉滥杀无辜刘邦为何不杀她

被后世誉为“兵仙”的韩信,同时也是位荣誉达人,其汉初三杰(韩信、张良、萧何)、汉初三大将(韩信、彭越、英布)的美誉,若与他的功绩和成就相比,就显的微不足道了。王、候、将、相于一身,该成就千古仅他一人!

张良为何愿意做刘邦的谋臣?刘邦为什么杀韩信不杀张良?

  为什么那么多的有才干的人都喜欢跑到刘邦的汉营去,项羽不是很厉害吗,人们为何不去投奔他?张良就是一个例子,他曾经在项羽叔父项梁的帮助下,恢复了韩国,也就是自己的母国,还如愿做了韩国的司徒。为什么最终

张良是刘邦的利剑,陈平是刘邦的匕首;在这一点上,还是陈平厉害

刘邦在立国之时说过,自己能够击败项羽夺取天下,是因为自己有三杰辅佐,也就是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三人为刘邦在乱世之中夺取了这汉家天下,而在后世陈平也是被认为可以和三杰并列的,可以成为四杰,那么历史上的陈平

汉高祖刘邦杀开国功臣为何唯独留下萧何?

刘邦手下有很多大臣,这些开国功臣,有的是六国旧部,有的是以前在一起闹革命的穷哥们,还有的曾是刘邦早年的上司。刘邦杀韩信、屠彭越、斩英布,连那个足智多谋的张良也退避三舍,居然装神弄鬼,搞起了隐居。倒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