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想要逃避什么 王献之为何自残
Posted 王献之
篇首语:饱带饥粮,晴带雨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王献之想要逃避什么 王献之为何自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献之想要逃避什么 王献之为何自残
王献之,生于公元344年,字子敬,小名为官奴,祖籍为琅琊临沂即现今山东临沂,出生于会稽山阴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他是东晋时期我国著名的书画家、诗人,他的父亲更是如雷贯耳,是有“书圣“之称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他在八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七。同时也是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女婿。曾经官至中书令,为了和他的族弟王珉区别开来,人们又称呼他为“大令”。因为突出的艺术成就,他和自己的父亲并称为”二王“,他们父子两人又和张芝、钟繇一起被称为”书中四贤”。
王献之自小就富有盛名,容貌出众,豁达不羁,虽然终日待在家里,但是言行举止自有一股超凡的气质。他曾经和自己的兄长王徽之、王操之一起拜访当时的名士谢安。两位兄长所谈论的大多是世俗之事,只有他只是随便说了句问候的话。在他们走后,客人问谢安觉得哪个比较出众。谢安说是年龄小的那个。客人问原因,谢安说道,但凡是杰出的人才,话都不会很多。因为只有他话很少,所有我知道他绝对不是一个平凡之人。
王献之确实是一个非一般的人才。他的书法跟他的父亲一样冠绝天下,但是跟他的父亲又有所不同。他最擅长的应该是行书和草书,但是在楷书和隶书上也很深的功底。而且他并不是局限于学一种风格,而是在采纳了各个书法大家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风格,终于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有名的一位大家。
王献之于公元386年逝世,享年四十三岁。
王献之的妻子
或许听到王献之这个名字,人们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印象会是一代书法大家的那个王献之,会记得关于他的很多轶事典故。还会想起他的父亲是中国历史上有“书圣”之名的书法家王羲之。虽然这确实是王献之留给我们最大的印象,但是关于他的家庭,人们可能所知甚少,但是这可以说是王献之一生之中最悲伤的事情了。
在王献之的一生中,曾经有过两位妻子,分别是:他的表姐,也是东晋重臣郗昙的女儿郗道茂和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三女,新安愍公主司马道福。先来看郗道茂。此女长得十分标致,是一个十足的美人,而且个性又文静温雅,才情兼备,是一个颇具生活情趣的女子。因为她是王献之的表姐,因此他们从小便相互结识,可以说是青梅竹马,对彼此都十分爱慕和欣赏。于是在长大之后,两家人就给他们举办了婚事,这里要指出的是,古代近亲结婚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因此不要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他们两个。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又因为王献之并不热衷于做官发财,再加上他的父亲拥有大量的山林庄园,生活十分富足,因此他们两人一直淡泊名利,整日不是游山玩水就是吟诗作画,可谓是一对神仙眷侣。他们后来生了一个女儿王玉润,可惜很快就夭折了,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感情。直到新安愍公主司马道福的出现打破了他们美好的生活。
司马道福早就对仪表堂堂又才华出众的王献之心生爱慕之情,但是当时她已经是人妇,而且王献之也早就和郗道茂在一起了。但是司马道福并不死心,她先是因为桓济意欲谋权篡位为理由,和他离了婚。又以王献之的妻子郗道茂没有给他陋习子嗣为理由,逼迫他们离了婚。又让自己的父亲下旨册封王献之位驸马。王献之也做过抵抗,他用艾叶烧伤了自己的双脚,变成了跛足。但是司马道福说,就算他变成了瘸子,她也要嫁。于是王献之只能和郗道茂告别,做了司马道福的丈夫。而郗道茂在离开王献之之后,很快就因为悲伤而去世了。而王献之和司马道府的婚姻自然不会幸福。王献之对她没有任何情义,说的永远是客套话,甚至还娶了一个小妾桃叶,他宁愿跟小妾在一起也不想看司马道福一眼。
这就是王献之的家庭房生活,可以说如果不是司马道福的强行闯入,他和郗道茂原本应该是一对至死不渝的恩爱夫妻,结果这一切全被她给毁了,王献之虽然之后跟她生下了一个女儿,但是至死都没有原谅过司马道福。
王献之的故事
在中国的书法史上,除了最富盛名的“书圣”王羲之之外,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王献之在书法所取得的成就一点都不比他的父亲要差,他不仅是第一个创造出“一笔书”这种书写方式的人,而且在草书、行书和隶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因为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人们把他和王羲之一起并称为“二王”,以显示后人对他的推崇。
王献之自小年聪明好学,显示出了自己在书法方面出众的天赋,再加上自己的父亲的悉心指导,书法上很快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虽然天赋异禀,但是他能取得现在的成就跟他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王献之在七八岁的时候便开始练习书法。等到他十来岁的时候,他自以为自己的字已经写得很好了,于是他跑去问自己的父亲,自己是不是再练两三年就可以达到父亲的程度了。王羲之只是笑着没有回答,而在一旁的王献之母亲摇了摇头,说他还差得远呢。王献之于是又问,那五年呢。母亲仍旧是摇头,王献之终于急了,他问道到底要多少年才能学好字。王羲之指着窗外院子里的大缸说,王献之把院子里的这排大缸全部染黑之后,或许就能练好字了。
于是他开始更加勤奋地练习,就这样一直练了五年,一天,他拿着自己的作品向父亲讨教。王羲之看到之后,并没有回答,而是在他的所写的“大”字下面加了一点变成了“太”字。王献之看到父亲没有回答,便把作品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一会之后,说他练了这么久的字,只有一个点像他的父亲。而母亲说的那一点,居然是父亲刚才加的那一点。王献之十分羞愧,于是他便一头扎进书房,夜以继日地练字,终于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
这就是王献之练字的故事,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应该清楚地知道,要想成功只有下苦功夫才行这个道理呢。
王献之书法
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他不仅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而且在书法上的成就一点都亚于他的父亲,因此他和自己的父亲也一起被称为“二王”,他们父子两人也和张芝、钟繇因为在书画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被并称为“书中四贤”。虽然王羲之一家都十分擅长书法,但是只有王献之最具天赋,大胆创新,不被父亲的风格和盛名所拖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字体。
王献之学习书法应该是在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第一任老师自然是身为书法家的父亲。他自小便立下了远大的志向,要成为和父亲一样甚至超越父亲的书法大家,因此他每日都十分勤奋刻苦地练习,也留下了很多的趣事典故。他最出名的书法字体是行书和草书,但是在其他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在草书方面的代表作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但是流传到现在的都是唐朝时期临摹的版本,他的真迹都已经失传。他的《鸭头丸帖》一共有十五字,清代的学者吴其贞在他的著作《书画记》中对这副作品非常推崇,认为它字体雅正,雄峻秀美,有天然的妙趣,是无上的珍品。而他的《中秋帖》,一共二十二个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为世间所罕见。清朝乾隆皇帝将这副字帖收入了《三希帖》中,将它和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一起并列为体现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的作品。
王献之还曾经创造了“一笔书”,改变了他的父亲上下不相连的草书风格,其气势豪迈雄壮,被世人所推崇。
相关参考
导读:新安公主,东晋简文帝的第三女,从小被父母视作掌上明珠,且具有倾国倾城之貌。当时的大才子王献之,也就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不仅才华横溢,且长得相当帅气,新安公主一直想要嫁给他。但是,王献之相当任性,
导读:新安公主,东晋简文帝的第三女,从小被父母视作掌上明珠,且具有倾国倾城之貌。当时的大才子王献之,也就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不仅才华横溢,且长得相当帅气,新安公主一直想要嫁给他。但是,王献之相当任性,
王献之和王羲之相同的是:清高孤傲,随性而为,但小小的“任性”都被残酷的命运撕扯得粉碎。相反的是:王羲之官场失意,幸好有个爱着的人相伴一生;王献之无意官场,只愿做水中鸳鸯。然天有不测风云,一个痴心的“小
王献之和王羲之相同的是:清高孤傲,随性而为,但小小的“任性”都被残酷的命运撕扯得粉碎。相反的是:王羲之官场失意,幸好有个爱着的人相伴一生;王献之无意官场,只愿做水中鸳鸯。然天有不测风云,一个痴心的“小
郗道茂郗道茂出身名门郗氏,是王献之生母郗璿的侄女,也是王献之原配妻子兼表姐,二人生有一女王玉润,可惜女儿早夭,此后再没有子嗣。由于新安公主看上了王献之,执意要嫁给他,王献之无奈被迫休妻,郗道茂被休后抑
风流倜傥的翩翩公子王献之,一生看过了许多风景,也见过了许多美女,然而在他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站,忏悔今生得失的时候,唯一让他难以释怀的还是与前妻郗道茂的离婚。风流才子王献之王献之的前妻郗道茂是他母亲郗璇的
风流倜傥的翩翩公子王献之,一生看过了许多风景,也见过了许多美女,然而在他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站,忏悔今生得失的时候,唯一让他难以释怀的还是与前妻郗道茂的离婚。风流才子王献之王献之的前妻郗道茂是他母亲郗璇的
历史上往往以“二王”并称,又往往以大王概括小王,但王献之书艺自有其独立价值。王羲之至会稽后,书法艺术成就达到顶峰。但誓墓不仕后因笔札多为代笔人所书,乃有非议。王羲之逝世后到南朝梁初,约一个半世纪,在此
历史上往往以“二王”并称,又往往以大王概括小王,但王献之书艺自有其独立价值。王羲之至会稽后,书法艺术成就达到顶峰。但誓墓不仕后因笔札多为代笔人所书,乃有非议。王羲之逝世后到南朝梁初,约一个半世纪,在此
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第三个女儿,著名书法家王献之的妻子。 早年,司马道福被指婚给兵家子弟桓济,桓温次子。可是,司马道福并不喜欢桓济,她喜欢的另有其人,可惜她那心上人早已娶妻,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