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曹又叛曹的关羽到底是假忠义还是真小人

Posted 关羽

篇首语: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降曹又叛曹的关羽到底是假忠义还是真小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降曹又叛曹的关羽到底是假忠义还是真小人

“义气薄云天生不二心汉先主,忠肝贯金石后有千秋岳鄂王。”这是挂在上海关帝庙内的一副对联。关羽的忠义历来为人称道,《三国演义》更是将之无限放大,最能体现这一点的便是关云长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寻主情节。

但一个问题是,如此忠义的关羽为何没有像庞德一样宁死不屈,反而却投降了曹操呢?纵然时间不长,但这毕竟是一个无法抹去的人生污点。

《三国演义》为了将这段历史洗白,先是让张辽上场,指出关羽的三罪:

辽曰:“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方败,而兄即战死,倘使君复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刘使君以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二夫人无所依赖,负却使君依托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兄有此三罪,弟不得不告。”

关羽被张辽的一番说辞打动,但仍要约三事,不然誓死不降:

公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曹操思虑许久,但还是答应了这三条,于是关羽才最终投降。

▍陈亮:“夫关羽好勇而无谋,恃气而骄功,此其势甚易谲也。”网络配图

不过,我们仔细看一下“屯土山约三事”,就会发现关羽投降的三条理由都有很大问题。

其一,降汉不降曹。汉献帝在许都,朝政实际由曹操把控。降汉难道不就是降曹吗?所谓的降汉不降曹,纯粹是掩耳盗铃。更何况,降汉的说法本就是滑稽至极,难道说刘备一行曾是叛军吗,否则何须投降汉朝呢?

其二,为了保全二位嫂嫂。《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的这次东征,先是攻打驻扎在小沛的刘备,之后才是进攻屯兵下邳的关羽。而刘备的妻儿是跟随他一道住在小沛的,并不在下邳。当刘备失败跑路后,妻儿便已经被俘虏了。所以为了二位嫂嫂投降的说法不符合历史。

其三,为了等待刘备可能的东山再起。这个理由或许有,但也有些牵强,比如关羽为何不弃城而走,去寻找刘备呢?本文为小常识网原创,未经小常识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很明显,罗贯中为关羽投降所煞费苦心编制的三条理由,大体并不成立。因此,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可能的真相:关羽投降或许并没有太多的隐情,他与张郃、黄权等的投降恐怕差别不大。

然而,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他后来又不顾曹操的高官厚禄,毅然去跟随一个前途未知的刘备呢?这不正是忠贞不二的完美体现吗?

《蜀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刘备被吕布打败后投降了曹操,并与之一道进攻吕布,将下邳重重围住。这时候,吕布让下属秦宜禄来求救。关羽因此向曹操请求:我的妻子没有生子,破城时,希望将秦宜禄妻子许给我。

曹操允诺了。之后,他又几次向曹操说到这件事,这反而勾起了曹操的兴趣。于是破城之后,曹操先让人把秦妻送到自己帐内。这一看不要紧,曹操立刻就自行笑纳了。关羽知道后,心不自安。

很多人根据这件事推测,关羽其实是不满于曹操的言而无信,且羞愧于堂堂大丈夫却连一个女人也保不住,因此便离开了曹操。

▍王夫之:“吴、蜀之好不终,关羽已死,荆州以失,曹操以乘二国之离,无忌而急于篡,关羽安能逃其责哉?羽守江陵,数与鲁肃生疑贰,于是而诸葛之志不宣,而肃亦苦矣。肃以欢好抚羽,岂私羽而畏昭烈乎?其欲并力以抗操,匪舌是出,而羽不谅,故以知肃心之独苦也。”网络配图

这又未免把关羽看的太低了。其实,《蜀记》记载的这段故事颇有蹊跷,可疑之处在于这四个字:心不自安。关羽固然是求妻不成,最后被曹操占有了,但这件事充其量不过是一段小事,为何会因此心不自安呢?未免太小题大做了吧?

当我们看《华阳国志》的相关记载后,这一切才真相大白。《华阳国志》同样记述了关羽求秦妻不得的事情,不过紧接其后又记述了另一件事情:

之后刘备和曹操一道打猎,关羽想要在打猎途中杀掉曹操。刘备为了天下大义,没有听从。因此关羽常常心怀恐惧。曹操观察到他神色不安,于是使张辽询问缘由。关羽叹息道:“我当然知道曹公待我优厚,然而我曾经受刘将军厚恩,发誓要同生共死,怎么能违背呢。我最终是不会久留的,一旦报答了曹公的恩情,我便离去。”本文为小常识网原创,未经小常识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原来,关羽曾经立劝刘备杀掉曹操,或许是由于秦妻问题而愤愤不平,或许有其他原因,但刘备最终没有听从。原因当然也不是什么天下大义,否则他后来也不会参与董承所谓的衣带诏事件。这件刺杀虽然没有实施,但却成了他的一个隐忧,因为担心被告发,所以常常惶恐难安。

▍毛泽东:“关云长大体上是不懂统一战线的,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同盟军搞关门主义,不讲政策。”网络配图

在这种情况下,当得知刘备生还的下落后,关羽知道自己必须离开曹操了。不然,刘备或许不会说,但无法保证刘备身边之人不会将当初的刺杀谋划泄露出来。那么的话,曹操还会安心重用自己吗?

所以,即便没有忠义二字,关羽也是不得不走。当然,离开的理由仍然是以忠义的名义。本文为小常识网原创,未经小常识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相关参考

关羽叛曹归刘原因曹操抢了他的梦中情人

关羽其人,在民间传说和《三国演义》中,一直是一个忠义和勇猛、不近女色的化身,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讲义气江湖人士奉为神的人,甚至在香港和其他华人地区被警察供在警局以求关二爷保佑。奇怪的是竟然黑社会分

三国历史 关羽叛曹归刘原因曹操抢了他的梦中情人

关羽其人,在民间传说和《三国演义》中,一直是一个忠义和勇猛、不近女色的化身,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讲义气江湖人士奉为神的人,甚至在香港和其他华人地区被警察供在警局以求关二爷保佑。奇怪的是竟然黑社会分

他不救关羽被刘备嫌弃,转身投奔曹操,后又准备叛曹魏降蜀汉

说起三国,这里头的故事,有不少都向我们展示了忠义之情,但是,与之相对的,同时也向我们表达了一种背信弃义的故事。三国中说起背信弃义的人,那估计大多数人都会首先选择吕布,毕竟,像吕布这样,有本事又是三姓家

历史人物 关羽降曹之后为什么不跟随曹操?关羽为什么一定要回来找刘备?

三国时期,被后世尊为“武圣”的关羽,也曾经投降过曹操,但是后来还是毅然决然地离开十分看重他的曹操,继续去跟随刘备去了,在《三国演义》中,这一段被称为是“封金挂印”,关羽拒绝曹操给予的一切高官厚禄,宁愿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坐怀不乱 柳下惠是真君子还是伪小人

  坐怀不乱的典故:坐怀不乱相传是讲述的柳下惠不为女色所动的事,在古代更是被奉为儒家的经典之一,坐怀不乱到底说了什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按中国的传统,男女之事,算是“不文”,是不可以公开谈论的,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坐怀不乱 柳下惠是真君子还是伪小人

  坐怀不乱的典故:坐怀不乱相传是讲述的柳下惠不为女色所动的事,在古代更是被奉为儒家的经典之一,坐怀不乱到底说了什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按中国的传统,男女之事,算是“不文”,是不可以公开谈论的,

历史人物 张飞和关羽谁更忠义?忠义真的能两全么?

在三国演义里,蜀国的人物形象都比较正面,不管是品德还是学识有渲染的很厉害。不过在那个时候大家最看重的还是一个人有没有忠义之心,如果是三姓家奴是绝对不会被天下人认可的。对于张飞和关羽来说,可能在大家眼里

徐茂公与李渊有什么关系?徐茂公是伪君子还是真小人?

  徐茂公出生于594年,他本来名为徐世勣,字懋功,现在常常写作徐公。徐茂公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作为唐朝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徐茂公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

他是三国最恶毒小人,忘恩负义杀死恩人,如今却被世人供奉

东汉末年分三国,乱世之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其中又以武将尤为突出,像关羽赵云,吕布张飞还有典韦等等都是一方名将,有万夫不当之勇。而就武将来说,无不以忠义立身,比如说关羽便是其中典型,到如今都被世人所

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正单刀赴会的是谁

关羽单刀赴会是假的!历史上真正单刀赴会的是谁?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新知小编一起看下去。>三国演义中,关羽不仅是忠义的化身,他的英勇,更是无人能敌。于是,便有了东吴鲁肃以荆州为目标,向关羽发难,而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