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子弟避之不及 历史唐朝公主很愁嫁

Posted 唐朝

篇首语:知识可羡,胜于财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名门子弟避之不及 历史唐朝公主很愁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名门子弟避之不及 历史唐朝公主很愁嫁

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汾阳王的儿子郭暧。郭子仪生日时,皇帝派钦差给汾阳王贺寿,郭子仪的子弟门生都身份显赫,下班穿着朝服就来贺寿,座位上放着上朝见皇帝时手持的象牙笏板——这显示了郭子仪的富贵气象,所以这出戏从前叫《满床笏》。

后来因戏中最高潮、最焦点的情节是,郭子仪的小儿子郭暧因自己的妻子,即升平公主拿公主架子,故意拖延轻慢,甚至不去拜寿,郭暧又遭到众兄弟的嘲讽,带着酒意与公主争执,盛怒之下,打了公主,引发了一场危机,当然最终和好。这出戏因此又叫《打金枝》。

郭子仪与唐代宗的关系是非常有意思的:唐代宗内心对郭子仪是非常倚重的,他很清楚,没有郭子仪就没有他的稳定天下;郭子仪恩宠隆厚,但却内心甚为谨慎,不敢以功臣自居。但这在两家解决家庭矛盾的戏剧过程中,是表现不出来的。

两家老人都表现出了宏大的胸襟,尤其是皇后。皇帝在公主撒娇使气要求杀了郭暧时,给了她一番教训,但公主情绪上受不了,于是,皇后出面,给了女儿一个很体贴的教导:“你虽然是个帝王女,嫁到民间是民妻。”这个教导其实是通过皇后的口,说出了伦理。这也是这出戏久演不衰的原因。

考察唐代的婚姻,皇帝的女儿其实是很愁嫁的,一般名门子弟、士人,对公主唯恐避之不及。《新唐书》载,皇帝最疼爱的女儿岐阳公主待嫁,皇帝让宰相李吉甫到多位大臣的子弟中求婚,“皆辞疾”,都说自己的儿子身体不好,甚至性功能障碍什么的,最后只有杜悰被选中了——哪里是选中了,简直就是把小杜给缠住了、赖上了。

原因是当时的人,一注重门第——以皇帝之至尊,门第却不是当时沿革下来最尊贵的姓氏,这很让唐代的皇帝们很郁闷;二注重礼法——在一个礼义廉耻四维大张的时代,升官发财当然也很重要,但若失守礼法,一切都是浮云。娶公主和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女人为妻,她难免骄横,所以,年轻气盛的驸马郭暧才挥拳打了金枝玉叶。金枝玉叶的父母还不得不劝女儿,放弃身份,遵礼法,以远耻辱。

相关参考

唐朝名门子弟对公主避之不及 皇帝的女儿愁嫁

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汾阳王的儿子郭暧。郭子仪生日时,皇帝派钦差给汾阳王贺寿,郭子仪的子弟门生都身份显赫,下班穿着朝服就来贺寿,座位上放着上朝见皇帝时手持的象牙笏板——这显示了郭子仪的富贵气象,

唐朝名门子弟对公主避之不及 皇帝的女儿愁嫁

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汾阳王的儿子郭暧。郭子仪生日时,皇帝派钦差给汾阳王贺寿,郭子仪的子弟门生都身份显赫,下班穿着朝服就来贺寿,座位上放着上朝见皇帝时手持的象牙笏板——这显示了郭子仪的富贵气象,

历史人物 唐朝公主求嫁难,名门子弟避之不及

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汾阳王的儿子郭暧。郭子仪生日时,皇帝派钦差给汾阳王贺寿,郭子仪的子弟门生都身份显赫,下班穿着朝服就来贺寿,座位上放着上朝见皇帝时手持的象牙笏板——这显示了郭子仪的富贵气象,

历史人物 唐朝公主求嫁难,名门子弟避之不及

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汾阳王的儿子郭暧。郭子仪生日时,皇帝派钦差给汾阳王贺寿,郭子仪的子弟门生都身份显赫,下班穿着朝服就来贺寿,座位上放着上朝见皇帝时手持的象牙笏板——这显示了郭子仪的富贵气象,

历史人物 唐代的公主为什么都“愁嫁”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唐代,确实有一个很怪异的现象,就是皇帝的女儿,即公主们,竟然愁嫁。>>当然,这不是说公主们不是没人要,平民子弟要能迎娶大唐第一

唐朝公主為什麼愁嫁

唐朝公主本不應該愁嫁,但事實上皇帝也發愁她們的婚事。,《唐語林?補遺》:,唐太宗曾想將一位公主嫁給開國元勛尉遲敬德,被對方婉言謝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一一分析。,01唐朝的社會風氣和唐皇室傳

唐朝公主為什麼愁嫁

唐朝公主本不應該愁嫁,但事實上皇帝也發愁她們的婚事。,《唐語林?補遺》:,唐太宗曾想將一位公主嫁給開國元勛尉遲敬德,被對方婉言謝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一一分析。,01唐朝的社會風氣和唐皇室傳

清朝灭亡后,七位格格的生活如何

众所周知,明清时期绝大数公主的婚姻都是出了名的悲剧,明朝时由于成为驸马不仅自己不能拥有实权,全家都当不了实权官员的规定,明朝时的驸马绝对是贵族子弟避之不及的职位,这就导致明朝的公主只能嫁给小官之子乃至

“困龙之地”是怎么回事 史上历代帝王避之不及

龙与中国历史一直有着重大联系,在历史上古代帝王都自称为“真龙天子”。而有一个地方历代帝王避之不及,并被称为“困龙之地”。具体是怎么回事呢?容我慢慢给您说叨。这个地方叫做“沙丘”。我们都知道古人起地名大

他是喷子的祖师爷,人称 ”三疯子”,鲁迅自叹不如,胡适避之不及

古往今来,大凡身负巨才之徒,行为举止多非同寻常,从从赤身裸体、啸聚山林的竹林七贤到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饮中八仙,从醉中捞月的李白到奉旨填词的柳三变,从拜石为父的米襄阳到桃林中安睡的唐伯虎。他们或恃才傲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