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墨子救宋的典故是什么
Posted 云梯
篇首语:不要以为你的努力徒劳无功,权当做磨练你的意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墨子救宋的典故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墨子救宋的典故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墨子目睹战争的残酷无情,公开倡导非攻,反对战争,开始了他为实现“国际”和平而奔走呼号的正义征程。墨子认为,当时的王公大人,天下诸侯,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指挥其爪牙侍从,驱动其舟车卒伍,披坚执锐,以攻无罪之国,践踏他国的庄稼,斩伐他国的树木,拆毁他国的城池,杀戮他国之百姓,掠走他国之财物,这是“亏人以自利”的不道德行为,是最大的不义不仁之行径,天下应共起而讨伐之。墨子对那些挑起战乱、仗势欺人的大国之暴行深为愤慨,同时对遭受蹂躏的小国人民则寄予深切的同情。墨子是“非攻”的倡导者,也是这一思想的实践者,为了避免战争,减少灾难,他尽了应有的努力,历史上,“止楚攻宋”的故事即为著名的例证。 楚国当时是南方的大国、强国,而宋国是中原地区的小国、弱国。楚王为攻打宋国,请公输般制造了一批云梯,准备随时进伐。宋国危在旦夕。墨子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震惊,一面吩咐禽滑厘带领300 多人前往宋国支援,一面亲自前往楚国,劝说楚王放弃不义之战。 墨子日夜兼程,走了十天十夜到达了楚国的都城郢,会见了公输般。公输般说:“您见我有何吩咐?”墨子说:“北方有个人欺侮了我,想请您杀了他。”公输般一听,顿时不悦。墨子说:“我愿出高价。”公输般听了更为恼火,愤然说:“我奉行义,决不杀人!” 墨子听了公输般的话,心中暗自高兴,站起来再拜公输般说:“咱们就讨论一下你刚才说的义吧。我听说你造了云梯,将用它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的是土地,只是人口不足。现在要牺牲不足的人口去掠夺有余的土地,这不能说是明智的。宋国无罪而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知义知仁,而不去谏争,不能算做忠。谏争而无结果,不能算做强。不杀一人,却去杀众多的百姓,决不能说是聪明。”公输般认为墨子说得有理。 墨子问:“既然你认为我说的有理,那么为什么不取消攻打宋国的主张呢?”公输般说:“不能。我已经对楚王许愿了。”墨子说:“为什么不带我去见楚王呢?”于是公输般带墨子去见楚王。 墨子见了楚王,对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的彩车,邻居有一辆破车,却想去偷它;舍弃他漂亮的衣服,邻居有一件粗布短衣,却想去偷它;舍去美味佳肴,邻居有糟糠,却想去偷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楚王说:“这个人一定是得了偷窃病了。”墨子又说:“楚国有地方圆五千里,宋国只有五百里,这相当于彩车与破车之别。楚国有云梦大泽,各种珍贵稀有动物充满其中,有长江,汉水,各种鱼类应有尽有,可谓富甲天下,宋国连野鸡、兔子、狐狸都没有,这简直有佳肴和糟糠之别。楚国有松、梓、楠、樟等名贵木材,而宋国连棵像样的大树都没有,这简直是华丽的丝织品与粗布短衣之别。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攻打宋国,这与患偷窃病的人有何区别呢?大王如果真的去攻打宋国,一定会伤害仁义,却不能占据宋国。” 楚王说:“你说的有理。但公输般已为我造好了云梯,我是非攻打宋不可了!” 墨子于是解下腰带,围成一座城的样子,用小木片代表守城用的器械。公输般多次设计攻城用的云梯等器械,墨子多次抵住了他的进攻。公输般攻城的计策用完了,而墨子守城的计策还绰绰有余。狡猾的公输般又心生一计,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但我不说。”楚王问什么原因,墨子说:“他的意思,不过是想杀了我。杀了我,宋国就没人能防守了,就可以进攻了,但我的学生禽滑厘等300 多人,已手持器械在宋国都城上等待着你们的入侵呢!即使你们杀了我,同样也不能得逞。”楚王无奈,只好取消了攻打宋国的念头。 墨子胜利地完成了止楚攻宋的使命。从楚国归来时,恰巧天下大雨,他想前往宋国的闾门内避避雨,而宋国守门人却不愿接纳他。这段止楚攻宋的故事,是墨子兼爱非攻和平思想的典型表现,历史上已传为美谈。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墨子出面援救宋国,纯粹是由他的哲学思想使然,并非为了做官或发财。方授楚先生也指出,墨子止楚攻宋,去的时候,从鲁国出发,回来的时候经过宋国,且守关的大夫将他拒之门外,可见墨子不是宋国人,他去救宋国实则出于他的哲学大义,乃其救世精神之具体体现。相关参考
墨子姓墨名翟,春秋战国之交的鲁国人(一说宋国人,一说楚国人),在孔子之后孟子之前,大约生于前492—前468年,去世于前420-前376年。他自称贱人,可能出生于手工业者家庭。早年曾在孔子弟子门下学习
>墨子止楚攻宋> 公输盘为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做成后,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墨子听说这件事,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达了郢都,拜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您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说:
墨子,姓墨,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后代习惯尊称他为墨子。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68年至388年间,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家创始人。>> 墨子在楚惠王时,他曾劝说楚国打消了攻宋的计划。《墨子》为墨翟
一毛不拔 《孟子。尽心上》 春秋战国时期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许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学说主张,以期能对治理国政有所帮助。而战国时候,杨朱的贵己学说和墨子的兼爱学说恰巧形成强烈的对比。 在《孟子》书
战国-秦1、一字千金(吕不韦)2、图穷匕见(荆轲)3、纸上谈兵(赵括)4、负荆请罪(廉颇)5、嗟来之食(黔敖)6、墨守成规(墨子)7、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8、退避三舍(重耳)9、悬梁刺股(苏秦、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简介墨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家世出身 墨子是鲁山人,虽然先祖是贵族,但墨子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作为一个平民,墨子在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据说他制作守城器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简介墨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家世出身 墨子是鲁山人,虽然先祖是贵族,但墨子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作为一个平民,墨子在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据说他制作守城器
唇寒齿亡出处 春秋时流行的一句谚语。见于《左传》、《墨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唇寒齿亡解释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唇寒齿亡的典故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
什么若爱其身。一一《墨子》应该是自己要爱自己,不要误入歧途的意思,这是我的理解墨子为木鸢是什么典故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
唇寒齿亡出处春秋时流行的一句谚语。见于《左传》、《墨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唇寒齿亡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唇寒齿亡的典故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