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史上平定三藩能臣 齐家治国一代名相李光地
篇首语: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史上平定三藩能臣 齐家治国一代名相李光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史上平定三藩能臣 齐家治国一代名相李光地
《礼记》有云:“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意思是说,治理国家之所以要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自家都管不好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因此,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接受到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赋予中国人的最高价值境界。处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李光地,深受儒家文化熏陶,自然也是追求家与国的两全其美。
李光地先从身边的家人和族人开始,以制定家训族规的方式,教导他们要治学、向善,不能仗势欺人,为非作歹,起到了有效的约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自己的晚节,也保护了其身后的李氏后辈。紧接着,李光地又订立乡规民约,震慑不法之徒,革除社会陋习和不良风气。从这一点来说,李光地做到了“齐家”。
李光地生于明末清初,当时正是中华大地改朝换代、兵荒马乱之际,阶级、民族等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尖锐复杂。在近50年的从政生涯中,李光地积极参与国家大事,以天下为己任,将自身的荣辱得失置之度外,竭力辅助朝廷,帮助平定了三藩之乱,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应该说,李光地在陷入两难困境的时候,总能审时度势,做出顺应历史潮流的正确选择,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在这一点上,李光地做到了“治国”。
相关参考
以身作则订立家规民约李光地故居地处泉州安溪县湖头镇中山街附近,由住宅、祠堂等若干部分组成,包括旧衙、新衙、贤良祠和问房大厝。其中,问房大厝是李光地二伯父李日燝的居所。2013年,李光地宅与祠被列为第七
以身作则订立家规民约李光地故居地处泉州安溪县湖头镇中山街附近,由住宅、祠堂等若干部分组成,包括旧衙、新衙、贤良祠和问房大厝。其中,问房大厝是李光地二伯父李日燝的居所。2013年,李光地宅与祠被列为第七批全...
历史人物 清朝著名清官、理学名臣李光地简介,参与平定三藩、统一台
人物生平初入仕途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光地出生于福建安溪,自幼聪颖。十三岁时全家遭遇山贼,后奋力脱险,归家后志于勤学。康熙三年(1664年),李光地乡试中举。康熙九年(1670年),他于庚戌
李光地是清朝著名的清官,深受康熙皇帝信任,生前死后都得到了康熙帝的高度赞扬。去世后,追谥“文贞”,加赠太子太傅,列清初一氏名宦。从从政为民方面来看,李光地的确是一代好官。他入仕之后,始终清简勤政,辅助...
李光地在朝为官近50年,几经沉浮,在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宝岛台湾、治理河患等方面卓有贡献,康熙皇帝称赞说:“大臣中每事为我家计万世者,独此一老臣耳!”三藩之乱期间,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州举兵反清,控制了福建
李光地在朝为官近50年,几经沉浮,在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宝岛台湾、治理河患等方面卓有贡献,康熙皇帝称赞说:“大臣中每事为我家计万世者,独此一老臣耳!”三藩之乱期间,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州举兵反清,控制了福建地...
历史人物 李光地个人简介_李光地生平事迹_康熙为什么贬李光地_李光地是怎么死的
本名:李光地字号:字晋卿,号厚庵,又号榕村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汉族主要作品:《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主要成就:平定三藩之乱官职:文渊阁大学士谥号:文贞李光地——一代完人李光地
李光地生于福建安溪,是李元祥的后裔,清朝康熙时期的大臣、理学名臣,曾任翰林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等职,也曾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功勋卓越。李光地的子女>儿子>李锺伦:举人,致力钻研
李光地,清康熙年间大臣,历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他因为曾经协助朝廷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深受康熙帝重视。 康熙九年,李光地高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选为庶常馆庶吉士,后又
李光地,清康熙年间大臣,历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他因为曾经协助朝廷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深受康熙帝重视。 康熙九年,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