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兵战与商战的兼胜

Posted 春秋

篇首语:不要为成功而努力,要为作一个有价值的人而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兵战与商战的兼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兵战与商战的兼胜

   明人王鏊舟行吴越,面对“漠漠轻风不满帆,小船载酒舳舻衔”,“白鸟斜飞惊鼓吹,青山倒影动松杉”的情境,不由得发出“陶朱事业今安在”的感叹(《自横山归洞庭》,《震泽集》卷五)。诗人所怀念的,是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军事家与成功商人范蠡。

  吴越战争中,范蠡服务于越王勾践,是其股肱之臣。当时吴强越弱,勾践不听范蠡劝谏,竟然主动出击吴军,导致会稽惨败。据《史记·勾践世家》,此后范蠡与文种辅佐勾践艰苦复国,终于“灭吴,报会稽之耻”,又“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后人于是有“勾践非范蠡无以存国”之说(《后汉书·袁绍传》)。《史记·淮阴侯列传》亦有“范蠡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的历史评价,指出了其对于越国复兴图霸的重要作用。范蠡不仅谋略出众,且有军事才能。《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兵学名著,于《吴孙子兵法》、《齐孙子》、《公孙鞅》、《吴起》之后,列有“《范蠡》二篇”。《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裴骃《集解》引张晏的话也谈及“《范蠡兵法》”。可见范蠡作为军事家,曾有兵学论著传世。  范蠡素知“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于是“为书辞勾践”。勾践回答说:“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婉言拒绝,“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此后范蠡致书文种,劝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虽然自此取消极态度,“称病不朝”,但却未效法范蠡,最终为勾践所逼自杀。范蠡抛弃显赫名位,实际上也跳出了险恶的权力争斗的漩涡,人们以“超然辟世”、“全功保身”来盛赞其明智之举。《史记·田叔列传》有这样的评论:“夫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也。知进而不知退,久乘富贵,祸积为祟。故范蠡之去越,辞不受官位,名传后世,万岁不忘,岂可及哉!后进者慎戒之。”范蠡之退隐,成为后来厌倦权争走向山野的隐逸之士们的榜样。所谓“悠悠千载五湖心”(〔宋〕吕本中:《谒陶朱公庙》,《东莱诗集》卷一),“安用区区相印为”(〔明〕王世贞:《鸱夷子行》,《弇州四部稿》续稿卷二》)等称誉,体现了其人格与智慧的积极文化影响。唐人汪遵《五湖》诗写道:“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全唐诗》卷602)元人岑安卿“陶朱五湖客,相业霸于越”,“扁舟烟水间,(春秋战国 www.lishixinzhi.com)千载仰遗烈”(《述古四章送范瑞卿回越》,《栲栳山人诗集》卷上),明人汪广洋“高情独羡陶朱子,万顷沧波一叶舟”(《读〈吴越春秋〉》,《凤池吟稿》卷七)等诗句,其实也都是借范蠡故事来表抒诸多士人的共同心声。  元人张雨词作《太常引·题李仁仲画舫》有“千古一陶朱”之句,以范蠡之特殊功业,而区别于一般的“烟波钓徒”(《词综》卷30)。在流亡生活中,范蠡将兵战经验应用于商战,实现了非凡的财富增值。正如明人沈錬所说:“陶朱公以处国则伯天下,以处家则累千金。”(《青霞集》卷一)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表彰成功的实业家,亦将范蠡作为典型之一。司马迁写道:“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陶朱公”于是天下闻名。古文献中著录有《陶朱公养鱼法》(《隋书·经籍志三》)、范蠡《养鱼经》(《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三》)、《陶朱公养鱼经》(《太平御览》卷936)等,可知范蠡很可能曾经总结过具体的生产经验,说明其经营内容,不仅有贸易金融,也包括其他一些产业。  范蠡的经济活动,也经历了“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等艰苦创业的阶段,正如明人王世贞所谓“能自力致富者,陶朱公”(《弇州四部稿》卷166《说部·宛委余编》)。他注重“任时”,“候时转物”,“与时逐而不责于人”,善于创造利用商机致富而“不责于人”等做法,具有启示意义。《盐铁论·贫富》说,“陶朱公之三至千金,岂必赖之民哉?运之方寸,转之息耗,取之贵贱之间耳”,也肯定了其致富并非全靠剥削民众,而主要得益于经营才能。司马迁将范蠡在越地、齐地、陶地生活空间的转换,称做“三徙”、“三迁”。救国抗吴,施展了其军政谋略;去越辞官,显示了其人生智慧;治产致富,体现了其经营才华。因此,《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说:“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  范蠡和吕不韦是先秦时期兼跨政坛与商界的两位名人。柳宗元《招海贾文》有“范子去相安陶朱,吕氏行贾南面孤”(《柳河东集》卷一八)一说,就将“范子”与“吕氏”事相提并论。吕不韦以财富作政治投资,以财富影响政治方向。范蠡则是先有“平吴霸越功”,然后归隐致富的。讨论“范子”和“吕氏”的人生轨迹以及他们的历史地位对于中国古代吏人、商人和文人所产生的不同的心理影响,或许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相关参考

垓下歌表达什么情感 垓下之战与虞姬有何关联

在垓下之战的整个过程中只出现了一个女性人物,这个人物就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毕生挚爱虞姬。在《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中都出现了“霸王别姬”的故事,但是里面的记载并没有说明虞姬的下场是怎么样的,但是我

垓下歌表达什么情感 垓下之战与虞姬有何关联

在垓下之战的整个过程中只出现了一个女性人物,这个人物就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毕生挚爱虞姬。在《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中都出现了“霸王别姬”的故事,但是里面的记载并没有说明虞姬的下场是怎么样的,但是我

垓下之战的时间 垓下之战与虞姬有何关联

在垓下之战的整个过程中只出现了一个女性人物,这个人物就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毕生挚爱虞姬。在《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中都出现了“霸王别姬”的故事,但是里面的记载并没有说明虞姬的下场是怎么样的,但是我

垓下之战的时间 垓下之战与虞姬有何关联

在垓下之战的整个过程中只出现了一个女性人物,这个人物就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毕生挚爱虞姬。在《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中都出现了“霸王别姬”的故事,但是里面的记载并没有说明虞姬的下场是怎么样的,但是我

历史典故 一毛不拔

一毛不拔  《孟子。尽心上》  春秋战国时期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许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学说主张,以期能对治理国政有所帮助。而战国时候,杨朱的贵己学说和墨子的兼爱学说恰巧形成强烈的对比。  在《孟子》书

牧野之战与鸣条之战 牧野之战与商周易代有什么联系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牧野之战与鸣条之战  从发生的地点上来看,鸣条之战发生在古代的鸣条地区,也就

赤壁之战与淝水之战的对比,不同点在哪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分别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后和晋朝时期的淝水之战。两场战役都是中国北方军队输给南方的战役。那么赤壁之战与淝水之战的相同点在哪?赤壁之战与淝水之战的不同点在那?下面本站

屯门之战与世界之窗

当年明帝国被寄托着华夏复兴希望,却给历史留下一段被耽误的记载。坊传,蒙古入侵灭掉金、夏、宋等中国境内各国之后,除却孔夫子等寥寥几家尚有家谱侥幸保存之外,其余姓氏,各家各户,家谱几乎全体为战乱间湮灭。此

揭秘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谁先谁后

揭秘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谁先谁后  《史记·五帝本纪》中,对上古时期发生在华夏民族先祖——黄帝与炎帝两个部落间的大规模决战阪泉之战做了详细的记述,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重大的氏族部落战争。而

为保两国不战与敌国使臣上床

导读:北魏冯太后执掌北魏政权二十多年,实行了大量社会政治改革,使国力达到鼎盛。她的一些改革成果积极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国历史上临朝听政的太后不少,除了当上皇帝的武外,就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而言,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