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

Posted 春秋

篇首语: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

  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逐渐提高,比青铜硬度更高、更易于普及的铁农具逐渐代替青铜工具而广泛使用。形成了有翻土垦荒的犁(代替了耒耜的翻土工具)、,铲土、耘苗、松碎表土的铲,除草、间苗的锄,平地、起肥用的耙,开沟、做垄的锸,收割谷物的镰等多种不同功能的农具系列,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牛耕的逐步推广是耕作技术的巨大进步。在此之前,人们用耒耜翻掘耕地,或一人操作,足踏下部短横木,一踏一掘;或两人合作,一人掘土,一人以绳索牵拉,都因人力有限,工作效率很低。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一方面不断改进耒耜的形制,一方面发现可用畜力替代人力牵拉农具。这样,犁逐渐代替了耒耜,牛耕逐渐代替了人耕。牛耕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解放了劳动人手,是我国古代耕作技术史上的一次革命。应该注意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不少还只是在木工具上镶铁刃,由铁刃农具到全铁农具还需相当的发展过程。这时的铁农具由于冶炼技术水平所限,多为白口铁,铁中的碳以极脆硬的碳化铁形式存在,农具易断裂。后来,随着铸铁柔化技术的出现,白口铁可退火处理成韧性铸铁,农具强度逐渐提高。当然,韧性、耐磨性更好的灰口铁,则要到汉代才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都很注意水利工程的兴修,或修筑堤防,或开凿运河,或兴建灌溉、排涝工程。这些工程的修建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商业、交通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济水的中下游地区已陆续筑起不少坚固的堤防。如战国时期,地势较低的齐国沿黄河修筑长堤,以防雨季河水泛滥。堤成后,齐国境内得保无虞。对岸的赵、魏两国由于面临洪水的威胁,也筑长堤以防洪水,这就使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生产、生活得到一定的保障。

  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在长江至淮河间开凿运河邗沟,这是我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运河。邗沟便利了农业灌溉和南北交通。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发展农业生产。《史记·河渠书》记载:“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水工郑国)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足见当时水利工程的规模和影响。下面分别介绍几个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水利工程。

  芍陂(què bēi),淮河流域著名的水利工程。位于今安徽省寿县南约六十余里,相传为春秋时期楚国令尹(执政官名,其位相当于相)孙叔敖兴建。芍陂一带是楚国的农业区,当地地形较低,夏秋山洪暴发,常出现洪涝灾害,而一旦雨少又易干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利用洼地引水(今淠河)、肥水(今东淝河)汇聚成湖,涝时蓄洪,旱时灌溉,成为一个古老的水库,因陂在白芍亭以东,故名。另一说认为,芍陂约建于战国时期。孙叔敖主持兴建的期思陂在今河南省固始、商城一带,而杜佑的《通典》误以为期思陂即芍陂。教材取前说。东汉时,王景曾对芍陂加以疏浚。曹魏又派人“兴治芍陂”“以溉稻田”。宋元以后逐渐堙废。今安丰塘是古代芍陂的残存部分。

  西门豹渠,战国初期魏国邺县令西门豹兴建的引漳水灌邺工程(今河北省临漳县)。在西门豹的指挥下,当地人民开渠12条,引漳河水灌田,使含盐碱成份过高的土地成为良田。一百多年后,魏襄王任命史起为邺县令,再次开渠引漳水灌溉,经魏国的长期治理,当地农业得到很大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不仅兴修了众多水利工程,还普遍采用较省力的提水工具,使水浇地的面积大大增加。这时使用较多的工具有桔槔等。桔槔可能始于商代初期,此时在中原地区普遍使用,使其灌溉可“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

>  从春秋后期开始,中国的社会经济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农业方面,由于铁制农具的推广,牛耕技术的改进以及水利灌溉的发展,农业生产力得以很大的提高,剩余产品开始增多,要求流通,人们通过交换渠道,出售农产品

浙江历史必修二会考模拟

一、高一必修二历史考试重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 战国时期的税制介绍

  战国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要求在更大范围内,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允许土地自由转让和买卖。>>  战国时期的变法,改变了旧的征税办法,整顿了赋税制度,增加了朝廷税收收入,为各国壮大实力参与群雄竞争打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

春秋战国 战国时期农家的代表人物是谁

  农家的主要思想  农家,又称「农家流,是先秦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该流派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出处:五代颜仁郁《农家》诗:「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

高中历史选修二分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农业1、中国原始农业的创始人:神农氏“制耒耜,教民耕作”2、耕作方式的发展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②春秋战国:精耕细作(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农用动力方面

历史秘闻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课件

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6课,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aa)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