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被魏蜀吴羞辱 国时期名将于禁

Posted 名将 于禁

篇首语: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接连被魏蜀吴羞辱 国时期名将于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接连被魏蜀吴羞辱 国时期名将于禁

战场上一名武将战败后被俘虏是非常耻辱的事。比如说三国时期名将于禁。一生其实只打了一次败仗,后期被关羽水淹七军,走投无路,率3万余人投降,从此晚节不保,饱受非议,被蜀吴魏三方连着羞辱:

先是被关羽直接关进大牢。别的降将一般不会限制自由,或者跟着新东家征战,或者再找机会反回去或逃跑,但于禁直接被关羽收监了,就跟俘虏一样没区别。其实关二爷也是不得已,于禁带着大批军兵投降,要是不关押他风险太大了,如果关羽能够得胜回荆州,也许会把于禁放出来慢慢考验的,可当时没有这时间啊。

接着被东吴羞辱。吕蒙攻破江陵后于禁从蜀汉的俘虏变成了东吴的俘虏,虽然由于孙权想跟曹操结盟表面上尊重于禁,但东吴君臣内心都很看不起这位曹魏重臣,期间有次和孙权同骑马出行,虞翻见二人并排,十分不满,并大骂于禁只是俘虏,没有资格与孙权并排,甚至手持马鞭要鞭挞于禁。随后孙权在楼船与群臣宴饮,于禁听到演乐曲时伤心流泪,虞翻又指于禁是装可怜。这种侮辱便是放在常人身上也是羞愧难当,但是于禁还是忍了。

最后一击来自旧主曹魏。曹丕即位,孙权称臣,遣于禁回魏国。于禁回魏后,胡须和头发都雪白了,脸上消瘦,曹丕表面上安慰于禁,还任命他为安远将军,并嘱咐他去参拜曹操墓地,却命人提前在墓地画关羽水淹七军,庞德立而不跪,于禁降服之状,于禁见到后,便因为觉得丢脸而羞愧而死,曹丕给了个恶谥:厉侯。

其实三国中降将无数,关羽、张辽、张合、庞德投降曹操,魏延、马超投降刘备,太史慈投降孙权,感觉都不是个事,咋到了于禁这里,就十恶不赦了呢?

其实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一是被庞德衬托的很卑劣。关羽劝降庞德,庞德大骂关羽,说自己宁肯做国家的鬼,也不当贼人的将!被关羽处斩。庞德一个降将不降,而于禁作为旧臣却降了,这一对比就显得于禁卑劣无比。

二是曹操没原谅他。曹操得知庞德战死于禁投降后,哀叹:"于禁跟从我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这一结论,可把于禁打入万劫不复之地了。要知道黄权投降了曹操后,刘备还替他说话呢。

三是于禁投降后没有任何表现。如果于禁能反回来或者逃跑,也许能洗白,即使跟着关羽再征战几年,真正坐实了降将身份,也许也不当回事了,但他没这机会,直接被下狱,真是悲催极了。

四是于禁的个性反差太大。于禁在军中的形象严肃刻板,毫不留情。于禁曾经阵前斩杀过昌豨,昌豨与于禁曾是好友,昌豨反曹操后被击败,因为有交情所以向于禁投降,于禁毫不留情,根据军中法纪规定,也不向曹操求情,直接将昌豨斩杀。这样的形象再去向关羽投降,实在是反差太大,怎么能严于律人却不律己呢?天下人看起来实在不能接受。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三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将于禁为何能完败于关羽

  在时期堪称一代,为曹氏集团的振兴与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樊城之役,因为一著不慎,被水淹了七军。兵败后先是被羁押,吕蒙夺取荆州以后,又被孙权软禁在江南。曹操死后,孙权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刘备,从改善孙曹

名将于禁为什么投降 于禁怎么死的

  于禁为什么投降  于禁,作为魏军的五子良将,有名的左将军,却晚年节操不保,在魏国与蜀国的战争中,为了救助曹仁,同庞德一起与蜀国的第一大将关羽阵前对垒,惨败于关羽,当时庞德因誓死不降,被蜀将关羽斩立

历史军事 三国名将于禁屈辱的最后岁月

于禁与张辽、徐晃、乐进、张郃四人同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但地位明显要高于另外的四人,是曹操的肱股亲信,对其他部队有监督权。能达到这个地位,全是于禁凭着自己的能力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于禁是在鲍信讨伐黄巾军时招

三国名将于禁屈辱的最后岁月 一降毁所有

于禁与张辽、徐晃、乐进、张郃四人同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但地位明显要高于另外的四人,是曹操的肱股亲信,对其他部队有监督权。能达到这个地位,全是于禁凭着自己的能力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于禁是在鲍信讨伐黄巾军时招

三国名将于禁屈辱的最后岁月 一降毁所有

于禁与张辽、徐晃、乐进、张郃四人同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但地位明显要高于另外的四人,是曹操的肱股亲信,对其他部队有监督权。能达到这个地位,全是于禁凭着自己的能力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于禁是在鲍信讨伐黄巾军时招

历史人物 五子良将于禁简介 于禁的死因是什么

  于禁的人物生平简介  于禁,字文则,是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期魏国武将,原本是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

历史人物 五子良将于禁的简介 于禁的死因是什么历史名人

  于禁的人物生平简介  于禁,字文则,是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期魏国武将,原本是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

三国历史人物_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名人分别有哪些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名人分别有哪些?曹操、曹丕、曹植、张辽、司马懿、司马昭、邓艾、钟会,蜀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姜维,吴:孙策、孙权、周瑜、鲁肃、吕蒙、陆议、黄盖。三国(220年-280

东晋初年相比南北朝周齐陈,更像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

大家对三国魏蜀吴再熟悉不过了。所谓:天下十分,魏占中原得其七;吴占江东、荆、交得其二,蜀占西川只得其一。三百多年后,南北朝后期,又出现了一次三国鼎立时期。雄据北方的北魏结束后,北方分为高欢控制的东魏(

三国时期的 ”封、领”竞赛,魏蜀吴谁是最后的赢家

三国时期,经常看到君主「”隔空封赏”,官员「”异地挂职”的现象,比如刘备的「”豫州牧”、关羽的「”襄阳太守”等,这其实是中国古代的两种特殊制度:虚封与遥领。三国时期的虚封与遥领较为盛行,有其独特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