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孟子舌战淳于髡是怎么回事

Posted 孟子

篇首语: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孟子舌战淳于髡是怎么回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孟子舌战淳于髡是怎么回事

  战国时期的儒学大师孟子,曾经和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希望诸侯王能够采用自己的主张救国,可是常常碰壁,不得重用。在其拜会的各大诸侯王中,齐宣王算是比较贤明,对孟子也比较客气了。只不过客气归客气,齐宣王对孟子执客卿大礼,但是却从来没有真正采纳孟子的主张,搞的孟子心里很窝火。

  于是,有了下面一场辩论。

  孟子说:「今天,我游说你家大王,你家大王还不高兴,我想,大概是这小子不知道,好为什么是好吧」

  淳于髡在孟子游说齐宣王的时候,就坐在孟子的旁边,看了全过程,很有发言权。淳于髡说:「不对啊,大师。应该是你实在没有说出什么好来吧。过去,大音乐家弹琴,就算是深藏在水里的鱼都会浮出水面来听,天子的马吃着精美的食料都会抬头欣赏。鱼和马尚且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何况是我们大王呢?」

  淳于髡说的也未尝没有道理,齐宣王在当时已经算是比较贤明了,为何孟子的主张在齐宣王那里就根本行不通呢?孟子的学说本身就没有问题吗?

  当然,孟夫子是不会承认自己有问题的。孟夫子反驳说:「当雷电交加,连树木都劈开的时候,全国的老百姓都感到震惊,可是耳聋的人却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太阳月亮是那么的光明,让天下万物都受到光辉的照耀,可是瞎眼的人却什么也看不到。现在你家大王就像是聋子和瞎子啊。」

  孟子说的也不如道理。在孟子死了之后一百来年,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学提到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孟子本人也在以后的一千多年,地位越来越崇高,成为亚圣。孟子的学说,当然不能说没有道理。那么,为何后世君王欣赏孟子学说,而齐宣王等战国时期君王就弃之如敝履呢?

  我们先看看淳于髡是怎么反驳吧。

  淳于髡说:「先生您说的不对。过去有个叫做揖封的普通人,生活在高商地区,齐国的百姓就欢喜歌唱;士兵杞梁在前线战死,妻子悲伤不已,人们就赞颂杞梁的妻子。可见没有什么微小的事情人们不会注意,没有什么隐蔽的行为人们不会察觉。先生您要是真的贤能,为何居住在鲁国,鲁国却一天天弱小?」

  淳于髡列举了两个普通人却为人所知的例子来进行反驳,并且以孟子的母国鲁国弱小,攻击孟子,很有杀伤力。

  孟子再次反击,说:「能吞下船只的大鱼不会生活在池塘里,有原则的人不会生活在肮脏的社会中,不任用贤能的国家,又怎么不会衰弱呢?茅草到了冬天就一定会掉落,我只是没有遇上一个好时代啊。」

  很遗憾,孟子的这次反击比较无力,面对淳于髡的攻击,只能把一切归结到时代的错乱。

  孟子和淳于髡的论战,从表面看,确实是孟子败北。其实细细分析,两个人各执一词,都有一定道理。孟子是理想主义者,坚信在未来,会有采纳自己主张的时代;而淳于髡是实用主义者,在战国那个乱世,只有让各国强大,富国强兵的观点,才会得到各个诸侯王的采纳。孟子的主张无疑过于迂腐。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淳于髡的生平简介 淳于髡和孟子的故事

  淳于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也是当时把孟子刁难得无话可说的人。  淳于髡这个人有两大爱好,一个是打哑谜,另一个就是和人辩论。淳于髡口才很厉害,儒家的亚圣孟子差点在他手上吃亏。现在临淄都还流传着一句

历史人物 淳于髡的生平简介 淳于髡和孟子的故事

  淳于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也是当时把孟子刁难得无话可说的人。  淳于髡这个人有两大爱好,一个是打哑谜,另一个就是和人辩论。淳于髡口才很厉害,儒家的亚圣孟子差点在他手上吃亏。现在临淄都还流传着一句

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齐国客卿淳于髡简介,淳于髡是个怎样的人

人物简介淳于髡,(约公元前386年~前310年),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人。齐国赘婿,齐威王用为客卿。他学无所主,博闻强记,能言善辩。他多次用隐言微语的方式讽谏威王,居安思危,革新朝政。还多次以特使身

历史人物 淳于髡是个怎么样的人

淳于髡是个怎么样的人?其貌不扬凭借高智商被载入史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01一鸣惊人>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叫做淳于髡的人。此人不但相貌丑陋,个头矮小,且头顶又秃。因而他娶妻困难,没有女

历史人物 淳于髡是个怎么样的人

淳于髡是个怎么样的人?其貌不扬凭借高智商被载入史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01一鸣惊人>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叫做淳于髡的人。此人不但相貌丑陋,个头矮小,且头顶又秃。因而他娶妻困难,没有女

历史百科 淳于髡出使

淳于髡是齐国一位上门女婿,30来岁时在稷下学宫讲学,号称第一,获(田)齐桓公赏识。由于他学识渊博,到齐威王时便有弟子3000,被封为大夫。淳于髡个子不高,但能言善辩,风趣滑稽。齐威王早年喜好彻夜饮酒,

政治谋略 淳于髡的幽默讽谏——用幽默之钥,开严肃之门

淳于髡的幽默讽谏——用幽默之钥,开严肃之门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叫淳于髡的人,身材矮小,出身卑微,但为人滑稽,口才非常好,尤其擅长讲笑话。因为能言善辩,淳于髡被君主任命为使臣。凭着一副好口才,淳于髡每次出

历史人物 淳于髡读音 淳于髡劝谏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

中文名:淳于髡(chúnyúkūn)外文名:ChunyuKun国籍:齐国民族:华夏族出生地: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出生日期:约公元前386年逝世日期:约公元前310年职业:政治家和思想家主要成就:巩固

历史人物 淳于髡读音 淳于髡劝谏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

中文名:淳于髡(chúnyúkūn)外文名:ChunyuKun国籍:齐国民族:华夏族出生地: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出生日期:约公元前386年逝世日期:约公元前310年职业:政治家和思想家主要成就:巩固

张仪骂孟子是怎么回事

有着“大才雄辩,天下无对”之美誉的一代儒学宗师孟子,对上生就一条三寸不烂之舌的“天下第一利口”的战国秦相张仪,两位名家在各自的领域都颇有建树,却往往因为个中学术上和思想上的不同而发生激烈的争论,那场面