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是什么神

Posted 忠臣

篇首语: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比干是什么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比干是什么神

2、历史人物 比干简介 比干是什么神 比干剖心 比干怎么死的

比干是什么神

比干,子姓,名干,殷商沫邑(今河南卫辉)人,殷商宗室,商纣时丞相,纣王三大忠臣之一,《论语》中称微子、箕子、国神比干为殷三仁。为殷商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帝乙之弟,帝辛(纣王)的叔父,官少师(丞相) 。

比干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幼年聪慧,勤奋好学,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因火烧狐狸洞遭妲己记恨,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冬十月二十六日被纣王处以剜心之刑,终年(公元前1063年)63岁,姜子牙封神时,被封为文曲星。

比干为帝喾高辛氏之后,太始祖为忠臣比干,当时纣王无道,残害忠良。他抱着救国救民之心,三日不出宫门,犯颜直谏。纣王恨之入骨,于是剖开比干之心,又派兵包围比干府,欲满门抄斩,比干的两个妃子都怀孕在身,黄氏被捕立即处死,并剖腹取出胎中婴儿,并将尸体以火焚烧。

正妃盥妫氏,为了保住比干一脉,放弃殉葬,忍辱负重,被同情的士兵放走,并与四个婢女逃出朝歌,隐居长林石室(今河南淇县西南)中,生下遗腹子:坚,成为林姓始祖,其子孙因以为氏,称林氏,是为河南林氏。

比干挖心的故事

明代著名作家许仲琳的代表作《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比干为不世出的贤人,有一颗七窍玲珑心,也就是一颗天生有七个洞的珍奇心脏,后忠臣比干因直谏纣王,而开罪于纣王、妲己。

比干接连三天三夜不离宫廷的摘星楼,斥责妲己祸乱天下,并要纣王改过自新,以振朝纲,再加上曾经因火烧狐狸洞遭妲己(九尾狐化身)记恨,他对纣王说:不修先王的典法,而用妇言,大祸不远矣!。

鹿台完工后,纣王听信妲己妖言,欲会见仙姬、仙子,妲己心生一计,于十五日夜请轩辕坟内众妖狐变成仙子、神仙、仙姬来鹿台赴宴,享受天子九龙宴席,迷惑纣王。席上,狐狸骚臭难闻。功夫浅薄的妖狐竟露出了尾巴,宴席上的纣王叔比干看得十分真切,宴后将此情告知武成王黄飞虎。

经查,众妖狐都是轩辕坟内的狐狸精,比干便与武成王黄飞虎领兵堵塞妖狐洞穴,放火将狐狸尽行烧死。比干还拣未烧焦的狐狸皮制成一件袄袍,严冬时献于纣王,以惑妲己之心,使其不能安与君前。妲己见袄袍尽是其子孙皮毛制成,心如刀割,深恨比干,誓挖其心。一番思索之后,妲己找来雉鸡精胡喜媚,两人决心共同设计害死比干。

忽有一日,纣王正与妲己以及新纳妖妇胡喜媚(雉鸡精)共进早餐,忽见妲己口吐鲜血,昏迷不醒。喜媚道是妲己旧病复发,常有心痛之疾,一发即死。冀州有一医士张元,用药最妙,有玲珑心一片煎汤吃下,此疾即愈,纣王便要传旨宣冀州医士张元,喜媚对纣王说朝歌到冀州路途遥远,并推算说在朝歌惟有丞相比干是玲珑七窍之心,可借一片食之,纣王信以为真,即命人急召比干。

比干闻之,既怒且惊,由于先前姜子牙离开朝歌时,曾去相府辞行,见比干气色晦暗,知其日后必有大难,便送比干一张神符,叮嘱在危急时化灰冲服,可保无虞。比干入朝前知己必难,便服饮姜子牙所留符水,比干来到鹿台下候旨。

纣王听到比干来到,对比干说妲己心痛之疾,惟玲珑心可愈,听说皇叔有玲珑心,乞借一片作汤,治疾若愈,此功莫大焉。比干怒奏:心者一身之主,隐于肺内,坐六叶两耳之中,百恶无侵,一侵即死。心正,手足正;心不正,则手足不正。吾心有伤,岂有生路!老臣虽死不措,只是社稷丘墟,贤能尽绝。今昏君听新纳妖妇之言,赐吾摘心之祸;只怕比干在,江山在;比干存,社稷存!

纣王曰:皇叔之言差矣!总只借心一片,无伤于事,何必多言?比干厉声大叫道:昏君!你是酒色昏迷,糊涂狗彘!心去一片,吾即死矣!比干不犯剜心之罪,如何无辜遭此非殃!望太庙大拜八拜,泣曰:成汤先王,岂知殷受断送成汤二十八世天下!非臣之不忠耳!遂解带现躯,将剑往脐中刺入,将腹剖开,其血不流,比干将手入腹内,摘心而出,望下一掷,掩袍不语,面似淡金,径下鹿台去了。

比干一言不发,骑马飞奔跑了好几里路,忽然听见一妇人大叫卖无心菜,比干勒马即问:人若是无心如何?妇人回答:人若无心即死!比干登时大叫一声血如泉涌,一命鸣呼。原来当年姜子牙留下简帖,上书符印,将符烧灰入水,服于腹中,护其五脏,故能乘马出北门耳。见卖无心菜的,比干问其因由,妇人言人无心即死,若是回道人无心还活,比干亦可不死。比干取心,下鹿台,上马回家,血不出者,乃姜子牙符水玄妙之功。

后来,姜子牙助周灭纣成功,奉元始天尊的法旨封神,比干被追封为北斗七星中心的天权宫文曲星君。也有传说,因为比干心被挖空后成了无心之人,正是因为无心无向,办事公道,所以被后人奉为文财神。

历史人物 比干简介 比干是什么神 比干剖心 比干怎么死的

  中文名: 比干

  别 名: 国神

  国 籍:中国(商朝)

  民 族:华夏族

  出生地: 沫邑(河南淇县)

  出生日期:公元前1125年(乙巳年夏历四月初四)

  逝世日期:公元前1063年

www.cha138.com

  职 业: 少师(丞相)

  主要成就:辅佐中国商朝两代帝王

  封 号: 文曲星

  地 位: 殷三仁之一

  葬 地: 河南省卫辉市

  比干——辅佐商朝两代帝王的贤臣

  比干是商朝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滥用重刑,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4岁。

  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害怕祸及到身,逃出朝歌,于长林(今河南省淇县,古朝歌)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林姓始祖)。周武王伐纣,天下大定,四处寻找比干后人,得知其遗孤生于长林,于是因林而命氏,赐林姓,改名为坚,并把他封在博陵。

  (今河北安平县),比干则为林氏之太始祖。而如今林姓后人在各个领域内,成绩非凡。周武王封比干垄,垄为国神。赐后代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此外,还有比干岭、比干墓(殷比干莫)。

相关参考

比干的墓是在哪里 商纣王叔父比干是怎么死的

比干是谁这人我第一次知道他,是在《封神榜》里,还是港剧。那时候的比干在剧中绝对是正面人物,那视死如归,勇敢进谏的身影还挺帅的。在剧中,比干是一个有着七巧玲珑心的人儿。但是自古君王最不喜欢听的就是大臣在

比干的墓是在哪里 商纣王叔父比干是怎么死的

比干是谁这人我第一次知道他,是在《封神榜》里,还是港剧。那时候的比干在剧中绝对是正面人物,那视死如归,勇敢进谏的身影还挺帅的。在剧中,比干是一个有着七巧玲珑心的人儿。但是自古君王最不喜欢听的就是大臣在

历史人物 比干简介 比干是什么神 比干剖心 比干怎么死的

  中文名:比干  别名:国神  国籍:中国(商朝)  民族:华夏族  出生地:沫邑(河南淇县)  出生日期:公元前1125年(乙巳年夏历四月初四)  逝世日期:公元前1063年www.cha138.

比干是怎么死的?忠臣比干死后被封为什么神?

比干是怎么死的?比干,子姓,名干,殷商沫邑(今河南卫辉)人,殷商宗室,商纣时丞相,纣王三大忠臣之一,《论语》中称微子、箕子、比干为“殷三仁”。为殷商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帝乙之弟,帝辛(纣王)的叔父,官少

比干是怎么死的?忠臣比干死后被封为什么神?

比干是怎么死的?比干,子姓,名干,殷商沫邑(今河南卫辉)人,殷商宗室,商纣时丞相,纣王三大忠臣之一,《论语》中称微子、箕子、比干为“殷三仁”。为殷商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帝乙之弟,帝辛(纣王)的叔父,官少

历史人物 比干是什么结局

你们知道比干到底怎么死的,真相居然是这个,接下来本站小编为您讲解>历史上,比干确实是被纣王所杀的。但是到底死在哪里呢?比干是死在卫辉之地,而不是死在朝歌。怎么死的呢?这个过程小编慢慢说。>纣王时期,到

历史人物 历史上是否有比干?真实的比干是怎么死的?

很多看过《封神演义》的人都知道,比干虽然是商纣王的叔叔,但是却绝不是一个与纣王同流合污的奸臣,他身为商王朝的臣子,为民请命,忠于商朝,实在是令人敬佩。而比干在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人的,并非是小说虚构,只不

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比干是怎么死的

比干,子姓,比氏,名干,沫邑(今河南淇县)人。是商代帝王文丁的次子,帝乙(纣王之父)的弟弟,帝辛(商纣王)的叔叔,因此也被称为王叔比干,是殷商王室的重臣,官拜少师(相当于后世的丞相)。比干在20岁时就

比干被挖心,明明已經活不成了,爲何要遇到買菜婦人才死去

比干是歷史上一個真實的人物,他是商紂王帝辛的叔父。也就是說,帝辛的父親帝乙和比幹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只不過帝乙是嫡出,比干是庶出。雖說比干是帝辛的叔父,實際上也是帝辛的大臣。在夏商周那樣的朝代,由於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