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红楼梦》悲剧色彩说明了什么问题?

Posted 曹雪芹 红楼梦

篇首语: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雪芹《红楼梦》悲剧色彩说明了什么问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曹雪芹《红楼梦》悲剧色彩说明了什么问题?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对现实社会的黑暗,封建腐朽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红楼梦》其实是宝玉黛玉宝钗三人感情世界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们之间爱情纠葛的悲剧,更多的是封建礼教对青年摧残造成的悲剧,是落后社会习俗和婚姻理念引发的悲剧。

《红楼梦》悲剧作品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先锋。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红楼梦》有一个非常精辟的评价:“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所叙有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是把《红楼梦》放在中国小说创作的历史长河作出高度评 价的。现在《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最高峰,——不光学术界达成了共识,广大读者一般也是这么看的。

毛泽东对《红楼梦》也很有研究,他的评价就很不一般。他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我国“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毛泽东视野开阔,他从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在浩如烟海的文史典籍中,独独提出《红楼梦》。在他看来,中国有“很多地方不如人家”,但《红楼梦》可以胜过人家。著名作家宗璞先生在王蒙《红楼启示录》一书的序言中说:“《红楼梦》是一部挖掘不尽的书,随着时代的变迁,读者的更换,会产生新的内容,新的活力。它本身是无价之宝,又起着聚宝盆的作用,把种种的睿思,色色深情都聚在周围,发出耀目的光辉。”从以上的点评可以看出红楼梦悲剧作品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先锋。

《红楼梦》悲剧色彩是对封建社会进行了冷静的思考。《红楼梦》对封建社会进行了冷静的评价,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的著作,全书体现了一种朦胧的民主主义思想。有人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单纯的艺术,不能牵扯上政治。我却不这么看。“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不正是对官场黑暗的揭露吗?秦可卿与其公公贾珍乱伦,尤氏姐妹的惨死,不正是对封建贵族阶级家族的腐朽的抨击,对古代不平等的婚姻制度的控诉吗?曹雪芹花大量笔墨写宝玉抵制科举,不正是对科举制度无情的批判吗?曹雪芹的一生穷困潦倒,历尽了世间的悲欢离合。

但是,坎坷的生活没有改变他的风骨!雪芹用那饱经沧桑的手道出了对那个世界的愤怒!感谢你,雪芹,你让我清醒地看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更让我感受到现在社会制度的珍贵。你向往男女平等,对女性有着难能可贵的尊重和同情。你的这部书为闺阁立传,写“脂粉英雄”。特别是像黛、湘、妙、琴那样的女子,你更是用你的心血去塑造她们,从心底里赞赏她们。在男权社会你居然这样赞赏女子,却把男人说成是“泥做的骨肉”,真让人痛快淋漓!

《红楼梦》悲剧色彩能够让人深刻的认识社会反思人生。阅读《红楼梦》后,能够让人深刻地认识人生。跛足道人那一句“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钱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让我懂得了金钱与人生的关系——人不能为了金钱活着;甄士隐一句“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道出了人世间的变幻无常。

曹雪芹伟大的原因之一,是它打破了之前那些小说最后结局大团圆的惯性思维。曹雪芹的红楼梦流传下来的只有不到80回,但每个人物的结局早在书中的文字中都做了暗示,我们阅读时都能体会到,《红楼梦》是部悲剧,书中的人物都有悲剧性的结局。笔者是否可以理解成那个黑暗的社会就是悲剧,甚至那时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悲剧呢?

《红楼梦》是智慧的结晶,《红楼梦》就是人生。阅读红楼梦是否能够这样体会,人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能够找到心心相应的共振。《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那个社会的缩影,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也许,曹雪芹的一生是悲剧性的,但红楼梦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峰!在笔者心中,它是文学艺术的最高峰

相关参考

薛宝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薛宝琴?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主旨之一是想写一群“小才微善”女子的颂歌和挽歌,在众女儿“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悲剧中,宝琴算是悲剧色彩很淡的一个,作者有意为之安排了“丰衣足食”的美满结局,即便是在那

薛宝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薛宝琴?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主旨之一是想写一群“小才微善”女子的颂歌和挽歌,在众女儿“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悲剧中,宝琴算是悲剧色彩很淡的一个,作者有意为之安排了“丰衣足食”的美满结局,即便是在那

恋人被送入宫吞金自尽 诗人纳兰性德的爱情悲剧

曾经有人说,纳兰性德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纳兰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同为康熙皇帝的侍卫,相处了八年,交情很深。曹寅曾为纳兰性德词集作序,纳兰去江南游历时到了南京,专门为曹寅赋词两首《金陵》和《满江

恋人被送入宫吞金自尽 诗人纳兰性德的爱情悲剧

曾经有人说,纳兰性德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纳兰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同为康熙皇帝的侍卫,相处了八年,交情很深。曹寅曾为纳兰性德词集作序,纳兰去江南游历时到了南京,专门为曹寅赋词两首《金陵》和《满江

红楼梦中悲剧人物贾瑞性格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红楼梦贾瑞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是作者曹雪芹对封建礼教和儒家文化教育的一种讽刺。  贾瑞是贾府的一个宗亲,他的爷爷贾代儒是贾府的一位长者。贾瑞自小父母就死了,由他爷爷抚养和教育。或许是因为他父母死得早的

《红楼梦》中悲剧性的人物林黛玉得了什么病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悲剧性的人物,在曹雪芹未写完的部分中,她娇弱动人,心思敏感,和贾宝玉互生情愫,可是作者却没有来的及给林黛玉加上一个结局。后来再由高鹗等人续写的时候,将林黛玉写的病情加重,最后香消玉

《红楼梦》中悲剧性的人物林黛玉得了什么病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悲剧性的人物,在曹雪芹未写完的部分中,她娇弱动人,心思敏感,和贾宝玉互生情愫,可是作者却没有来的及给林黛玉加上一个结局。后来再由高鹗等人续写的时候,将林黛玉写的病情加重,最后香消玉...

红楼梦一些人物的原型问题

李香玉,竺香玉和柳蕙兰。三个人跟曹雪芹的关系大概是这样的。(以下是我较早打的,现在有些不是很成熟,但是能大概说明三人与曹雪芹和红楼梦的关系)曹家举家迁到北京后,生活逐步稳定下来,当时曹雪芹七八岁左右,

秦可卿何来什么神秘背景?秦可卿的悲剧结局

曹雪芹小说《红楼梦》中,秦可卿被认为是最具神秘感的女子。她出场次数不多,却是金陵十二钗之一,她的身世和死亡都很离奇,因此秦可卿一直受到红楼迷的研究,那么秦可卿何来什么神秘背景呢?首先,秦可卿身世扑朔迷

秦可卿何来什么神秘背景?秦可卿的悲剧结局

曹雪芹小说《红楼梦》中,秦可卿被认为是最具神秘感的女子。她出场次数不多,却是金陵十二钗之一,她的身世和死亡都很离奇,因此秦可卿一直受到红楼迷的研究,那么秦可卿何来什么神秘背景呢?首先,秦可卿身世扑朔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